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作為日曆的組成部分,又叫周,是一個時間單位,也是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據。星期作為時間周期最早起源於巴比倫
公元前7-6世紀,巴比倫人把一個月分為4周,每周有7天,就是一個星期。古巴比倫人建造七星壇祭祀星神。七星壇分7層,每層有一個星神,從上到下依次為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神。七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個神,每天都以一個神來命名:太陽神沙瑪什主管星期日,稱日曜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稱月曜日;火星神涅爾伽主管星期二,稱火曜日;水星神納布主管星期三,稱水曜日;木星神馬爾都克主管星期四,稱木曜日;金星神伊什塔爾主管星期五,稱金耀日;土星神尼努爾達主管星期六,稱土曜日。
星期在中國古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中國的七曜開始並沒有作為時間單位。後來借用作七天為一周的時間單位,所以稱作星期。
在西方,古巴比倫人首先使用七天為一周的時間單位,後來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3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伊斯蘭教、基督教都按照有以星期為單位進行的宗教禮拜活動,故而在許多方言中,「禮拜」逐漸有了「星期」的含義。
古羅馬人用他們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來命名一周七天:Sun's-day(太陽神日)、Moon's-day(月亮神日)、Mars's-day (火星神日)、Mercury's-day(水星神日)、Jupiters's-day(木星神日)、Venus'-day(金星神日)、Saturn's-day(土星神日)。法語直接採用拉丁語的名稱,只是將星期日改為「主的日」。這七個名稱傳到不列顛後,盎格魯-薩克遜人又用他們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個名稱,以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分別取代Mar's-day、Mercury's-day、Jupiter's-day、Venus'-day。
所以在英語中,一周七天的名字就變成了:
Sunday(太陽神日)
Monday(月亮神日)
Tuesday(戰神日)
Wednesday(主神日)
Thursday(雷神日)
Friday(愛神日)
Saturday(土神日)。
現在日語中一周七天的名字是:
日曜日(にちようび)星期日;
月曜日(げつようび)星期一;
火曜日(かようび)星期二;
水曜日(すいようび)星期三;
木曜日(もくようび)星期四;
金曜日(きんようび)星期五;
土曜日(どようび)星期六;
在俄語和斯拉夫語言中,星期幾已變成「第一」、「第二」日……。
在不同地區,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許多英語國家、猶太教、日本是星期日,埃及人的一星期是從星期六開始的。多數歐洲國家都以星期一為一星期的第一天。而中國大陸習慣上也認為星期一是一周開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