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漫威宇宙目前發展的今天,最重要沒有之一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就要和全球觀眾陸續見面了。
為此,大聰會做一個超長的《漫威終局之戰系列》,一共22期,每一期為大家梳理一部作品,同時也對漫威宇宙3.0階段做一次匯報總結。
今天第二期,讓我們回到2008年的《無敵浩克》。
視頻內容更精彩:
如果我不強調有這部電影,估計大家已經都快把《無敵浩克》給忘了吧,甚至會讓人產生錯覺,這部《無敵浩克》是不是在漫威宇宙之外的一部超英電影。
之所以讓人產生這樣的錯位感,是因為影片主演班納博士 的人,是愛德華諾頓,漫威為什麼會選他,賣個關子,最後我們再慢慢解釋。
除此之外,《無敵浩克》不管從劇情的編織,還是人物班納博士和綠巨人的塑造上,在漫威宇宙的眾多角色中,都很容易被忽略。
雖然後來馬克.魯弗洛擔起班納博士的飾演者,漫威也在塑造班納博士和浩克時,加入更多中二的氣質,讓綠巨人浩克這個角色更深入人心。
但由於綠巨人的獨立電影依然在環球版權下,環球影業拒絕再打造新的綠巨人獨立電影,再加上漫威宇宙進程有自己的獨立發展計劃,使得綠巨人的獨立電影遙遙無期。
大聰能理解《無敵浩克》的太正常化的劇本模式和拍攝手法,當初漫威宇宙上映《鋼鐵俠》是在4月,《無敵浩克》是在6月,這也說明這兩部電影的前期製作,幾乎都是同時進行的,他們的拍攝日期,是一前一後的操作。
所以正因為如此,漫威影業沒辦法讓兩部幾乎同時製作的超英電影,都啟用相同的製作模式,換句話說,《鋼鐵俠》是漫威影業的冒險試水,而《無敵浩克》則打了一張安全牌。
《無敵浩克》用了知名度很高的愛德華諾頓,而且在劇情和特效上,和正常大製作的好萊塢動作片,特效爽片幾乎沒有區別,很難讓人看到這部電影,是如今典型漫威宇宙氣質的電影。
接下來,讓我們在回顧《無敵浩克》的劇情中,來分析這部電影的得與失。
《無敵浩克》的故事,並不想和李安的那部《綠巨人浩克》斷開關係,但也不想做為《綠巨人浩克》的續集。
所以《無敵浩克》巧妙的用了開頭幾分鐘的快速剪輯,和《綠巨人浩克》做了一個連接,告訴觀眾班納博士拿自己做實驗,導致自己成為了綠巨人。
然後,《無敵浩克》一整部電影,就是在說班納博士如何嫌棄綠巨人,想讓自己變回正常人,贏回美人歸的過程,全片完。
好吧,言歸正傳,因為班納博士只要一激動,就會變身綠巨人,所以他逃到了巴西裡約熱內盧,來用心鑽研自己不憤怒的技巧。
在這裡請大家忽視我的因果關係,班納博士在完全可以找心理醫生調節自己情緒,遠離吵雜鬧區不再生氣,但他偏要去混亂的貧民窟。
在班納博士工作的飲料工廠,他不小心割到手,血液被混入其中一瓶飲料,而且被送到了斯坦李家中,斯坦李作為媒婆姻緣一線牽,把老丈人給吸引了出來。
老丈人當然不是想找到班納讓他回去和小女成婚,而是想通過班納變身的綠巨人,用作軍事他用。
於是老丈人找來了野心男帶著一群小弟,跑到裡約熱內盧去抓人,這時候當然是一場為了酷炫打鬥而打鬥的場景,班納博士自然也變身成綠巨人,野心男看了瞬間愛上了綠巨人...的身材,他也想擁有這樣的體型和變異。
老丈人見野心男如此痴迷,決定讓野心男注入超級士兵血清,這個項目就是美國隊長從弱雞變成肌肉男的那個項目。
班納恢復人身之後,瞬間變成了班乞兒,他居然能從巴西一路討乞,也能順利到了美國,這讓一些擠破頭腦面籤去美國的人情何以堪呀。
回到美國後的班納,第一件事不是搞清楚為何有人來追殺他,也不是繼續努力學習如何控制情緒,而是去找了自己的女友,但此時女友已有了新歡,班納準備開始要心碎。
但心還沒碎成時,女友甩臉就和班納複合,把現男友甩得遠遠的,此時什麼綠巨人什麼拯救世界都不在主線上了。
班納和女友的愛情線反客為主,這就是我覺得影片最失敗的地方,主線劇情設定老套,班納的愛情線也不感人和動情,綠巨人的人設也毫無存在感。
老丈人發現女兒被班納再次騙走以後,拿出了斯塔克軍工業的武器聲波炮,想要制服綠巨人。
但結果顯而易見,綠巨人的降維打擊,把這些武器都撕成碎片,所以說到底,還是綠巨人那條褲子是最厲害的,怎麼漲都不破,說不定就是made in china的。
這時野心男故意跑去刺激綠巨人,被打得粉身碎骨,但之後絕地重生,而且似乎變得更強,很明顯野心男是看過七龍珠的,不要問我為什麼。
此時班納和女友去找神秘的藍先生,班納也終於想起來,原來我這部電影主要任務,是我要變回正常人,藍先生給班納博士做實驗,似乎班納已經變回正常人。
而老丈人很會挑時間的過來抓人,這動機就很奇怪了,此時老丈人該抓的人,不應該是班納和藍先生嗎,畢竟藍先生在改造綠巨人過程中,他是實驗做得最通透的,但老丈人偏不,只抓變回正常人的班納。
隨後野心男三言兩語就逼迫藍先生給他改造,野心男改造後,成了漫威中的反派憎惡,一個看起來比綠巨人更強大的超級綠巨人,而且沒辦法變回人形。
為此一場為了大決戰而開始的大決戰打響了,班納依然可以變成綠巨人,然後在一條街的範圍內,和憎惡決一死戰,拯救了世界。而且班納博士在結尾似乎能控制何時變身綠巨人。
《無敵浩克》應該是漫威宇宙作品中,唯一一部沒有片尾彩蛋的電影,所以這更能確定,《無敵浩克》的製作流程和結構,都是最為傳統的動作片製作模式,漫威宇宙打了一張安全牌,沒有成功,也不算失敗。
不過畢竟影片要連接漫威宇宙,所以在片尾結束時,託尼出現在酒吧,想找老丈人組建復聯。
可以說託尼的出現,才讓我真切的感受到漫威宇宙的聯結,這樣的聯結雖然不多,但能感受到漫威影業確實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影片回顧完,讓我們回到最開始拋出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當時班納博士選擇了愛德華諾頓,漫威影業這樣選擇,其實在當時怎麼分析,都是成功的選角選擇。
畢竟在製作《無敵浩克》的時候,大家並不知道《鋼鐵俠》是否成功,所以按照傳統動作片製作模板,這部《無敵浩克》主演最好是一位知名演員。
而在漫威漫畫中,綠巨人浩克是有人格的,也就是說班納博士體內,存在著班納和浩克兩種分裂人格,如果大家看過《雷神3》和《復聯3》就能知道,那個時候的浩克,已經人格初見成型,中二並帶有少年的叛逆性格,這樣的性格讓觀眾喜愛。
在《無敵浩克》中,主創找來了愛德華諾頓,其實就是因為愛德華諾頓曾經主演過《一級恐懼》和《搏擊俱樂部》,愛德華諾頓在飾演分裂人格的角色時,是最適合的人選。
但主創雖然想到了這一層,《無敵浩克》中卻沒有表達的這一層意思,甚至逆行其道,有些故意的把綠巨人浩克的性格隱藏起來,讓觀眾錯以為浩克只是失去理智的班納,而不是另外一個有意識的人格。
也正因為如此,《無敵浩克》雖然有了愛德華諾頓,但卻並不出彩,而在影片上映以後,更傳出了愛德華諾頓和漫威在創作上,有著嚴重的分歧,最後鬧得很不愉快,愛德華諾頓在隨後便發布,再也不參與班納博士的飾演,表面理由是想讓自己戲路不要單一。
原本《復仇者聯盟》的海報,都已經放了愛德華諾頓的形象了,但卻不得不更換飾演班納博士的演員,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萌萌噠馬克.魯弗洛。
我只能說,還好,愛德華諾頓不是在演完《復聯1》以後,決定辭演班納博士,不然漫威超級英雄的演員角色,會更混亂一些。
總之,《無敵浩克》是我覺得最不像漫威宇宙特色的超英電影,但也正因為《無敵浩克》和《鋼鐵俠》的觀影反饋,讓漫威宇宙這盤大旗,往什麼樣的方向發展。
好,《無敵浩克》今天就先聊到這,下一期我們會聊漫威宇宙的第三部作品《鋼鐵俠2》。
漫威終局之戰系列:
《鋼鐵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