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段《邪不壓正》裡面的對話:
「那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誰啊?老蔣?」「更靠不住。」「一個寫日記的人。」「正經人誰寫日記啊。」「是啊。」「你寫日記嗎。」「我不寫。」「你寫日記嗎?」「誰能把心裡話寫日記裡?」「寫出來的哪能叫心裡話?」「下賤。」「下賤。」
先說本文的主人公:
方方,本名汪芳,女。漢族。
1955年5月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成長於湖北省武漢市。1974年高中畢業後在武漢當過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電視臺工作。
曾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省文學創作系列高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
方方的《武漢日記》英文版由英文讀物中五大出版社之一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出版,將於2020年8月18日發售。
最近看到不少朋友,對這個《武漢日記》爭議較大,所以湊個熱鬧,也來聊聊我的想法。
其實這個事情發酵也有一段時間了,我覺得,一個作家,特別是一個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知名作家,我們對於他/她的首要要求,是先做好一個人。真誠、有良知、有底線。特別,實在家國情懷,民族大義上。
現在,我們且不論她的日記在國外出版的初衷是什麼,看到現在如此惡劣的後果,有誰看到她跳出來,制止國外繼續用她的「日記」抹黑我們祖國麼?
沒有!
既然沒有,那那一小撮人,在幫她洗白什麼呢?
這讓我有一些細思極恐。我想有下面幾個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
一、在外國出版為什麼能這麼快?
我也是網上差了一些資料才留意到這點的,日記寫了2個月。怎麼這麼快就出版了?!而且,在中國都沒出版,在外國首先出版了。
我們不妨算算,3月底,方方才完成武漢日記的最後一篇,而不到兩周的時間,這部書就完成了翻譯(英語德語兩個版本)、編輯、校對、成書、上架亞馬遜一系列操作。
有過上架亞馬遜賣書的作家們都會明白,這一個速度堪稱神速。甚至有網友吐槽,這個翻譯速度比新冠治療手冊還快……
大家可以看一個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一個對比:
二、什麼樣的作品才稱得上好作品?
以上面這點來說事,確實有點小家子氣。那我們還是單純從這個作品上來看:
一般而言,我們衡量作品好不好,是有標準的。
首先,文字得乾淨。其次,文筆要優美,要流暢,要通透,還要有文採,讀起來能給人通透脊背的快感。
再次,文章裡面,要有能給人啟迪的價值。也就是古人講的文以載道,你得言之有物,得對這個世界,做出更高的思想抽象和價值提煉。
要不然,你浪費了別人的生命,閱讀你分泌出來的垃圾,這是圖財害命的行為。
三、抗疫我們勝利了嗎?
之前我就給出過論斷,我們這次「抗疫」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武漢,第二層是湖北,第三層是中國,顯而易見,我們的防疫大戰勝利了,正常人都應該歡呼鼓舞的慶祝勝利才對。
方方則是陰狠狠說了一句,只有結束,沒有勝利。看到這個文字,不知道你有什麼感覺,至少在我看來,這是來自敵人的口吻。而且偽軍還特別的囂張,居然打出來了主場的氣勢,認為他們才是主場,國家和人民都是客場。漢奸偽軍反客為主,對我們發動戰爭,實在是破天荒的頭一回。
我是一個徹底的吃瓜群眾,這些日子,我看到的是這麼多醫護、這麼多醫患在武漢捨身忘死的操勞。我們要記住的,是誰保住了武漢!是他們。
而不是那些躲在家裡動動嘴皮子的所謂「作家」。作家,是要傳遞人世間的真愛的。不是漫天的用道聽途說的故事和圖片編織出來的所謂「真相」(負能量)!!!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規律——任何事物由於內部的矛盾運動,總是會不斷走向自己的反面。
春節前,新冠病毒洶湧而來的時候,何其猖狂?但在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民面前,一個多月的時間已經被打得跪地求饒,苟延殘喘了。
方方何嘗不是這樣?一開始,乘新冠病毒洶湧之勢,也很有點睥睨天下,顧盼自雄,不可一世的樣子,這才過了幾天了,就陷入了急赤白臉地為自己辯護的境地了。
其實,我原以為這樣的日記已經沒有市場。沒想到,我只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畢竟我國民智已開,日記在中國,確實是逐漸沒有市場。
四、誰才是英雄?
有人叫這個老太太當代魯迅。
醫生護士在一線不辭辛苦的治病救人,火神山,雷神山的工人門在工地上加班加點的建醫院……我們看到了各行各業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貢獻,這些人都是英雄。然而在有些人眼裡,這場疫情裡最大的英雄是方方。
有人問了,為什麼最大的英雄不是奮鬥在一線的人?而是方方呢?是因為她在家裡為解決疫情做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嗎?當然不是,因為其他奮鬥在一線的人沒有思想,無法做到啟蒙別人。
最後,人們總是試圖把武漢疫情和方方的日記畫上等號,把她關於「極左」的言論和日記畫上等號。我從不否認他的日記是武漢疫情的一面,九百萬分之一的一面。官方的報導會偏向陽光的那面,畢竟武漢在陰霾中待了兩個月,需要的是應該迎著陽光,帶著希望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
遺憾的是那些奮鬥在一線的人,他們在那段日子裡,沒有時間去寫屬於他們的日記。讓我害怕的是,好多方方的推崇者屬於教師行業。
五、這裡面的價值觀有什麼套路?
這裡面其實有一套話術,動不動就是世界文明,動不動就是啟蒙價值觀,動不動就是自由民主,動不動就是反對宏大敘事。這些說法確實蠱惑了很多少不經事的年輕人。
這裡我解釋一下,
世界文明,就是西方的文化土特產對世界各國的殖民。啟蒙價值觀,就是用海盜蠻夷的價值觀徵服各個民族的傳統價值觀。自由民主,就是消解各民族的政治認同和民族利益,實現殖民者對世界各國的超國家統治。反對宏大敘事,就是把殖民地的亡國奴都分割分化起來,防止他們基於文化認同民族利益,再次組織起來反抗西方人的殖民,從而更利於統治他們。
換了個詞而已,居然變出了這麼多花樣。
甚至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戰爭。只是因為他們把戰爭的進攻,也能美化成是對國家的批評,把自己偽裝成是國家的異見人士。他們只是利用了廣大網民的善良和單純,用話術在蒙蔽欺騙大家。一刀刀的捅向國家和人民,刀刀見血,不死不休,這顯然不是批評和異見,而是敵我之間的死命搏殺。
這就是傳說中的:「槍桿子未動,筆桿子先行。筆桿子打贏了,順理成章的就可以奪取槍桿子。」讓我恐懼地是,目前抓槍桿子的人裡面支持方方的人非常多。
六、最後分享一段對話
曾經跟一個在大學任教(教歷史)的朋友交流:
他說:「學校非要他們跟文學的編成一個學院,經常跟搞文學的在一起。」
我調侃:「那你也算是進入文人圈子了呀!!」
他馬上就抱怨:「別跟我提我是個文人,我特麼最煩文人。」
原來,文學這個圈子誰都可以玩兒,發表一篇身體類爽文都可以靠圈子評職稱的這種。
他說:「中國文人一直有一種臭毛病,宋明皆亡於此:凡事喜歡佔道德制高點,什麼君子啦小人啦賢臣啦奸臣啦,愛說教俯視眾生,背後全是男盜女娼拉幫結派,能靠得住麼?」
我問:「你們搞歷史的不一個樣麼?」
他回:「放屁,我們這些年早就跟這幫文人說拜拜了,我們這四十年重數據調研、重量化模型、重近代變遷、重邊疆沿海,尤其喜愛學科交叉,怎麼看都是科學,跟那幫天天嚶嚶呀呀、得得瑟瑟的能一樣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