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羅馬時期,羅馬城中建起了幾座競技場,其中最大的競技場,可以容納上萬名觀眾。
羅馬競技場上常常會上演,尚武的勇士們公開決鬥。殘酷競爭的場面,會讓競技場觀眾爆滿。
另一種公開決鬥,也會在競技場上不斷上演。觀戰的人數,經常比武力決鬥更多。
這種決鬥就是公開辯論。那時一些雄辨家為了在競技演說中擊敗對手,需要將對手的論點快速記準,然後加以反駁,才能儘快戰勝對手。
很多參與公開競技的辯手,往往都會籤下生死狀。輸了的辯手會被劊子手押上絞刑架,當眾處以絞刑。贏了競賽的選手,則會名利雙收。
當然,古羅馬的競技場上從不缺乏英雄人物。有些輸了的辯手,會昂首挺胸自己走向斷頭臺。這不僅會讓對手肅然起敬,偶爾這種英雄行為還會救自己一命。
因為,根據古羅馬律法,贏了的辯手可以撤回生死狀。這既彰顯了贏家的寬容大度,也順應了場下觀眾的意願。大家都希望優秀的辯手活下來,繼續參加競技辯論賽。
於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優秀的辯手們發明了,初步的快速記憶方法。
例如:將身體的部位,同對手的論點相對應加以記憶,結果常常是很快就打敗了對手。因為,沒有掌握快速記憶的對手,往往在激烈的辯論中,忘了對手前面的論點,從而造成了恐慌和失誤。
快速記憶法的發展過程: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著作《斐多篇》中,論述了有關記憶的心理現象,具體闡述了記憶活動的聯想過程。
另一位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記憶論》中,較深入地探討了記憶的心理活動規律。
十七世紀,英國心理學家哈特萊和蘇格蘭哲學家託馬斯-布朗,總結出聯想的三個派生定律,使快速記憶的理論研究達到高峰。
進入二十世紀,對於快速記憶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展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快速記憶的研究成為熱門。
日本社會心理學教授,高木重朗的《記憶術》發行後多次再版。英國著名記憶法研究專家哈利-羅萊因的《驚奇的記憶法》一問世,立刻成為英國當年最暢銷的書。保加利業的拉扎諾夫的《超級記憶法》風靡了歐美。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超級記憶法》傳入中國。
由於語言、文字的差別和編譯者的水平等原因,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很多學者認為那是歪門邪道、不務正業之法。因此,快速記憶法在中國很難推廣,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更沒有專業機構去研究和探索。
筆者在1987年從一張報紙的廣告中得到消息,從遼寧省錦州市自學研究會郵購了一套自學教材。從那時起,開始學習快速記憶法和快速閱讀方法等內容,並且將它們運用於工作學習中,加以實踐和檢驗,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後來,我經歷的五次大考,在幾百或者幾千人中,我都保持在前十之內,便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從研究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表現在翻譯的過程,外文字母和中國的漢字存在極大的差別,記憶外文的方法有些不適合記憶漢字。因此,必須對有些方法進行研究和改進。
其次,快速記憶法不僅與心理學和控制論的研究密切相關,而且還需要現代醫學,科學教育事業,社會科學和腦科學最新技術支持,才能夠更多地揭開大腦記憶的奧秘。找到更好的科學的快速記憶新方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普及快速記憶法。
再其次,快速記憶法要想普及,不僅要在方法上尋求突破,而且還要在人們的思想認識上尋找共鳴點。在經濟利益上找準它的位置,這一點十分重要,也是擺在人們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1990年,因為我的發現和經驗,我被邀請加入了中國記憶法研究會。四年後,因為經費不足和其他原因學會解散。
後來,學會中,有成員登上了央視舞臺,展示快速記憶方法,引起了一時轟動。同時,也引來了社會各界的質疑。
我不想去評論那次事件。在市場經濟中,誰都不是聖人。有人急於求成,有人急於變現,這些都可以理解。
我發現,市場上流行的記憶法書籍中,編者有意將重要的秘訣遺漏了。對於這一點,我也能理解,無數心血換來的,誰會輕易將秘訣便宜送人?
當然,這樣的行為,也更加導致了人們,對快速記憶法和高效學習方法的質疑。使快速記憶法和高效學習方法的研究陷入了絕境。對此,我感到很遺憾,也感到很無奈。
網際網路剛剛在中國興起時,我也將掌握的快速記憶方法,用電子郵件,傳給了三十位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學渣的學生。
其中,有11人在收到那套資料後,沒有和我再聯繫;17人在考上大學或大專後,和我斷了聯繫;1人當上大學教授後,和我說了再見;1人升任科長時,給我發了兩句話的感謝信。
我明白了,這個社會太現實。
那是2011年的7月,我刪除了QQ中的所有內容,退出了QQ。關閉了網易郵箱。之後,再也沒有登錄過QQ和網易。
此後,我再也沒有和任何人提起,快速記憶和高效學習的方法。
如今,網際網路已非常普及。網絡平臺,也從野蠻生長的時代,轉向了以內容生態為主導的新時代。
我又重新燃起了一絲希望,我將逐步把那套資料,發到網絡平臺上。
內容為王的網絡時代,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展望未來、我十分堅信,科學的快速記憶方法,一定會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花。高效率學習方法,必將會助力學子們,在知識的海洋裡輕鬆地邀遊。
我更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快速記憶的研究行列,讓快速記憶方法,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若有緣,讓我們攜手同行,用智慧去創造美好的朋天!
一起努力去追夢!
———2020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