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線路為國際旅遊攝影網私人訂製線路,特性獨立,根據大家對雲南11月份提出的提出的時間、地點、遊攝景點等綜合制定。全程拒絕一切強制或隱性消費,帶您回歸旅攝本質,在原生態的地方用腳步去丈量常人看不到的美景,靈活又隨意的旅行完全是一種家庭自駕遊的感覺。
這是在滄源沿途拍攝的美景圖,太陽在雲縫灑下萬丈紅芒,在前方霧靄的幫襯下,火紅一片,頭頂是烏雲彌補,此種景象,好不美觀,山川、田園、村莊、還有一架還沒有建成的空中高鐵橋梁,猶如一條巨龍,向山的深處蜿蜒而去,..... 此時想到詩人陳祥炎寫的一首散文詩《最美的風景,一直在路上》,所言不虛!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旅行,那最好的狀態是什麼呢?有人說是激情,有人說是精緻,也有人說是快樂,其實,最好的狀態,就是順其自然的生活。
生活,有時會將最美好的東西加在修煉它的人身上,它賜予我們俗世的繁華,人世的平淡,讓我們能和喜歡的人保持著距離感,有遠有近,盡享水中觀月美好;讓我有一顆乾淨的心,在流年的渡口春裡看花,安享生活的喜悅和溫馨。
其實最好的心態,是平和,寧靜,從容不迫,最好的活法,是順其自然的生活。或許人生終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心卻可以做到上善若水,因為簡單,所以心安,因為心安,所以才會快樂。
沿途晨景
人生,沒必要像電影裡那樣,把每個人銘記,把每一朵花都賞盡,把每處角落都填滿。要知道,這個世界,總有個人與你相遇後便會遺忘,總有朵花兒會與你擦肩而過,也總有一個角落是你無法觸及。人生沒有那麼的經歷,來供你優雅揮灑,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將人生冷暖始於足下,用一顆尋常心,走過歲月的坎坎坷坷,於悄然中,體會生活的起伏,陽光,一直很明亮,天空很近,似乎伸手,就可以拾起一片餘輝。有陽光的窗,有花賞,有枝葉看,也有人念,那就是人間四月天,即使平平淡淡,也一定要讓內心盈滿,這樣才能擺脫生活表面的空白。
有些遇見的美麗,是驚豔也是奢侈的,用心經歷,便已足夠,只需記得,今天的好,當下的暖。養一朵心花,雖有些孤寂,幾分素潔和清冷卻都是自己喜歡的模樣,以簡單而純粹的心,收藏陽光裡的情和意,這世間的一切回到最初是簡潔,但也是美好的。
走在找尋陽光的路上,看一切美好在路上綻放,記住那些曾給過我們溫暖的人,那些帶給我們快樂的人,那些守護過我們的人,感謝一點一滴,一枝一葉,讓心中種滿陽光和雨露,用心甘情願的態度,來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只要心中有陽光,無論何時,都能綻放最美的笑顏。
...... ...... ......
伴隨著詩人陳祥炎詩情畫意的文字,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魯史古鎮。腦海裡的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幹欄式的竹木房子,周圍的自然景觀,村內民族風情......慢慢的漸行漸遠,映在眼帘的是凹陷馬蹄窩中,光滑的碎塊石上,將要倒塌的民居裡,藏著厚重的歷史還有秘密。這裡沒有驚豔的景色,甚至已是殘破老舊,家家戶戶門簷上的紅燈樓,還有牆角的的植物,現代的消防栓,路燈等等,讓整條街道換發了新的生機,這就是魯史古鎮,雲南西部茶馬古道第一鎮,也是中國最神秘的三大古鎮之一。
背簍出去幹活的老人
這裡的村民樸實無華,熱情好客,青壯年已經出去打工,老人們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點力所能及的勞工,掙點錢就補貼家用,孩童們在街道巷口玩耍,到了上學的年級就到鎮上的幼兒園,小學...
和藹可親,憨態可掬微笑的老人
鬥轉星移,隨著茶馬古道沒落,魯史古鎮昔日如繁花般凋謝了。古鎮日日沒落著,即使茶馬古道魯史段貴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即使抗戰時期茶馬古道從魯史過是國際救援中國的一條重要生命線,名氣豐功中的魯史還在繼續萎靡著。
青石故道,把古鎮一分為二。昔日的交通要道,貨棧林立的樓梯街路石縫倔強的青草葳蕤,鋪路的條石、塊石在人馬的踏磨下泛出柔亮包漿。上坡處的鋪路石頭,被負重的馬兒鐵蹄踏出沉重的凹痕,圓窩裡積著雨水,像一面圓鏡子,藍天白雲盡在鏡面,而鏡子裡面藏著深深的深深的歷史。
房屋均是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一派平靜而祥和的福地!
魯史是神秘的,唯物者認為魯史神秘是由於此處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隨著茶馬古道沒落,馬幫消失後,這裡再一次成為相對封閉的空間,外人對未知地域心存不解賦予其各種傳言,....。馬玲兒玎璫響,不遠是馬蹄踏石路,馬背上背著兩筐東西踩著石板,踏、踏、踏的響著,不一會兒消失在前面的拐角處。
尋覓古鎮遺夢--鳳慶魯史古鎮,深山裡的世外桃源。歷史上魯史乃是鳳慶通往巍山、下關、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驛站。鳳慶縣城和魯史鎮都坐落在茶馬古道向東南亞延伸的要衝上,是蜚聲中外的「茶葉之鄉」。魯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寬,由東向西把古鎮一分為二。現在魯史鎮的金雞村尚遺留有百珠連片的古茶樹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長著三千多株野生茶樹。
馬匹至今依然是山裡面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兩匹拖著糧食的馬走在回家的路...
這是我們的第五站,上午我們來到了石洞寺。鳳慶石洞寺有一個悠遠的傳說,叫「仙人趕羊」。相傳古時候,這裡有一位仙人想把這座山上的石頭搬到把邊關下面將迎春河堵死,構築一個人工湖泊,以灌溉大興、雲州(今雲縣)一帶的田地。他騰雲駕霧來了天庭向玉皇大帝借仙鞭,玉皇大帝聽後,認為這是為民辦好事,便將仙鞭借給他,還傳授給他幾句咒語,但要求他天亮以前必須將仙鞭交回天庭。仙人拿了仙鞭就趁天黑去趕石頭,打一鞭念一句咒語,石頭就變成羊群,一個接一個順著山梁往下走。因羊多,且調皮,還互相打架,找東西吃,東跑西竄,走得很慢且又散。仙人忙得滿頭大汗,不停地叫喊著趕羊。趕到石洞寺這裡就聽見公雞叫頭遍,天快亮了。羊一聽到雞叫聲,咒語便失靈了,這些羊就變成了大石頭站立不動,仙人只好趕回天庭將仙鞭交還玉帝。
之後又在鳳慶遊覽了文廟,翌日途徑保山,來到了雲龍的諾鄧古村。諾鄧是一個因鹽業而發展起來的古村落,長期以煮鹽為生,曾一度是封建社會滇西地區的經濟重鎮。諾鄧有著悠久的歷史,雲南最早的史書《蠻書》中言「劍川有細諾鄧井」,據考證細諾鄧即今雲龍縣諾鄧井,可知諾鄧村見於史籍至少有1100多年歷史,歷經唐、宋、元、明、清幾代王朝。
母親接到孩子放學後,走在回家的石條路上...
夕陽透過房簷、穿過三角梅,照射在古老的石頭路上,上面凹凸不平,起伏疊狀,這是歲月遺留下的印記。
正在舒服打著滾的馬,此時也要回家睡覺去了,一下午的諾鄧古村遊覽拍攝,大家收穫頗豐,隨著太陽慢慢的消失在山尖,大家收拾好「武器」,準備返回縣城用餐入住。
太極圖地區炊煙嫋嫋
不知不覺行程就走了7天,也許是太享受其中味,沒有感到時間過的如此快,領隊孫文科老師全程的講解,尤其是對當地的人文、地貌、民風俗世說的是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惟妙惟肖,豪情的性格,爽朗的笑聲,熱情的服務,讓大家一路歡笑與共,陶醉在其中。
在太極圖雙魚裡面色彩斑斕的田地,形狀不一,線條錯落有序,田裡的莊稼根據主人的心情變換著耕種...
大自然太極圖
站在沘江西面山中俯瞰「太極」圖案,形象非常逼真。每至夏秋季節,沘江如紅絲帶鑲邊,兩個魚形小壩如兩張綠絲毯相對,周邊的雲嶺群山雲遮霧罩,山嵐飄繞,實在如傳說中是天宮所用的太極天儀遺留在人間了。而「太極圖」東面山中正對著諾鄧玉皇閣,南面山中正對著虎頭山三清殿,天然圖形和中國道教信仰中最高的神宮神殿聯在一起,充分體現出其中的道教文化理念,真可謂是「天人合一」。
大家在太極圖前合影留念,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預示著健康美好,快樂幸福。
無量山日出
在無量山千畝茶園中,遍地冬櫻開放,絢麗非凡,讓整個山谷儼然一副油畫。碧波蕩漾的翠綠襯託著彩霞般的櫻花,一派春天景象。走進茶園,那滿樹雲櫻,若隱若現...
大理白族無量山櫻花節歌舞聲鳴(領隊徐長紅錄製)
這是本次的第十站,有十全十美之說。在無量山,我們兩團會和了,大家喜上眉梢,快樂慢慢,都是好多年的好朋友,久別重逢,甚是高興。
當時國際旅遊攝影網帶隊老師徐長紅給單位說明情況,給大家申請加餐,兩團合一團,大家頻頻舉杯,相互致敬,.......更多精彩內容觀看史振增老師精彩視頻作品
走進雲南,追思茶馬古道!史振增老師作品
無量山茶廠星軌
大家酒足飯飽之後,紛紛來到院子裡聊天、談心,當天星軌璀璨,亮如白晝,景觀審美。走,操傢伙,拍星軌,....不知誰說了一句,一些喜歡拍攝星空星軌愛好者就準備出發了。
昆明橋香園過橋米線
翌日清晨,大家拍攝完櫻花穀日出,就各自離開了。下午,大家在昆明橋香園店品嘗了當地最有特色的「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於蒙自地區,由湯料、佐料、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製作而成。
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本次帶隊孫文科老師在雲龍太極圖觀景點和大家合影留念
國際旅遊攝影網私人訂製常年為您啟動,欄目一以個人定製為主攝影(旅拍)線路,去向何方?出發時間?總天數?住宿、用車標準?不用費心做攻略,不用多花冤枉錢,你只需要決定出發,剩下的交給我們;想拍什麼,就拍什麼,旅行跟拍、深度攝影,你想找的攝影師,你在找的旅拍領隊,你在尋求的特色服務、我們專業策劃安排一條龍幫你一一實現。線路策劃師:徐長紅
更多旅攝欄目:
★跟著攝影師去旅行;
★和家人獨享快樂休閒時光之旅;
★動植物遊學攝影;
★深度特色攝影(旅拍)團
★出國攝影創作(旅拍遊玩)服務
★純玩半自助精品小團
★原生態的小眾旅行
此次原始部落、冬櫻花綜合攝影定製團更多花絮點擊下面連結:
從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走起--翁丁
從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走起--魯史古鎮
從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走起--諾鄧古村
從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走起完結篇--無量山櫻花谷
跟胡歌一起看中國的原始村落-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