"從海裡來 灣區可持續發展的當代設計建言"展覽開幕

2020-12-24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由中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和深圳市創意十二月組委會主辦,好記創意小組策劃的2020年深圳創意十二月文化盛事活動之一的「從海裡來——灣區可持續發展的當代設計建言」展覽於2020年12月18日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一層開幕。

濱海而居的人們,雖然與大海咫尺之遙,但是仍感覺它深不可測仿佛異次元。我們應當如何滿足人類對海洋的好奇心,同時又守住海陸和諧的平衡點?我們從大海裡索取食物、能源等等物質供給,它對我們精神世界的影響又是如何?我們對它又有怎樣的回饋?

地處南海之濱的深圳提出了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構想。在全力推動的進程中,除了海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海洋城市文化特色的構建,以及對海洋生態的保護和治理,也是這個城市自覺所擔負的全球責任。

本次展覽分為線上展和線下展,從科技與海洋城市文化特色結合的角度,向觀眾展示創意工作者對人海和諧關係的探索,以視覺和互動的方式,具象地拉近人和海洋、城市和海洋的距離。

方二孟瑾的Polar Power,用「北極熊」這個與海洋息息相關的符號,以滿載歡笑的包裝展示思考性的意向;雅娜·文德倫用在斯比次卑爾根群島附近海域錄下的春天裡萬物生發的聲音,讓聽眾用耳朵感受《極地冰區的春暖花開》;彭顯鋒從自然界的「雲」中汲取靈感,運用科技手段重構人工化的場景,建立起觀眾與「超然」場景互動對話的通道;In_K畢振宇的作品以計算機AI生成,遠望像人的瞳孔,而近看來又像是俯瞰的海灣——一個看到的是難以抓住和把握的瞬間,一個是長久存在於地球上的永恆;戈牧野用象徵人類文明技術的霓虹燈和塑料山構建出《一日傍存》的虛幻景象;而章獻的那臺復古彩色監視器裡播放著的則是這二十年間環太平洋地區的颱風畫面。此外集結了10位個性與專業背景各異卻互補的藝術家與技術專家的法國Scale團隊的新作,互動裝置「Flux」也將在線上展上亮相,動態光帶線條的微妙組合形成了一個集合體,以一種循環往復的運動來呈現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同時大家還可以在線上展看到來自肯亞的Ocean Sole用海灘上回收的廢棄人字拖做出的迷人動物雕塑。

從前,「面朝大海」是人們對自由詩意人生的憧憬,而今,「從海裡來」的創意啟迪,則是我們對如何讓人類、城市、海洋,三位一體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下去的思考。

該展覽將展至2021年01月03日。此外觀眾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藝文南山」同步線上訪問。

好記創意小組簡介:

好記創意小組(  Hǎ  oJi   Creative Lab) ,成立於2018年,致力於「設計與可持續發展」、「設計與科技」、以及「設計與非遺」主題的研究與推廣,積極參與中國本土及國際文化交流項目,並為跨界項目提供分析諮詢。

· 亮相2019年深圳設計周的「 對未來的善意——設計可持續案例 」,是該團隊對「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課題的一個階段性探討;

· 2019年北京設計博覽會,為北汽 沉浸式體驗館 策劃 以「破界」為主題 新媒體藝術的多元展示,包括沉浸式交互影 像空間裝置,交互影像裝置,演講等形式;

· 2020年深圳設計周「創新下的傳統——老手藝與新未來展」, 關注當代設計如何以更開放的思路拓展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未來。

· 2020年末深圳創意十二月「 從海裡來——灣區可持續發展的當代設計建言 」展,探討人類、城市與海洋的關係和未來。

附參展設計師及作品簡介  :

方二  孟瑾

方二&孟瑾是一對夫妻藝術家,方二生於臺灣,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碩士。孟瑾生於重慶,為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兩人目前工作生活於北京。方二成長背景國際化,因此,她喜歡關注空間的轉化與記憶的記錄。孟瑾長期對建築物、城市和一切人造的景觀有很強的興趣,特別是那些被忽略的東西。他倆在倫敦開始第一次的項目合作,並於北京成立工作室。藝術、設計、城市和都市人,都是其關注的核心議題,藝術投身社會:透過「公共藝術」 參與社會文化創新。成立之後,Fake Studio涉足了很多不同的領域,並堅持藝術一種「玩」的心態,其代表作曾在上海美術館、紐約MOMA PS1、倫敦V&A博物館展出。2010年開始,這個雙人組更在公共藝術的領域開展新的旅程,讓藝術介入城市空間,替不同的私人和國際機構創作大型雕塑和裝置。

在Polar Power這件作品裡,他們借用北極熊這個具有環境意識的代表形象(因冰面縮小而不斷消亡的陸地食肉動物),在被溫暖和祝福包圍下的新年期間,希望呈現一種熟知但又陌生的感覺。伴隨著搭建的過程,同時也是在不斷簡化和抽象這個具體形態,這些點滴不斷消亡並最終組合成一個相互支撐的結構。環境的變遷既可以理解為面對社會進化的無能為力,也可以是個人成長在不知不覺中留存的記憶。希望Polar Power這個作品能提醒大家對所愛的人表達關懷,對所愛的事付諸行動,對所愛的環境付出保護。

雅娜·文德倫  (  Jana  Winderen  )

雅娜·文德倫 ,專注於聲音創作的挪威當代藝術家,  2011年  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 的數位音樂和聲音藝術金尼卡獎 得主。  自1992年以來,她  關於聲音藝術的創作  跨越歐洲、亞洲和美洲各地,用高精度、高品質的水聽器、麥克風和超聲波探測器記錄魚類、甲殼類動物和哺乳動物的水下聲音,或是深入海洋、河流、湖泊等人耳無法使用的環境中,採集超聲波等不屬於人類聽覺範圍內的聲音。她利用這些自然聲音素材創  作  沉浸式多聲道聲音藝術裝置  、  現場音樂會  表演  ,  以及  為電影及舞蹈表演提供配樂。  雅娜的近期作品包括在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為品牌創作的《  傾聽的藝術:水下  》 (The Art of Listening: Underwater )、 在  挪威最重要的美術館  Kunstnernes   Hus  展出的《漲 潮》(Rising Tide )、 在烏鎮當代藝術邀請賽上呈現的《  與鯉魚一起聆聽 》(Listening with Carp), 以及在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  的《超域》 (Ultrafield ) 等等。她  的聲音作品  目前委託英國廠牌  Touch發布。

作品介紹:

雅娜為本次展覽帶來的是2018年創作的  《極地冰區的春暖花開  》(  S pring Bloom in the Marginal Ice Zone)。在展廳現場我們能夠聽到斯比次卑爾根群島附近巴倫支海朝向北極的浮冰的移動和噼啪聲,還有髯海豹、座頭鯨和逆戟鯨等遷徙物種在水下發出的聲音,以及動物捕獵和產卵的聲音等等。這一切都是源於春天的到來。

彭顯鋒

青年藝術家,2010年畢業於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2017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獲碩士學位;畢業後任教 中國美術學院,於杭州和北京兩地生活。曾參與國內國際諸多展覽,並在2018年榮獲第六屆明天雕塑獎年度大獎。

他本次的參展作品「雲工廠」,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製造出一團團雲霧,再用精美的泡泡加以包裝,借用地球的萬有引力運送到你的面前。從時間的維度上來看,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演變過程;從空間的緯度上看,這是一個從上到下,從下再向四周擴散的過程;從物態的維度上來看,這是一個從液態到固態,再從固態到氣態的轉變過程。當然,「雲工廠」作為裝置藝術的存在,更多的是讓觀眾在作品面前能夠找到自己內心中的一絲悸動,或美好、或禪意、亦或最簡單的呆萌。

In_K  畢振宇

新媒體藝術家畢振宇以「In_K」為代號進行數字交互影像的探索和創作。2011年成立神經元視覺團隊,參與地下派對、音樂節、演唱會等不同規模的演出,在現場視覺演出方面有著豐富的經歷;2017年組建新媒體藝術組合DROWYEK,囊括了視聽表演和互動數字影像裝置等藝術表達形式。

In_K對「技術」有著敏銳的關注,認為「技術」既是創作的材料也是感官的擴展,它們與人類一起塑造和擴展著雙方的邊界。他通過編程和實時影像生成的方式創作,涉及影像表演、交互現代舞、燈光影像裝置、沉浸式影像展覽、VR、MR、AI藝術等等。

他創作的「永恆Φ瞬間」,是對人類感受永恆和瞬間的思考。以前我們用肉眼來把握永恆,現在我們用科技來把握永恆,人類一直在進步,感官也一直在拓展,但是「永恆」沒有變過。對於永恆,任何我們可知的時間長度都只是瞬間,從夏蟲的幾天生命到人一生的幾十年,甚至整個地球生命演化的幾十億年,都只是瞬間。作品用機器學習算法餵給人工智慧程序上萬張不同物種的眼睛和自然環境如大海森林,最終生成一個混合環境與眼睛的抽象圖像。將這個圖像用投影投射到一個一億四千萬年前的化石板上。Φ 是數學上用於黃金分割率的符號。我們對於永恆與時間的感知就是永恆與瞬間的黃金分割點。

戈牧野

畫家、策展人、置景師、室內設計師,2010 年創立睦野工作室,擅長構築使觀者脫離日常的沉浸式空間,與來自各國、不同領域的當代藝術家跨界合作,舉辦多元類型的展覽以及為品牌提供拍攝置景方案。2015-2017 年旅居英國期間,任英國劍橋康河計劃(Cam Rivers Project)美術指導,劍橋康河出版社藝術總監。個人油畫作品被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長史蒂芬·切力、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艾倫·麥克法蘭收藏。

本次展出的作品《一日傍存》,構建了這樣一幅景觀: 象徵著晝與夜的霓虹燈對峙於空間兩端,展廳中置入一塊 「 海洋 」 截面,一座象徵著人類技術文明的塑料山巒拔地而起,屹立於「海平面」之上,兩側霓虹光線的變幻營造出晝夜的更迭 …… 觀者彼時站在真實的展廳地面上,觀賞在這片不存在的海域上形成的不融洽的景觀,自身亦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在這裡,人類的活動凝聚成為自然之上屹立的人造紀念碑,而其本身象徵人類文明技術的塑料材質又多少帶著調侃亦或擔憂的意味,即人類自詡的文明進程對於地球宇宙而言意味著什麼?我們的行動在如何塑造著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又將如何被環境重塑?我們應該如何為人類、海洋與人造物的共存,提供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章獻

本科和研究生均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致力於裝置和雕塑創作。其創作往往呈現出一種全球語境和本土關懷的雙重構想,其系統性的方法探索和表現語言有效地展示了跨專業的藝術視野和人文情懷。

他的參展作品《危險的事物固然美麗》,用一臺彩色監視器循環播放著2001年至2019年環太平洋地區的颱風畫面,其中隱藏在機器內部的磁鐵受機械的驅動旋轉,讓原本平常的氣象匯報變得扭曲多彩。

SCALE團隊(法國/線上展出)

Scale團隊於2010年成立於巴黎,集結了10位個性與專業背景各異卻互補的藝術家與技術專家。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用各自專業特長,研究創作新的作品,以影響當代數字藝術領域。自成立之初,他們就在思考音樂與視覺、燈光與建築設計、當代藝術與娛樂、自然與未來、人與機器之間的聯繫。其作品結合了燈光控制、360度全景視頻、mapping投影、立體LED、機器人技術、編程等技術,為舞臺及當代創意世界創作了大量互動燈光裝置和視覺設備。

創立10年以來,他們創作了超過30件原創作品,在世界各地參與了200多場活動。他們曾與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 Beat Assaillant, Agoria 等全球頂級歌手及樂隊成功合作,並且在巴黎大皇宮展出了他們的作品。2018年6月,Scale與著名導演張藝謀強強聯手,在國家大劇院為觀眾們帶來了《對話·寓言2047》第二季,這是一次中國傳統非遺藝術與新媒體藝術的的美妙碰撞。2019年,他們的最新力作CODA在第21屆裡昂燈光藝術節首次展出,並在30多件世界頂尖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受喜愛作品。

在本次的線上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新作「Flux」,由長1.5米、間距40釐米的動態光帶組成,通過實時機動控制,是一件完全互動的裝置作品。人們既可以駐足欣賞,亦可與裝置進行互動。公眾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直觀的面板來控制裝置的運動、燈光以及聲音變幻。它 是  Scale  團隊先前的著名裝置作品  Ammonite  (音舞螺)的升級版。  這些線條的微妙組合形成了一個集合體,以一種循環往復的運動來呈現生物的生存和進化。

Ocean Sole(肯亞/線上展出)

這是一家社會企業,由  朱莉  ·  喬琪  (  Julie Church  )  創立。她受到肯亞當地的孩子們用人字拖碎片製作玩具的啟發,鼓勵當地人  收集、清洗、剪裁  在  肯亞的海灘和水道上發現的人字拖,把它們做成色彩鮮豔的產品  出售,以補貼當地家庭收入。而收入中  超過  10-15%  的  部分也會  用於海灘清理、職業  和  教育計劃以及  環境  保育工作。  Ocean Sole  通過  這樣的方式  直接  解決了  1  000  多名肯亞人  的就業問題  。  如今他們每年  回收  人字拖  的數量已經超過了  100  萬隻。

非洲是野生動物的王國,Ocean Sole的工藝品大多以動物為靈感創作,而創作者都是肯亞東南部城市蒙巴薩(Mombasa)當地的木匠。所有作品都源自他們對生活、海洋、自然的敬畏與熱愛。他們憑藉自己的手藝,做出一個個獨具非洲特色的作品。豔麗的撞色是這些作品的特色之一,在Ocean Sole的網站一經上線,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一搶而空。


相關焦點

  • 2020第十六屆深圳市創意十二月南山區重磅展覽精彩紛呈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 實習生 陳思琦)日前2020創意十二月正在全市範圍內蓬勃開展,作為文化與設計、當代生活與藝術融合呈現一向豐富活躍的南山區此次也有眾多展覽、活動等集中推出。其中由中共南山區委宣傳部指導並主辦的《SGDA協會展》、《當代動畫學術展》、《從海裡來——灣區可持續發展的當代設計建言》展、「鳥鳴集-走進心中的自然」藝術作品展分別於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和南山區文化館開展,四個展覽涵蓋了動畫動漫、平面設計、當代藝術、人居設計與情感體驗,向廣大市民提供豐富有趣的內容,與設計與藝術近距離接觸互動。
  • 設計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平等,深圳這場展覽給出了解讀
    今年年初,一場名為《設計的價值在中國》的展覽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展覽中138件展品「地氣」十足,從設計風格、應對問題、材料成型、身份與消費、傳情達意、討價還價等六個維度,探討設計與中國社會日常生活的關係,展現出對當下中國設計不同切面的文化思考。
  • 建言影視產業發展 共論灣區光影夢
    以「灣區新時代,光影新未來」為主題,300多名影視業界學界嘉賓齊聚嶺南,共論大灣區影視產業發展。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指導,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市版權局)、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廣東財經大學主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產業與管理專業委員會、廣東財經大學灣區影視產業學院、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灣區影視創研中心、佛山電視臺承辦。
  • 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幕
    8月27日,凝集無數創意智慧和心血的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下稱「兩館」),作為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作品,13年磨一劍,驚豔呈現,同時也展現了深圳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的硬核實力。作為「兩館」正式開放暨深圳市城市規劃展開幕後的第一批訪客,記者先睹為快。
  • 2020珠海國際設計周暨北京國際設計周珠海站開幕
    12月4日,2020珠海國際設計周暨北京國際設計周珠海站(下稱:2020珠海國際設計周),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本屆設計周以「美好城市與大健康」為主題,主體活動將從12月4日持續至6日,設置了學術展覽、設計對話、設計大獎、設計交流、設計之旅、設計博覽會等六大模塊。
  • 魔力的蔓延 「魔力 2012國際當代藝術展」開幕
    ——暨深圳灣木棉花酒店開業典禮 我們往往會忽略Magic這個英文單詞的豐富含義,它本可被理解為不可抵抗的力量或是異常的影響力。   本次展覽為期48天(於2012年11月03日開幕至12月20日結束)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文體局)主辦,華潤置地、華潤深圳灣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由著名策展人及著名當代藝術家楊勇先生策劃,展覽邀請了國內外十餘位當代藝術家,其專業背景相當豐富,其中很多位皆為跨界藝術家。參展作品的形式包括繪畫、雕塑、裝置、攝影、Video等等,幾乎囊括當代藝術的表現手段。
  • 深圳設計周分會場設計展--「質的變量」在木星美術館開幕
    展覽免費對市民開放至10月11日,開幕當日還進行了一場以"設計與藝術的邊界"為議題的論壇,四位業內大咖將各抒己見。開幕式上,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韓望喜,深圳市陳設藝術協會執行會長、設計師兼策展人孔武,深圳市陳設藝術協會首席執行會長兼秘書長、深圳市建築設計總院陳設藝術研究院院長張俊富,深圳市陳設藝術協會名譽會長、深圳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蔡強,木星美術館創始人、館長呂紅榮分别致辭,發表了關於藝術與公教,藝術與生活的相關看法,對深圳設計的期望,以及對此次展覽順利舉辦的美好祝願
  • 北丘當代美術館正式開幕
    (原標題:北丘當代美術館正式開幕) 北丘當代美術館「2020·空間
  • 第四屆水渡河國際藝術節開幕 看巖彩藝術在當代重生
    攝影/曾懷萱、劉葉巖彩繪畫是中國繪畫大門類多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集學術精神與工匠精神於一體的中國繪畫發展方向。紅網時刻新聞11月28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胡佳歡 劉瑩)11月27日,第四屆水渡河國際藝術節暨「溯源·重生」中國當代巖彩繪畫藝術作品展在長沙師範學院開幕。
  • 拉斐爾的藝術 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昆明環球融創當代藝術中心開幕
    2020年6月13日,"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環球融創當代藝術中心盛大開幕。本次展覽由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主辦,環球融創滇池南灣未來城、北京文澤時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以及義大利RAICom公司聯合主辦,環球融創當代藝術中心承辦,上海太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擔任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
  • 「@武漢2020」四場展覽今日在合美術館共同開幕
    2020年10月16日下午16:30,「楔子:傅中望」、「顯形——鍾飆的圖像世界」、「徐志偉鏡頭下的中國當代藝術1992-2002」和「隱真:郭子」同時在合美術館開幕。眾多藝術界嘉賓、批評家、媒體等齊聚合美術館,見證了本次展覽開幕。本次開幕式由合美術館副館長姚華主持。
  • 「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在兩江新區悅來美術館開幕
    「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開幕式現場 悅來投資集團供圖「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兩江新區悅來美術館迎來的「首秀」,由俞可擔任策展人,邀請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傑出藝術家:範勃、姜傑、蘇新平、奚建軍、顏磊和鄭達
  • 「2020藝術北京·發現」展覽開幕
    「2020藝術北京·發現」展覽開幕 2020-12-16 21:49:08 馬海燕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馬海燕)「藝術北京·發現」展覽16日開幕,近百家媒體搶先一睹百餘件當代藝術新作,助力這個冬天的重要當代藝術展。
  • 40年,用當代藝術見證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14:30舉行開幕儀式。當代藝術代表作品、及深圳四十年當代藝術文獻一批,展覽將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深圳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加深公眾對中國當代藝術及深圳本土藝術文化的認識,繼而以深圳為原點,以當代藝術的先鋒性、實驗性為紐帶,形成充滿活力的城市文化氛圍,並以此增強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聯繫,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助力。
  • 順德城市雙年展壓軸展覽開幕
    以「順德記憶—美麗不虛當代藝術展」領銜五大主題文化藝術展覽全面亮相,共展出來自國內外50多位優秀藝術家的70多件藝術作品。  由順德華僑城全力策劃的首屆順德城市雙年展,突破了傳統的藝術展覽形式,自9月12日啟動以來,以碎片化的方式,把順峰山公園、博物館、藝術館、購物中心作為藝術展覽載體,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能夠近距離欣賞當代藝術,在辭舊迎新之際為順德市民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
  • 2018文博會集美分會場開幕 三大重磅展覽持續展出
    這與集美大力發展影視產業的努力密不可分,集美區早在2015年就出臺了廈門首部扶持影視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並通過發揮影視文創園的平臺作用,聚集一批影視文化企業,形成完善的影視產業鏈。  近日,集美又將出臺全面升級的2018版新政策。
  • 當代水墨藝術展在大芬開幕
    展覽吸引市民參觀。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聶朦 攝 本報訊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聶朦) 12月19日,2020年深圳市第十六屆創意十二月·「無題-無式-無限」當代水墨藝術大展在大芬油畫村太陽山藝術中心開幕。
  • 「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在悅來美術館開幕
    圖為「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蘇新平作品《行走的人》。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新華網重慶11月17日電(韓夢霖)11月16日,「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在悅來國際會展城悅來美術館開幕。由俞可擔任策展人,邀請範勃、姜傑、蘇新平、奚建軍、顏磊、鄭達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在悅來美術館不同空間呈現出不同的作品故事,展期從2020年11月17日持續至2021年2月16日。
  • 「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展在穗開幕
    韋邦雨作品《念念浮光》廣東美術館 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記者 程景偉)「臆象——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展覽18日在廣東美術館開幕,來自粵港澳地區的48位優秀藝術家作品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