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11月25日 現代文學家巴金誕生
1904年11月25日,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巴金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1920年,巴金考入成都外國語學校,發起組織「均社」,並任《平民之聲》主編。1923年到上海、南京等地讀書。1925年翻譯克魯泡特金的《麵包略確等著作。1927年赴巴黎學習,翌年創作長篇小說《滅亡》。1928年底回國。自1931年文學創作進入旺盛期,寫出長篇小說《激流》(即《家》)等10部中長篇小說, 10部短篇小說集,6部散文集。1934年11月化名「黎德瑞」去日本,次年8月歸國,後與靳以編輯《文學季刊》、《文季月刊》,並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負責編輯《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譯文叢書》。出版短篇集《將軍》、《沉默》等。
1936年11月與魯迅、郭沫若等21人發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上海《救亡日報》編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輾轉於香港、廣州、漢口、桂林和大西南的昆明、重慶等地。
出版《春》、《秋》、《憩園》等長篇小說和《還魂草》等短篇集。抗戰勝利後,出版中篇小說《第四病室》、《寒夜》。新中國成立後,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大會代表,歷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國際筆會主席,《收穫》主編等職。1982年4月榮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年 5月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輯有《巴金文集》、《巴金全集》。
1911年11月25日 拉法格夫婦自殺
1911年11月25日,馬克思女兒女婿拉法格夫婦自殺。
保爾·拉法格,1842年生於古巴。1851年回法國。在巴黎學醫,關心政治與社會問題,但受蒲魯東主義思想影響。1865年到倫敦學醫,入第一國際,為總委員會委員,結識馬克思與恩格斯, 1868年與馬克思之女蘿拉結婚。1870年回法國,在波爾多出版報紙。公社期間,1871年4月一度到巴黎。8月逃往西班牙。積極參加第一國際內部反對巴枯寧主義的鬥爭。隨後成為法國工人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建立法國工人黨,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883年一度被捕入獄。1885年至1894年為議員,但反對社會主義者參加資產階級政府。1911年11月25日夫妻倆自殺,列寧曾參加他們在拉雪茲神甫公墓的葬禮。
1926年11月25日 物理學家李政道誕生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生於上海。1945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隨物理學家吳大猷研究近代物理。1946年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1950年獲博士學位。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短期工作後,又在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院工作兩年,1953年轉往哥倫比亞大學,1956年升為正教授。1960年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196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第一任費米物理講座教授。1956年,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結論。195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工作的吳健雄,用實驗證實了他們的理論結論。為此,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以後,對某些弱相互作用中發生的破壞時間反演不變性現象的解釋,作出許多重要貢獻。李政道曾協助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同步輻射設備,並多次回中國訪問講學。1980年以後,他發起組織美國幾十所主要大學在中國聯合招收物理學研究生,為培養中國青年物理學家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