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書法家是怎麼練字的呢?並不是像今天的很多人認識的必須從楷書練起,而是先了解筆法,掌握了基本的用筆方法之後,練什麼書體都無所謂。
當代人受到了學校教育規範字的影響,認為書法必須要規規矩矩、整整齊齊,否則就不是書法,有這種想法的人,對於書法沒有最基本的認知。
王羲之在一段跋文當中說過,倘若書法寫得平直相似,點畫均勻,狀如算子,那就不叫書法。我看看古代一些優秀的書法作品,沒有任何一件作品是像算子一樣排列的,在不規則中尋求平衡,在變化當中求不變,所謂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以上說的是古人對於書法的基本認知和今天許多人在認識上的一些差別。當然,小孩在學校寫作文還是要規規矩矩寫字,這種寫字方法,跟書法的表情達意關係不大,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
古人練習最多的一件作品,是《千字文》。
《千字文》是梁武帝時期,有一位叫做周興嗣的大臣所作,當時梁武帝搜集了天下所有的王羲之的墨跡,想清人將這些墨跡寫成一篇文章,以供後代子孫學習臨摹。
最後這篇文章讓大臣周興嗣「一夜白頭」而完成,這是一篇千古奇文,這篇文章,總計1000個字,只有1個字雷同,所以共有999個不同的中國常用漢字。這篇文章包羅萬象,對中華文化當中的歷史、地理、人文、處事、諸子百家等等都有所涉獵,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千古神品。
所以這件《千字文》成為了歷代讀書人蒙學必背的經典,只可惜今天的小學只會讓孩子被《弟子規》之類的東西,距離真正的經典相去甚遠。
《千字文》是999個常用字組成(後人常說是1000個字),所以成為了書法家創作和臨摹的對象,最經典的是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後世的歐陽詢、宋徽宗、懷素和尚、趙子昂等等卓有名望的大書法家,都曾經寫過多次。
而對於後世影響較大,且比較適合初學者臨摹的是趙子昂的《行書千字文》,這件《行書千字文》乃是趙子昂生平寫得最多的作品之一,極為熟練,字字都堪稱經典,學習書法的人,若是將這趙子昂這1000個行書常用字練習熟練,在書法上,你必能成大器。
初學者平時創作一件作品,常常會遇到不會寫的字,可能臨摹過很多字帖的人,也常有不會寫的字,而這1000個字幾乎包含了所有的常用字,應付一般的創作,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趙子昂的《行書千字文》字字清晰而精雅,既符合古人對於書法的所有追求,也能迎合當代人對於書法的審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行書入門經典。
趙子昂是一位藝術全才,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關於他的生平,我們不多做贅述了。
趙子昂的這件《行書千字文》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其鎮館之寶。如今,我們通過超高清的宣紙微噴技術,按照1:1的比例,清晰地還原出了這件作品的真實面目,達到了跟真跡無二的狀態。
欲購此作,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