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我們測遊戲仍然會測試1080p這個解析度,並且在畫面幀率上也以60幀為流暢線來指導顯卡選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已經2019年的現在這兩項標準都已經顯得有些過時了。如果是在當下打算新買顯示器的用戶,我們是非常不建議還買1080p-60Hz這樣規格的顯示器的。
2K-144Hz顯示器已漸成主流
解析度與刷新率
先說解析度這點,以前我們總說「雖然你現在用1080p顯示器感覺不到顆粒感,但是如果你用過更高清的顯示器的話,再回去看1080p顯示器,你會看到難以忍受的顆粒感」。而現在的情況是,即使你沒用過更高清的顯示器,現在也會看到1080p顯示器的顆粒感。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是——手機。由於現在手機屏幕的PPI都非常高,即使由於我們觀看手機屏幕的距離與觀看顯示器屏幕的距離不一樣,兩者PPI不能直接用來比較觀感上的細膩程度對比,但是在長時間的使用中,我們精細的人眼會慢慢適應性更細膩的那個PPI,所以再回去看1080p顯示器屏幕會看到明顯的大顆粒,這種顆粒感當然是很影響觀感體驗的,所以廠商們才會不斷研發更高解析度的面板。
再說刷新率這點,現在大家都知道高刷新率顯示器在打遊戲所帶來的體驗是實打實的爽,過去高刷新率顯示器只是屬於專業選手和土豪玩家的,不過好在顯示器行業近來發展的很快,144Hz這樣高刷新率的顯示器已經不到千元就可以買到,普通用戶也可以體驗到高刷新率顯示器在打遊戲時候的極致流暢感,尤其是在畫面快速切換的FPS這類遊戲中感受非常明顯。
這裡要明確的一點是,在實際的體驗中,從60Hz到90Hz的觀感體驗提升會非常明顯,90Hz到120Hz再到144Hz會繼續有體驗提升,但是提升會越來越小, 沒有其他原因,只是很簡單的邊際效應問題。所以對於一臺144Hz這樣刷新率的顯示器來說,如果你的遊戲畫面達到了90幀率,其實就已經很好的利用上了這個高刷新率顯示器, 可以獲得明顯的體驗提升,當然如果能越接近144Hz自然更好。
對於在現今打算購買顯示器的遊戲玩家來說,筆者強烈建議至少2K-144Hz這個標準起步。2K解析度有比1080p解析度多了160萬個像素點,是1080p的1.7倍,在遊戲中開2K解析度時等於是1080p的1.7倍個像素點的信息,自然細節更到位,畫質更清晰。
2K-144Hz顯示器價格合適
而刷新率方面雖然越高越好,不過144Hz往上的240Hz刷新率的顯示器目前價格還是比較昂貴,再加上從144Hz到240Hz由於邊際效應的關係,其觀感提升不如60Hz到144Hz這樣明顯,所以如果資金不富裕的話不需要考慮超過144Hz的刷新率。而如果你資金富裕的話,當然越高越高,我說的只是「2K-144Hz起步」。現在2K解析度的144Hz刷新率顯示器價格顯得非常主流,1500元左右就可以拿下。
對於大眾來說,筆者並不建議只追求高解析度或者高刷新率其中的一項,因為對於一個顯示器來說,你的體驗是符合木桶原理的。雖然可能你說你不怎麼玩遊戲,或者完全不玩遊戲,所以高刷新率覺得沒用,但其實就平常的上網情景都能感覺到更流暢的差別,哪怕你只是移動個滑鼠,也能明顯體驗到差別。只是說在FPS這類遊戲中感受是尤其明顯的,因為這個應用場景畫面切換的速度尤其快。
筆者選擇顯示器時的考量
這裡其實還想多說一點的是那些有點對點強迫症,並且一臺顯示器同時會用來辦公和遊戲的人選擇顯示器的心路歷程。首先,打電競遊戲就決定了顯示器尺寸不要超過27英寸, 不考慮錢的問題刷新率當然越高越高,但是解析度並不是。且不說強迫症患者對於在Windows作業系統中設置縮放的強烈牴觸,而且即使你設置了縮放,很多軟體也並不能很好的適配縮放,導致在24英寸的4K顯示器上你根本就看不清楚那些軟體的菜單欄。
還有遊戲也很尷尬,比如《英雄聯盟》這款遊戲,你如果遊戲設置4K解析度,雖然畫面是細膩了,但是滑鼠指針卻縮小了(遊戲中滑鼠已經調到最大),反正我是習慣了之前1080p解析度下最大的那個滑鼠大小,4K解析度下我經常會在激烈團戰中找不到滑鼠指針。還有就是, 個人覺得《英雄聯盟》似乎對高解析度適配並不好,經常遊戲崩潰。
並且在除了遊戲的日常應用中,2K解析度搭配上27英寸左右的面板大小,點距也非常合適平常瀏覽網頁和辦公等應用環境。例如27英寸的2K顯示器,其點距為0.2335mm,與1080p的0.2767mm點距相比,更細膩了,所以觀感上看圖片什麼的也會顯得更清晰,沒有顆粒感。同時這個點距又不至於太小,在閱讀文字的時候,不會有吃力感。
那麼買了一臺2K解析度的144Hz刷新率顯示器的用戶肯定不想浪費它的性能,所以要什麼樣級別的顯卡才能在2K解析度下讓遊戲體驗獲得明顯提升呢?抱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做了這個測試。
2K-144Hz下各顯卡表現如何?
測試平臺
為了免去其他硬體的瓶頸,我們選擇了一套儘量高端的平臺,CPU為英特爾Core i9-9900K,畢竟這仍是跑遊戲的最強CPU,其他的部分可以參考下表(其中內存在BIOS中開啟XMP讓其運行在3200MHz的頻率上,微星的主板我們開啟BIOS中的Game Boost功能):
遊戲及顯卡選擇
而遊戲方面,我們的測試對象選擇了電競遊戲,因為相對於單機遊戲來說,高刷新率對於這類遊戲的遊戲體驗提升相對於單機遊戲大得多。並且不同於單機遊戲普遍對顯卡要求那麼高,電競遊戲對顯卡的壓力普遍小一些,所以有比較大的機會在2K解析度下衝擊高幀率。
本次的測試項目包括《英雄聯盟》、《守望先鋒》、《CS:GO》、《Dota 2》,還有兩款「吃雞類」遊戲《絕地求生》和《堡壘之夜》。
而顯卡方面,我們選擇了N卡陣容的RTX 2060 SUPER到RTX 2080 Ti全覆蓋(RTX 2070、RTX 2080由於已經停產故未選入),A卡選擇了RX 5700 XT。具體型號為技嘉RTX 2060 SUPER GAMING OC、技嘉RTX 2070 SUPER GAMING OC WHITE、技嘉RTX 2080 SUPER GAMING OC、技嘉AORUS RTX 2080Ti XTREME和AMD Radeon RX 5700 XT。
所選顯卡簡介
公版RX 5700 XT大家都熟悉這裡就不多說了,幾張非公N卡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技嘉AORUS RTX 2080Ti XTREME即我們常說的「大雕」,CUDA核心數為4352個,核心頻率1770MHz,顯存容量11GB,顯存位寬352 bit,技嘉有對這張卡的顯存頻率進行預超頻,其顯存等效頻率為14140 MHz。
技嘉RTX 2060 SUPER GAMING OC、技嘉RTX 2070 SUPER GAMING OC WHITE、技嘉RTX 2080 SUPER GAMING OC三款同屬於GAMING系列,都是風之力散熱器,不過由於不同核心發熱量不一樣,為了都將其壓制在合適的溫度區間,散熱鰭片的規格是不一樣的,裡面熱管的規格也小有差異。另外顏色上,技嘉RTX 2070 SUPER GAMING OC WHITE這款是白色款,很顯眼。
遊戲測試
遊戲均開啟最高畫質,如果遊戲支持回放功能,就採用相同場景進行遊戲回放,使用記錄下平均幀數;如果遊戲確實並沒有辦法進入相同測試場景,手動跑得過程也儘量保持測試場景相近,記錄下平均幀數,不過也因此幀數收到場景不同影響,幀數是肯定有波動,最終測試結果匯總如下:
可以看到對於《英雄聯盟》這款遊戲來說,RTX 2060 SUPER到RTX 2080 Ti根本沒有差別(幀數的小幅波動為測試誤差),如果你只玩這款遊戲的話,那麼RTX 2060 SUPER或者RX 5700 XT這樣的顯卡就足以滿足2K解析度下144Hz乃至240Hz的顯示器沒有一丁點浪費。
而《守望先鋒》這款遊戲就明顯瓶頸在顯卡上了,不過RTX 2060 SUPER能到133幀,基本可以說也不浪費2K-144Hz的顯示器了。當然如果你非要超過144Hz的話,建議至少RTX 2070 SUPER。
《CS:GO》我們是在控制臺解除了300幀的最高上限後測的,雖然不同性能顯卡對於幀數有影響,但是這款遊戲對於顯卡性能的要求很低,RTX 2060 SUPER都能到300多幀,所以一樣RTX 2060 SUPER或者RX 5700 XT這樣的顯卡就足以滿足2K解析度下144Hz乃至240Hz的顯示器沒有一丁點浪費。
《絕地求生》是這次所測遊戲裡面對顯卡性能要求最高的遊戲了,雖然大部分以戰績為導向的玩家在玩《絕地求生》的是不會開啟高畫質,但是不能忽視開啟高畫質進行遊戲的玩家,所以也是在最高畫質下測試的這款遊戲,畢竟高畫質能滿足144幀的話,調低畫質也能滿足。對於這款遊戲可以看到在2K解析度下且最高畫質下,只有RTX 2080 Ti這種級別的顯卡才能滿足144幀的要求。
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其實畫面刷新率能從60幀率提升到90幀人眼就會感覺到明顯流暢很多,而老舊的60Hz刷新率顯示器我們並不能看到超過60幀率的畫面,144Hz顯示器則可以。以90幀這個參考線來說,RTX 2060 SUPER或者RX 5700 XT顯卡就可以了,搭配上144Hz顯示器就能獲得明顯的流暢度提升。
而另一款吃雞遊戲《堡壘之夜》則對顯卡性能需求低一些,RTX 2080 SUPER達到了141幀,已經非常接近144幀了。而以90幀這個參考線來說,同樣RTX 2060 SUPER或者RX 5700 XT顯卡就可以了。
最後一款遊戲《Dota 2》對於顯卡的性能要求也不高,可以看到所測幾款顯卡都不是影響幀數的瓶頸,RTX 2060 SUPER或者RX 5700 XT這樣的顯卡都可以滿足2K-144Hz的要求。
總結:2K-144Hz下該如何挑選顯卡
這次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給打算買或者買了2K-144Hz顯示器的玩家提供選購顯卡的指導。以「觀感上獲得明顯流暢度提升」為目的來說,至少RTX 2060 SUPER或者RX 5700 XT這樣的顯卡就可以讓2K-144Hz顯示器的用戶很好的利用上這個顯示器規格,相比較60Hz顯示器可以在觀感上獲得明顯的流暢度提升。
而先以「完全壓榨完2K-144Hz顯示器的性能」為目的來說,從測試結果看來,如果你常玩的遊戲包括《絕地求生》這款遊戲的話,那麼你至少需要RTX 2080 Ti這種級別的顯卡才能完全壓榨完你的2K-144Hz顯示器。
而考慮到實際情況是很多《絕地求生》都會降低畫質以獲得更好的成績表現,那麼如果你想完全壓榨完2K-144Hz顯示器的性能,看起來RTX 2080 SUPER是個搭配2K-144Hz顯示器的好選擇。並且使用RTX 2080 SUPER顯卡可以在《堡壘之夜》獲得141幀的表現,也算是足夠壓榨出2K-144Hz顯示器的性能了。
而如果你不玩《絕地求生》和《堡壘之夜》這兩款吃雞類遊戲的話,則對顯卡的需求就會降低很多,不過仍然推薦至少RTX 2060 SUPER或者RX 5700 XT這樣的顯卡。因為雖然那些MOBA類遊戲對顯卡要求很低,《CS:GO》這種模型很粗糙的對顯卡要求也很低,但只有這種級別的顯卡才可以在《守望先鋒》這款遊戲中獲得臨近144幀的表現,而對於《守望先鋒》這種FPS遊戲來說,高幀率配合高刷新率顯示器所帶來的遊戲體驗提升非常明顯,而且用過就難以回去。
總的來說,如果你選擇了2K-144Hz顯示器,那麼我們推薦至少搭配上RTX 2060 SUPER或者RX 5700 XT這樣的顯卡,當然如果你的預算更多, 則建議買更強力的顯卡,畢竟RTX 2080 Ti在2K-144Hz標準下也不會存在浪費,顯卡強一分,你對2K-144Hz顯示器的利用率也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