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
聲線揭秘
看到標題,恐怕不少喜迷會一頭霧水。「喜羊羊的聲音陪伴我們很多年了,對我們而言簡直再熟悉不過了,喜羊羊能有多少種聲線?只能是他自己的唄,莫非喜羊羊還能發出別人的聲線嗎?」其實,別看一個人的聲音很熟悉,他的聲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哦!下面我們就舉幾個例子,看看我們的童年男神的聲線有哪幾種版本。
1.常態聲線
這種聲線出現的頻率最多,也最符合喜兒的機智善良的小男孩人設,是祖晴姐姐經過長期實踐最終定型的一種聲線。其聲線特點是兼具柔軟和陽剛,既能聽出作為一個小孩子的柔軟的、稚嫩的童音,但不過分柔弱,不至於奶聲奶氣;有時也明顯夾雜著一種高昂清亮的音色,略顯成熟,給人一種勇敢堅強的小少年的感覺。
如《牛氣沖天》中喜兒的「其實是為了想治好蝸牛的病...呃?」、「我帶了微縮藥水,嘻嘻」這兩句臺詞就更多傾向於前者,屬於柔嫩的小孩音,而「糟了,被發現了,快逃」、「你們快走吧,別管我了」這兩句臺詞則屬於後者,聽上去較為粗獷、成熟。當這兩種風格巧妙地中和在一起,剛柔相濟,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我們最熟悉的常態化聲音。喜兒在《牛氣沖天》中的大部分臺詞就是這種類型,如「大王,還是先進來避一避吧」、「大王,危害蝸牛世界的可能就是黃牛」。不僅是《牛氣沖天》,之後的大多數TV版和劇場版,喜兒基本都是以這樣的聲音示人的。
2.早期聲線
這種聲線只存在於530前期的一些劇集中,這一時期,由於喜灰面世不久,祖晴姐姐對喜羊羊這個人物了解並不深入,對喜羊羊聲音的把控也還處於摸索階段,因此這個時期的喜羊羊,說話顯得比較生硬不連貫,語速較慢,有一字一頓的感覺。從聲線的角度上說,這種早期聲線青澀、倔強,音調高亢,給人一種年輕氣盛、虎頭虎腦之感,更貼合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少年的形象,缺乏一絲萌感。到了530後期,這種早期聲線就消失了。
3.嫩化聲線
之所以將其稱為「嫩化」,是因為這種聲線最大限度地放大了前面提到過的童音獨有的稚嫩感受,而完全隱去了少年音的成熟與陽剛。如果喜兒用這種聲線說話,聽上去非常俏皮可愛,能更好地體現這個人物天真無邪、機靈調皮的一面,相對的,那些偏向英勇和擔當的性格在這種聲音下就不太好表達了。最明顯的一集是《奇思妙想喜羊羊》中的《競選草原長》,大家可以翻來聽聽。
4.粗化聲線
與第二種「嫩化」相對,這種聲線則是最大限度地放大了喜羊羊聲音中男性少年音的部分,顯得比較老成粗獷,仿佛說話的不是一個七歲的孩子而是一個十幾二十歲的青年。這種聲線也被稱為「向流雲聲線」,最明顯的例子有《喜羊羊的寶貝》中那句「你先躲起來,我去把灰太狼引開」,以及《虎虎生威》中喜羊羊在摩天輪跑步時的喘氣聲。通過舉的例子也知道,這種聲線雖然出現很少,但一般都出現在形勢比較嚴峻的情節中。
5.女化聲線
出現這種聲線的原因很簡單,為喜羊羊配音的祖晴姐姐本身就是女士,配音的時候如果狀態不好或是其他原因,很容易將女性聲線中的一些獨有特徵「暴露」出來,這樣聲線下的喜兒,聲音尖細而婉轉,阿姨音突出,很明顯不符合其人設,違和感較強。尤其是《虎虎生威》中那句「借用灰太狼先生的話,我們又回來了~」,最後收尾的上翹尖音簡直是完完全全地顯露了中年女性的聲音特徵。女化聲線也被稱為「菠蘿吹雪的聲線」,儘管菠蘿吹雪的設定是男性,用這種聲線去配他,也許是為了體現這個人物風流與自信的特點。
6.柔化聲線
不要把前文的「嫩化」和這裡的「柔化」搞混,前者是突出童聲的稚嫩,而柔化聲線是在常態聲線的基礎上的柔和處理,不突出童聲,也隱去了少年音,音調比常態聲線更緩和、更穩重、更溫柔。這類聲線是新畫風改變之後才開始普及的,如今已經取代了常態聲線。這可能跟喜羊羊人設的轉變有關,眾所周知近年來喜羊羊的設定從原來的「小惡魔」變成了「小天使」,愈加懂得照顧體貼別人,性格也溫柔了很多,所以聲音也要相應地改變。這種聲線可以這樣形容:雖然還能體味出說話者是一個年齡不大的孩子,但聲音裡沒有俏皮的孩子氣,只給人平靜而溫和的感覺,仿佛是一個處變不驚的小大人。
7.奶化聲線
顧名思義這類聲線是只給幼年喜兒以及智趣羊學堂裡的q版喜羊羊使用的,其特徵就是嬰兒般的奶聲奶氣。奶化聲線沒有體現太多常態化下的喜羊羊的聲音特徵,因為還是寶寶,聲音尚幼,不及長大後的音色那般特點突出、易於分辨。
8.狼表哥聲線
這類聲線沒什麼好說的,就是把夜太狼的聲線錯誤地套用到了喜羊羊這個角色中,如羊守1中的黑化喜名場面裡有一句「莫名其妙。看我就把你抓起來吧!」就是狼表哥的聲線。就算把這一幕分鏡裡的喜羊羊換成夜太狼,也不會有什麼違和感。可能是因為這一集裡有狼表哥大量出場,上一幕就是他的戲份,一時間聲線切換不過來,也就將錯就錯了。狼表哥聲線跟向流雲式的粗化聲線還有些許不同,聲音雖粗獷,但還夾帶著一股傲氣和狂氣。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