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4日訊(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養娃要花錢,孩子因此被暱稱為「吞金獸」。近日,9月大男嬰嘟嘟(化名)就演了一出現實版「吞金獸」:他吞下了金項鍊上的吊墜金寶寶。
嘟嘟吞下的「金寶寶」。 圖由醫院提供
嘟嘟平時活潑好動,上周,他被一位阿姨抱著逗笑的時候,一把抓斷了阿姨脖子上的黃金項鍊,並把項鍊上的「黃金寶寶」吊墜塞進了嘴裡。等家長反應過來,已經沒法從嘟嘟嘴裡摳出來了。
按照醫生的建議,家長先觀察了3天,吊墜沒能自行排出,只好帶著孩子到武漢兒童醫院求助。檢查顯示,吊墜卡在孩子食道入口處。隨後,耳鼻咽喉科張亞敏醫生做急診手術取出了吊墜。因為吊墜外形不規則,嘟嘟的食道入口處有輕微劃傷、出血。
拍片顯示,吊墜卡在嘟嘟食道入口處。 圖由醫院提供
現實版「吞金獸」並不罕見。該科上周還接診到一名10歲女孩,因為太喜歡禮品包裝上的金屬「雙喜」字,就含在嘴裡睡覺,結果不慎吞下,也是做手術才取出。
另一種名為「巴克球」的磁力金屬球,是兒童醫院非常常見的異物。去年9月,一名3歲男孩因為好奇,把23顆「巴克球」連起來,做成一根「麵條」放進嘴裡,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此後幾天裡,孩子一直肚子疼,才被家長發現此事,送到醫院手術取出。
張亞敏醫生提醒家長,陪護小嬰兒時,最好不要戴項鍊、戒指、手鍊等裝飾品;也別給孩子穿戴有小飾品的衣服。
延伸閱讀:
「吞金自殺」真會要命嗎?
電視和小說裡,不乏古人「吞金自殺」的橋段,吞下黃金真會有生命危險嗎?
2015年,武漢協和醫院曾接診一位19歲小夥,1歲時無意吞下媽媽的金耳環。擔心做手術取耳環,會在孩子身體上留下疤痕,媽媽決定先觀察。兒子「懷揣」金耳環長大,長成1.75米的壯小夥,面臨找工作、談戀愛,媽媽才決定帶他到醫院取耳環。
從這個案例來看,吞金的危險,似乎沒有傳說中那麼誇張?
對此,武漢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夏忠芳分析,傳說確實不絕對。金元素無毒,是惰性金屬,短時間內也不容易被腐蝕。有理論認為,古人吞的可能是水銀,因汞中毒死亡;或吞下的金首飾邊角不光滑,劃破食管或胃腸後引發死亡。但是,要提醒家長的是,兒童臟器嬌嫩,一旦異物刺破消化道,可能會引發大出血或進入腹腔「亂走」,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看緊家中幼兒,別讓他們誤吞異物。
當年給小夥取金耳環的專家,武漢協和醫院微創胃腸外科蔡開琳教授也說,金耳環的掛鈎比較尖銳,已刺破小夥的腸腔,看似幸運,其實也危險,不能當作參考。
專家們還提醒家長,一定要提防「巴克球」,這種磁珠玩具被孩子吞下肚後,會在胃及腸道內相互吸附,有胃腸穿孔壞死的風險。
【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