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的主創之一賈斯汀·羅蘭為HULU製作的新動畫《外星也難民》(Solar Opposites),毫無疑問與前者多有相似處。從畫風到配音,地球宇宙的設定到嘲諷荒唐的劇情,無不與《瑞克和莫蒂》呼吸與共。兩部劇中的角色若在某次穿越時空中相遇,一定有很多共同話題。
《外星也難民》海報
但非常不同的是,《外星也難民》不會讓你經歷《瑞克和莫蒂》中劇烈的情感起伏、深淵般的恐懼和頭腦迅速升溫的暈眩感。它更輕量、溫情,更照顧觀眾的智商和情緒,在八集中慢慢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確保一口氣刷完後的觀眾不會跌入《瑞克和莫蒂》式的空虛。
這樣究竟好不好,是仁者見仁的事。劇情的設定上,這部劇是「瑞克莫蒂」的反向。它講一夥外星人客居地球的故事,「瑞克莫蒂」則是關於地球人在宇宙和時空到處亂竄,兩部劇存在根本的視野差異。
以下是《外星也難民》的一段式簡介:烏託邦星球Shlorp遭毀滅,一艘攜帶擁有毀滅力量的幼年生物體PUPA的逃生飛船降落地球,暫居地球某郊區修理宇宙飛船。船上的Korvo和Terry是一對極客青年,擅長科研和發明。兄妹(或姐弟)Yumyulack和Jesse高中生年紀,很快加入當地高中開始學生生涯。
四位外星主角的身上,人性和「外星性」各半,但基底是青年品質,衝動、易感、行動力強、思維彈性大。相比呆傻的莫蒂和冷酷的瑞克,我們更容易從一開始就認同他們四位。做到了這一點,才能透過他們的目光注視這顆奇特的藍色星球。
這部劇的趣味點,就在於從局外人的視角看人類社會的細枝末節。每集短小,語速和節奏飛快,日常生活加速播放時,先已產生稍許荒誕的感覺。四位外星人閒得很,對地球的一切都興致勃勃。最妙的一點是,他們在母星是植物的生存形態,到地球後才自行選擇性別。家庭、愛情、友誼、社區、民族、國家、社會責任……的概念對他們來說都是客居地球後才習得的觀念。
到地球後,他們跟風參加社區選舉、上高中、體驗大學派對。還妄圖用母星的高科技製造「活」的電視角色、機器人妻子/母親,用大數據分析社區居民的好惡,以種種嚮往人性又與人性相悖的方式去了解「人」。
他們的方式很笨拙,老是一根筋到底,經常因為搞不懂人性所以想一勞永逸地用高科技手段達到目的,而結果總是失控。機器人變成怪物,城市被毀,人類以充滿想像力的離奇方式死掉,像任何殘暴成人動畫一樣提供即時快感。
這些愚蠢和眼花繚亂像跳跳糖在舌尖劇烈運動,為的是反襯每每情節發展到無可救藥時的一絲悵然。有好幾次,他們不得不和親自造出來的機器人說拜拜。人類在這部劇中基本是群眾演員,但偶爾會在他們行將拋棄機器人時出手相救,好像教會了外星人一點點「人性」。以至於到後來,當他們在沒有人類在場的情況下要埋藏機器人時,也有了不舍。
前面說到外星人在學習地球的規則和道德時,也被激發出某種「本真」。他們越真,地球人的假就越凸顯。
放暑假了,Yumyulack和Jesse不知暑假為何物,仍舊天天七點到校混一天,雖然心裡發毛,還是互相打氣「這是他們給我們設計的實驗」。這個情節讓人心裡發酸,結合全校師生對他們的排擠揶揄,空空蕩蕩的學校仿佛自己會說話,說著人類的醜陋一面。
也多虧了他們融入人類世界後的各種愚蠢操作,讓我們看到諸多人類的愚蠢。退後一大步,退到外星人的位置,就會發現選民貪婪又盲目、學校師生保守且排外、「性別政治」和玻璃天花板有時完全是作繭自縛。
外星人身份和動畫片載體是最好的免責金牌,讓編劇可以借角色之口說出狀似無辜的大實話。「人幹嘛要有那麼多衣服。又厚又糙的長袍加靴子,完美。」「「只要一說基督是外星人,人們就群起而攻之。但他真的幹了好多外星人才能幹的事!」
借外星人之眼能讓視野擴大,看得更清晰。另一個技巧則是大與小之間的切換。一條支線是Yumyulack和Jesse臥室裡的一堵牆。Yumyulack沒事愛把惹毛他的人類縮小,放進鴿籠般一格格分好的透明牆體中。
小人越來越多,遭遇不幸的縮小人類形成複雜社會。第七集專講小人國的故事,迷你社會已發展到獨裁政府、抵抗組織和中立平民三股力量共存的局面。故事的演變遵循歷史規律,一波三折,結局並不令人意外。反而是一個小人在奔逃過程中失去最心愛的夥伴老鼠。戴蝴蝶結的老鼠變成悽慘的屍體,在Jesse打掃時混在一堆垃圾裡被打撈出來。鏡頭匆匆一瞥,令人心裡刺痛。又想到玻璃牆裡的被囚居民視餵食打掃的Jesse為「神」,維度之間的切換敲開認知的天花板。
編劇以巧勁完成科幻大片費老勁才能做到的事——讓觀眾懷疑自身的處境、神的存在與否、空間的維度,並為一隻老鼠的死而傷心。這是本劇的動人時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