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是無窮無盡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潛艇、無人機等先進的探索交通工具被相繼發明,人們通過這些先進的裝備徵服了天空、大海,並逐漸將目標指向了浩瀚無垠的宇宙。
1934年3月9日,蘇聯航天員、蘇聯紅軍上校飛行員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成功進入外太空,他是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地球人,也是第一個從外太空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蘇聯的成功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畢竟沒有人能夠經受住來自外太空的「誘惑」,各國開始大力研發載人航天技術。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了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中國人,而楊利偉也是我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
眾所周知,航天員是一份崇高的職業,但培養太空人所需要的資源也是巨大的,其選拔條件也是非常嚴格的。那麼各國的航天員待遇又如何?
能夠擔任航天員的大多都是空軍飛行員,畢竟,航天員也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職業。因此,各國對航天員的選拔也是十分苛刻的。
俗話說得好「高風險,高回報」,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航天員。
1967年4月24日,前蘇聯航天員馬克洛夫乘坐「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地球時,由於地面人員的失誤,導致降落傘沒能及時打開,不幸遇難;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7位優秀的飛行員不幸遇難。由此可見,儘管擁有先進成熟的技術,航天員也依舊是一項十分危險的職業。
因此,航天員的工資只高不低。先說美國航天員 ,他們就是不執行飛行任務,在地面時,也能拿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美元的高薪,倘若執行航天飛行任務,還會有更加高額的補貼。除此之外,美國還會為自己的航天員購買高額保險,受益人則是航天員的直系家屬,畢竟沒有人能保證每次航天任務都能不出一點差錯。
同為航天強國的俄羅斯,其航天員的待遇與美國相比,反而有些捉襟見肘。主要是因為俄羅斯的重工業高度發達,而普通經濟卻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且盧布的匯率並不算太高,因此俄羅斯太空人的薪資並不算高。而且他們每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時,所獲得的補貼大概僅有2500美元。
不過俄羅斯人都有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們不會計較薪資的多少,他們更多的是希望為自己的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我國,執行航天任務的航天員多數都為現役軍人 。但航天員的待遇畢竟是機密,這裡不能透漏,但從我國飛行員的待遇就能大致了解到我國航天員所享受的待遇如何。
我國飛行員除了基本工資之外,還有各種補貼,且執行飛行任務時的薪資都是以飛行小時計算的。
就算是光按飛行員每月的基本工資和各種補貼來算,一年下來,一名飛行員的工資也在二十多萬左右,這還沒算上飛行時長和經執行任務時的補貼。
除了薪資,飛行員的各種福利待遇也是非常好的。飲食方面,部隊裡有專門的空勤灶;醫療方面,部隊醫院有專門的空勤科;就連結婚後都能優先分配公寓住房。
而航天員的薪資待遇只會比飛行員的更高,雖然不能透漏,但絕對可以保證衣食無憂。
當然,培養出一名飛行員所需的資源也是巨大的,更不用說一位優秀的航天員了。而且航天員每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時所承擔的危險係數也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因此,再高的待遇也是應該的,他們也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