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派出了一套十分適合我口味的首發陣容,他們也因此贏下了與掘金的西部決賽G4,拿下了西部決賽的賽點局,現在我們就來說說這套陣容。
是這樣的,湖人把霍華德提上了首發位置,組成了一套「五大」的首發陣容,別分是戴維斯、詹姆斯、波普、格林和霍華德,這套陣容最矮的那個點是波普,但身高也有1米96。
而且沃格爾給予了霍華德足夠多的上場時間,足足有22分鐘,這要遠多於他季後賽那場均15.3分鐘的上場時間,霍華德也是沒有辜負沃格爾的信任,全場拿下了12分和11個籃板球,效果是立竿見影,值得注意的是他還搶下了6個前場籃板球,佔到了湖人全隊的一半,是掘金全隊拿下的前場籃板數。
那麼為啥沃格爾要把霍華德提到首發位置上呢?
我估計還是和上一場比賽有關,上場比賽湖人足足輸給了掘金19個籃板球,而且安東尼-戴維斯也在那場比賽的籃板球數據上掛0,所以上霍華德,其實就是需要一位藍領內線在場上去幹一些苦活、累活。
但話又說回來,這場比賽「濃眉」的籃板球也不多,只有5個,這就不得不產生一種聯想,隨著總決賽逼近,似乎沃格爾已經沒有必要藏著掖著,或許要開始慢慢放出他理想狀態下的戰術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籃球事實上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理想戰術,但縱觀NBA季後賽留下來的球隊,基本都偏陣地戰混合三分球而非速度很快的「小球打法」,這樣一來,湖人就沒有了被小打大的風險,能派出霍華德或者麥基去打C位——做好護框和保護籃板球的工作。
這樣做的另一面就是解放了安東尼-戴維斯。
按照傳統內線需求的那種「得內線者得天下」,戴維斯作為湖人隊的內線核心,應該是要打出那種20+10(籃板)的數據,才會被人認為是很有統治力,可現在時代變了,論技術特點不論傳統思維。
顯然戴維斯更適合成為湖人隊的凱文-杜蘭特,在他們有內線資本的情況下,這會是湖人最好的選擇,為啥呢,大致有三點原因:
一、湖人的內線擁擠,戴維斯的中遠距離投籃隊內最無解
單純論內線進攻的話,麥基和霍華德也能場均拿下10+的得分,還有別看勒布朗-詹姆斯在季後賽裡經常飄在外面投,事實上他在低位的得分才是立身之本,他季後賽場均內線得分高達13.4分,排在聯盟第4位,而且場均內線投籃命中率更是高達70.2%,這是詹姆斯最穩定的進攻手段,沒有之一,兩項數據都要高於戴維斯。
所以,事實上湖人的內線進攻非常飽和且擁擠,戴維斯可以打內線,但以「濃眉」的能力去打內線的話,對於湖人的整體提升來說,效果還不夠大。
怎麼看到效果還不夠大呢?
那要看湖人缺什麼,大家不都說湖人的外線偏弱嗎?其實潛在意思就是說他們的中遠距離投籃能力不足,湖人最缺的就是一個無解的投籃點,能在中遠距離穩定解決問題的投籃點,比如杜蘭特那種類型的球員。
事實上「濃眉」就能做到這樣的效果,他有著2米08的身高和2米27的臂展,跳投時出手點夠高,而且作為一個大個子球員,還有著後衛般的控球能力,能夠護球和通過運球創造投籃機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的投籃手感非常好,這麼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戴維斯能成為湖人最好的錯位強投點。
湖人只有把「濃眉」當作杜蘭特來使用,才能使手上的陣容價值最大化。
二、為了擋拆進攻
眾所周知湖人最無解的擋拆進攻就是詹姆斯配戴維斯,而詹姆斯擋後一般拆籃下進攻會更穩一些,因為他並不擅長借一步空間就跳投的那種進攻方式,這時候如果「濃眉」單擋掩護後也順下空切,就會讓詹姆斯的攻筐路線比較狹窄——己方跑位和對方協防肯定會讓籃下更加擁擠。
所以戴維斯必須得有能打出——擋後無球反跑外線的能力或習慣,比如反跑到底角弱側的三分球投籃位,這時候就能與詹姆斯反向拉扯出投籃空間,方便詹姆斯的攻筐與出球,達到擋拆戰術上的無解最大化。
三、讓戴維斯能專注進攻
揚長避短,是我們一直以來崇尚的做事風格,戴維斯這種球員就該為了進攻而活,雖然不一定是絕對,但大方向來看是如此,道理其實也非常簡單,那就是霍華德和麥基能做到的事情,戴維斯也能做到,但戴維斯能做到的事情,霍華德和麥基就不一定能做到。
人類是生物,生物肯定就有體能限制,既然有體能限制,為什麼不讓戴維斯把更多的精力放置在突出點上呢?
不得不說,沃格爾的變陣還是挺有意思的,他總是能隨著對手打法的改變而做出應對,不會一味處於被動,而從目前湖人派出的所有陣容來看,霍華德搭配戴維斯這一套陣容是能力最均勻,打法最合理的那套。
隨著總決賽的不斷逼近,這套陣容會不會成為湖人的殺手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