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她既不生長在沙漠,又與玫瑰無近緣或相像之處,卻有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名字——沙漠玫瑰!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9日)在華南植物園尋訪一圈發現,沙漠玫瑰在深秋時節成為園中最耀眼的植物:植株短小,根莖肥大,一朵朵喇叭狀花朵仰天盛放,鮮紅妍麗,嬌豔誘人。
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長在石巖沙堆縫隙。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普旅遊部工程師李碧秋介紹,沙漠玫瑰(拉丁學名:Adenium obesum.)其實並不是生長在沙漠地區的玫瑰,與玫瑰也沒什麼近緣關係或相像之處,她因原產地接近沙漠且紅如玫瑰而得其名。人們常說的玫瑰是薔薇科薔薇屬的玫瑰,而沙漠玫瑰則是一種多肉植物,來自夾竹桃科沙漠玫瑰屬。她還有幾個好聽小名,也稱富貴花、沙紅姬花、亞當花、矮性雞蛋花、小夾竹桃等,歐美地區把她稱為稱為沙漠薔薇或沙漠杜鵑。
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屬多肉植物,也稱多漿植物,多肉灌木或小喬木,樹幹腫脹;在在原產地可長至2.5米高;每年4-5月和9-10月開兩次花;單葉互生,集生枝端,倒卵形至橢圓形,長達15cm,全緣,先端鈍而具短尖,肉質,近無柄。喜高溫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酷暑,不耐寒;原產地為非洲的肯亞、坦尚尼亞,花盛開時美麗,多用於栽培觀賞。
沙漠玫瑰
美麗不香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南植物園,沙漠玫瑰與同在這個季節盛花的紫蟬、黃蟬有某種神似,都沒有香味,柱頭藏在花冠筒底部,紫蟬(Allamanda blanchetii)、黃蟬(Allamanda schottii)為「空花無蕊」,雌蕊雄蕊均隱藏,沙漠玫瑰雄蕊可見,雌蕊隱藏在冠喉中。它們都來自熱帶植物區系的主要科——夾竹桃科。
紫蟬(Allamanda blanchetii)與沙漠玫瑰同屬夾竹桃科。
順便說一下,沙漠玫瑰的生長習性是喜高溫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酷暑,不耐寒,耐乾旱,忌水溼,以富鈣質、排水好的沙壤土為宜,冬季溫度不低於10℃。有時冬天落葉,以減少水份蒸發,有助禦寒;本身則進入冬眠狀態,故不宜多澆水和施肥料。在溫溼的生長期內,必需日照,促進光合作用。長期過陰則易枝葉軟垂,而且很難再孕花。
黃蟬(Allamanda schottii)與沙漠玫瑰同屬夾竹桃科。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