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系列,充滿了精彩而又黑暗的設定。作為本篇的開始,先給大家看一張黑暗風格的插圖。
這張黑暗風格的插圖,來源於傳說中的《大衛手稿》(原名:Alien Covenant: David’s Drawings)。這本手稿的主人,是在電影《異形:契約》中出現的仿生人——大衛,這個傢伙通過實驗和改造鑄成了異形的誕生。
大衛的一系列的恐怖想法和實驗理論,都記錄在了這本《大衛手稿》中。
電影中的仿生人大衛,是科學家韋蘭所製造。隨著大衛人工智慧的進化,終於超越了人類的局限。在大衛的眼中,人類和人類的造物主(工程師)都是不完美的生物,他想培育出的真正完美的生物,讓自己成為新造物主。大衛以人類和外星生物作為實驗體,開始了他恐怖而又黑暗的實驗。
造物主(工程師)有一種生物武器——黑水。這種不穩定的黑水與其他生物結合,變異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反應,產生了異形。這個變異過程需要載體,比如在在普羅米修斯1中,載體是條蛇狀生物。
在人類找到造物主(工程師)的頭顱做實驗時,造物主(工程師)的頭顱意外爆炸,看到這一幕的大衛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mortal,after all(凡人而已)」,可見大衛對造物主的蔑視。
大衛對造物主(工程師)也是絲毫不心慈手軟,開著飛船就對造物主(工程師)母星投放了黑水,造成了整個母星生物的滅亡。他在手稿中也記錄了造物主(工程師)的形態和特點。
大衛對人類體也做了關於用黑水培育異形的試驗。這個試驗過程我們可以從他的手稿中略窺一二。試驗非常殘忍,除了實驗體的頭部保持完整以外,餘下的只保留了脊椎和心臟。(也許還維持著基本的生命特徵?)
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實驗體和黑水反應產生變異。四肢和軀體也開始成長。如下圖。
試驗全部體肢體變得成熟,逐步出現異形的特徵,頭部形狀也開始變化。下圖中其實已經具備了最初異形的某些外形特點。
最後實驗體會變異成長成為一個完全體。這個版本的生物,除了異形的某些特徵外,其實還保留了大部分人類體的特徵。
大衛還對實驗體做了孕育下一代異形的研究。就是我們熟知的將異形胚胎在宿主體內寄生。
大衛還對破體而出的異形幼體,做了詳細的記錄和研究。如下圖。
大衛還對異形的繁衍系統做了設計。對異形的蛋、抱臉蟲等,都做了多次試驗,最終達到了完美的繁衍循環。
以下是異形的蛋的設計進化圖。我們可以看到從最初的橢圓形結構設計,到最後我們熟知的巨蛋孵化型。抱臉蟲就被設計在蛋內。
就這樣,大衛在造物主(工程師)的母星上,利用造物主(工程師)和人類船員做了一波又一波的試驗。通過這種殘忍的手段,大衛設計出了異形母體、抱臉蟲、孵化、寄生等一整套完美的生物繁衍系統。
而且,更可怕的是他對外發送了信號,導致新的探險隊前往他所在行星,從而不斷吸引這些飛船成為他所需要的「試驗材料」。
漢斯·魯道夫·吉格爾(H.R.Giger),他算是異形這個生物誕生的始作俑者。1979年版首部異形電影,異形的設計其實是源自于吉格爾在1978年的時候繪製的概念設計圖。
在導演德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在籌拍首部《異形》時,當他看到吉格爾作品集《死靈書IV》後,就決定請吉格爾作設計師。吉格爾很好的將他自己的風格融入到了其中。
下圖為1978年時 繪製出的外星飛船(在Prometheus裡的工程師飛船) 整體圖。
下圖為外星人造物主(工程師)的造型和飛船的內廷設計。和電影《普羅米修斯》中的場景如出一轍。
下圖為異形卵的設計。
以下為抱臉蟲結構、以及襲擊宿主的設計。
吉格爾在最初創作的異形設計中,異形長著巨大的眼睛。
後來在開拍前,又一次改稿為無眼生物。因為異形畢竟是長期生長在黑暗中,黑暗生物的眼睛應該消失。
下圖是當年對飛船「諾斯特羅莫號」的內部設定。那個年代的構思,就具有如此的科技感,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異形整個系列中,其他一些優質的設定稿也做個展示,諸如:場景、分鏡、飛船等,如下圖。
在1988年,《異形》系列出版了第一部漫畫。在《異形2》上映三十周年之際,其漫畫發行公司「黑馬漫畫」,再版了1988年出版的第一部異形系列漫畫。並選擇與當年一樣的黑白畫面風格,來描述這個故事。畫面非常好看,以下為部分展示。
通過《大衛手稿》和異形的設定,可以看出《異形》系列整體充斥著陰暗的基調,讓人毛骨悚然。但是異形的創作,卻從美學設計、心理隱喻、社會影射等多個層面給人不同於以往的感受,非常令人震撼。整個《異形》系列的漫畫、書籍、影視拓展也越來越豐富,逐漸完善和拓寬了這個「異形宇宙」。
希望以上的這些概念設計整理,能夠幫助大家一探其精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