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株洲市政協委員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株洲加快建成「一谷三區」,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貢獻力量。
紅網時刻 記者 龍琦 實習生 尹果 株洲報導
政協委員劉暢。
今年是《民法典》實施的第一年,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劉暢是株洲市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作為法律科班出身,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他將圍繞「律師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青少年法治教育」「民生交通權益」等主題建言獻策。
參政議政有作為
執業18年來,劉暢始終與法律相伴。在工作中,他發揮職業專長、積極建言獻策,為株洲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法治力量、發出律師聲音。在2020年11月27日株洲市政協成立40周年暨市委政協工作座談會上,劉暢牽頭撰寫的《取消株洲車輛路橋費年票收費》獲評40年來有影響力的50件重要提案。
這份2012年撰寫、提交的提案有理有據、鮮明熱辣的闡述了關於對市區車輛年票制和外籍車輛次票制的徵收方式的看法。當年,提案一出,引發不小震動,株洲市立即對路橋費作出調整。2016年1月1日起,「路橋費」正式停止徵收。
普法公益講座現場。
從最初入行成為一名律師至今,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問題一直是他關注的。2019年,劉暢聯合律師界的人士,組建了株洲第一家為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維權的普法公益講師團隊,還專門製作了維權手冊,歸納了典型的婦女維權案例,更好的幫助弱勢群體維權。作為市婦聯「法治株洲巾幗行動項目」負責人,他總是不遺餘力地為婦女兒童們解答疑難、提供援助;每逢寒暑假,他們還會前往田間地頭,看望留守兒童,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法治小故事,護航孩子們健康成長。
推動法治建設有實效
這幾年來,劉暢以市政協委員的身份,多次赴市、區(縣)兩級檢察院開展進行「更好發揮檢察院監督職能」的調研,受邀參加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的政訴訟法實施三十周年暨株洲市基層人民法院一審行政案件集中管轄實施一周年座談等活動。
劉暢每年或親自辦理或牽頭辦理法援案件近20件。曾有一起案件,農民工李某在工地受傷卻得不到賠償,劉暢接手案件之後,細細梳理了案件涉及的各個複雜點,在經歷了勞動爭議仲裁,法院一審、二審、再審等流程後,歷時三年終於幫助當事人拿到賠償。李某說,如果不是律師的堅持,他本人或許早已放棄,他執意要家人攙扶起他,向劉暢深深鞠躬。
普法授課。
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劉暢還提及自己所關注的交通問題。「廬山路、長江路這幾條靠近學校的路,在特殊時間段一直堵得很。我時不時走上街頭和的士司機聊,他們覺得,這條路上接送學生的私家車很多,交警人手有限,該堵的還是堵。」劉暢認為,僅僅只安排警力維持,是沒法徹底解決交通擁堵現狀的,現在科技發達,完全可以利用這股力量實施科學、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
他給記者舉例,機場幾乎見不到維持交通的交警,但為什麼機場的送客通道幾乎不會阻塞,最重要的原因是安裝了監控攝像頭,精準管控了送客車輛的停泊時間。「同樣的道理,只要在這些容易堵塞的交通路段增設攝像頭,進行科學精確的交通管制,實行嚴格的抓拍懲罰制度,交通擁堵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劉暢說道。
作為政協委員要與人民利益同行,與時代脈搏共振。劉暢說:「每個法律援助個案,不單關係到案件本身,更關係到每一個案件背後的家庭。只有盡全力,才能維護好政府的公信力和群眾對政協委員的信任。」未來,他還會積極運用法治思維與知識,不斷學習、積極調研,從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關注株洲法制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