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中的東西並不是一塵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隨時會刪減也會增加,每當教科書中有東西被刪除之後,總會在引起不小的爭議。
地動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漢朝時期科學家張衡的發明,此物被人們稱為是傳世傑作,由於東漢時期,地震非常頻繁,張衡為掌握全國的地震動態,他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
根據史書的記載,地動儀剛剛誕生的時候,人們並不重視,而且前幾次都是不準的,直到有一次成功測到了千裡之外的一次地震,人們才重視起來。
在此之後,朝廷也比較重視,大多數情況下,該地動儀監測都是準確的,人們才比較信服,而且很多次都測到了非常遠的地震,這說明它還是很精準的。
提到地動儀的長相大家肯定都知道,地動儀一共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都有口含龍珠的龍頭,每個龍頭的下面有一個與之對應的蟾蜍。
任何一個方位,如果有地震發生的話,龍珠便會落入蟾蜍的口中,以此來判斷地震的方向,這個造型的地動儀大家都在課本中看過。
遺憾的是,大家看到的其實是專家們根據一百多字的古文造出來的,那並不是原件,同樣也不是仿造的,真正的造型早已失傳。
因為歷史太過久遠,關於地動儀只是留下了一段文字而已,並沒有詳細的介紹,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史書中都有提到過地動儀,最起碼說明,這個發明並不是虛構的,而是真實存在的。
有趣的是,現代人造出的地動儀根本沒有任何用,雖說從設計到造出來一共花費十五年之久,但依然只是個造型而已。
如今地動儀已經被正式移出了教科書,不少科學家都認為這個東西沒必要出現在書中,因為人們只是知道它存在過,可人們並不能證實此物能夠監測地震。
教科書中的模型很早以前就被相關人士批評過,他們認為放這樣一個圖片是非常不負責的,根據史料來看,真實的地動儀並不長這樣。
學術界認為這是不嚴謹的,會讓許多人誤解地動儀,尤其是現在造出的地動儀只是個樣子,會讓更多的人質疑地動儀的作用。
官方也表示這只是對教材的一次編排而已,並沒有其他的意思,接下來會把地動儀放在教科書中專門的一欄,並不會徹底刪除。
中科院士傅承義在一次講座中也提到了地動儀,他直接表示用地動儀看地震,那不如直接在房梁上吊一塊肉,也比那個強。
他後來也表示這是不少人誤解了自己的意思,自己並不是說地動儀沒用,而是說現代造出的模型沒有用,真正的地動儀暫時無法復原,誰也不能說不行。
最起碼根據各種的古籍記載來看,地動儀精準度還是不錯的,歷史上可不止一個地動儀,有不少東西現代人都無法復原,只能說永遠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