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福建泉州廣大幹部群眾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臨危不懼、義無反顧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湧現出一大批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先進集體
個人的力量有限,但集體的力量卻是無窮的。防控疫情過程中,泉州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個個優秀的抗疫集體。醫務工作者集體白衣為甲、逆行出徵,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和公安幹警等集體不畏艱辛、日夜奮戰,企業加班加點、全力保供,科研人員奮力攻關……他們用臨危不懼、捨生忘死的精神,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築起抗疫的堅固防線,最大限度地保護人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疫情「排雷兵」
準確檢測每個病例
實驗室診斷是新冠病例確診的主要依據,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也是其他防控工作的基礎。
疫情發生以來,泉州市疾控中心病毒檢驗科的全體人員衝在抗擊新冠疫情第一線,每天雖不直接面對病人,卻要和新冠病毒「零距離」接觸,小心翼翼又一絲不苟地進行病毒核酸檢測。他們猶如一群「排雷兵」,總是能又快又準地「揪出」隱藏在各種標本中的新冠病毒。
面對可怕的新冠病毒,這群「逆行者」勇擔重任,每次都能準確無誤地完成檢測任務。為了保證在收到送檢樣本後能第一時間開展檢測,第一時間出具檢測報告,科長鄭友限將科室人員統籌排班為5組,24小時待命、晝夜不休,從而為臨床救治、流調和消殺贏得寶貴時間。
他們每次都要穿著厚重的防護裝置進入空氣悶熱、噪聲大的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進行五六個小時的核酸檢測,一批次樣品檢測下來,每個人防護服內的衣服基本全溼透了。有時,為減少進入實驗室次數和防護裝備的消耗,大家儘量控制飲水量,以便能在實驗室內多處理一些標本。病毒檢驗科每一個人都毫無怨言,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一定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一種高度敏感的檢測技術,涉及多個環節,每一環節,每一步驟,哪怕一點點的疏忽,都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他們熟練操作,既科學嚴謹分析,又敢大膽推斷,及時準確地做好每一份標本的檢測。有時,哪怕是一點點的可疑,他們都不惜再花幾個小時的時間,重新檢測一次,直到結果可靠為止。疫情發生以來,他們的檢測結果無一錯誤。
聞令而動
吹響防疫「集結號」
衛健部門是抗擊疫情的關鍵部門之一。疫情發生後,各地衛健部門聞令而動,第一時間組建起一支支強有力的隊伍,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中。
面對疫情的嚴峻挑戰,豐澤區衛健局立即吹響一線防疫隊伍「集結號」,篩選124名執業醫師、351人「民營醫院後備隊」、148名社區人口健康助理員組成防控醫護梯隊庫,抽調13名具有SARS防控或公共衛生安全處置經驗的專家顧問團,組建並培訓了15支衛生應急隊伍、35支210人的核酸採樣隊伍、80支720人的社區「1+8」採樣網格工作組,梳理擬定245個社區網格採樣點,組織各類防控專項培訓40多場次、參訓1080多人次、綜合應急演練4場次,全面提升綜合防控應急處置能力。
為全面提升核酸檢測能力,該局改造完成區疾控中心PCR實驗室和正骨醫院臨床檢驗實驗室能力提升建設。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農貿市場環境和醫療機構環境的核酸檢測,嚴格落實定期抽檢任務。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區累計開展核酸檢測12.07萬人、外環境1178份、食品1072份。
院感防控是疫情防控的重點之一。該局強化「哨點」監測,加大醫療機構監管和專項監督檢查,督促各醫療機構嚴格實行預檢分診制、首診負責制和「持碼亮碼+測溫+1米線」、預約診療制度,加強醫療機構的分時段預約診療和網際網路診療諮詢,全面加強院內環境清潔消毒、空氣淨化、醫廢管理、實時監控等防控措施,實行24小時病區門禁管理,推行陪護實名制及無人陪護制度。
疫情期間,晉江市衛健局多措並舉打出疫情防控「組合拳」。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四早」要求,設立6個集中醫學觀察點,對8家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升級改造,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同時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實施網格化管理,強化監測預警報告,狠抓人員排查工作。
作為全省首個開展新冠核酸檢測的縣級市,截至目前,晉江市共有7個醫療衛生單位建立PCR實驗室開展核酸檢測工作,日檢測能力提升至9200份,連同第三方籤訂的15000份以及泉州市支援的10000份,已能確保5—7天內完成全員核酸檢測。
與此同時,該局還上線了公共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實現對應急物資實時監控、線上調配,提升物資調配能力。截至目前,已儲備了不少於2個月使用量的防疫物資。
築牢堡壘
暢通「最後一公裡」
基層單位是一線戰鬥堡壘。上級的決策指示能不能在一線落地落實,關鍵看基層單位這「最後一公裡」是不是暢通。
疫情發生以來,豐澤區東海街道黨工委第一時間發動15個社區黨組織及各非公企業黨組織、轄區退休黨員、居民小組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自發參與疫情防控工作,24小時輪崗參與各社區疫情防控服務點體溫測量、出入登記等各項工作;同時,落實「三個閉環」管理,織密沿海疫情防控網,對70艘60馬力以上漁船(含9艘石獅牌漁船)、121艘60馬力以下有證船隻及163艘「三無」船隻全部重新發放「東海街道漁船出入港通行證」。
針對東海大街、濱城大街、鴻利達大街等街區小微企業、跨境電商和個體工商戶較多的實際,豐澤區東海街道黨工委建立「黨員責任街」制,即每條街由1名社區「兩委」黨員全面負責,1名社區「兩委」黨員+1名社區工作者(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者)+1名街道掛點幹部+1名市、區抽調下派幹部,聯合包幹沿街的小微企業、商鋪店面,「定人、定崗、定責」開展企業復工復產核查、疫情防控跟蹤服務,「企企鋪鋪有黨員」幫助解決急難問題。每天安排1名幹部做好集中醫學觀察酒店服務保障、值班協調等各項工作。
此外,豐澤區東海街道黨工委還採取上門服務指導等方式開展實地審核,助力企業迅速落實健康管理、食宿管理、場所管理等系列復工復產工作;特別是針對企業物資保障不足等問題,及時協調幫扶89家企業共計解決4.56萬個口罩需求,協助企業包車赴貴州、湖南等地接回員工;積極主動幫助企業開展核酸檢測工作,為19家企業、項目工地的1263名員工進行了核酸檢測。
有效配合
打贏防疫攻堅戰
打贏防疫攻堅戰,離不開各行各業、不同部門之間的有效配合和無私無畏的支持。
去年年初,疫情來勢洶洶,泉州市的口罩供應出現了缺口。去年正月初三,泉州市漢威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威機械」)董事長林秉正就接到一個特殊任務,儘快生產口罩解決全市人民群眾的燃眉之急。作為一家一次性衛生用品智能數控生產線的成套機械設備製造商,企業並沒有口罩生產的機械設備,臨時去買困難重重。
「沒有設備,我們就自己研發生產更高速的智能生產設備!」臨危受命,當機立斷。為支援疫情防控,漢威公司取消了員工和研發團隊的春節假期,提前復工轉產。
50小時完成437張設計加工圖紙,設計部精英力量晝夜不息;採購部馬不停蹄前往異地監督核心部件加工,原本20天加工周期縮短至5天;190名漢威工匠強化工藝組合,僅歷時7天完成了原本需2個月的金屬機加工工序。去年2月14日,漢威機械首臺高速口罩機生產設備投產,比泉州市委市政府下達的時間節點提前兩天。當月底,10臺設備到位投產,實現口罩日產量500萬片。漢威機械以「愛拼敢贏」的氣勢,刷新著「泉州智造」速度。
南安市教育局重點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留守兒童等八大類特殊人群,給予優先照顧。向10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生發放救助金每人500元、3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生每人贈送一部手機;為110名寄宿貧困生減免夥食費,累計減免35204元;為6690名家庭貧困學生贈送防護口罩20多萬個。
國網南安市供電公司全力落實抗疫惠企政策,為514戶企業減免基本電費605.37萬元;為79230戶非高耗能大工業及一般工商業企業電費降低5%,節省電費成本7190.84萬元;免收1558家企業電費滯納金37.6萬元;主動為406家企業辦理變壓器暫停、減容業務,為企業節省電費176.73萬元;全面推行欠費不停電措施;對參與市場化交易的615家企業免予一季度偏差電量考核;主動上門服務3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辦理用電手續,保障生產需求。(泉州晚報記者 許文龍 張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