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2021年考嗎?這個疑惑來源自2020年國考,在沒有任何跡象的情況下,考了20多年的議論文突然被取消了。考場上的考生懵了,準備了那麼久的文章結構如何寫,標題怎樣呈現更能出彩,觀點怎麼表達才能更精煉,一系列的努力付之東流,文採斐然的考生無用武之地。面對大應用文,一時間有些亂了陣腳,自然考試結束後「哀鴻遍野」。
為更加有效地備戰2021年國考,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考試大綱,其中提到: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1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主要測查從事公務員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特別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較於2020年國考大綱,多了「分析」二字,我們常說「考試大綱」是命題人命題的依據,那麼不難看出,2021年國考考作文的概率還是非常之大的。原因如下:
一、從文章布局來看,它的構建需要具備「分析」材料的能力。
俗話說「鳳頭、豬肚、豹尾」的行文結構是考官比較青睞的。而這種結構的構建,需要我們具備分析材料的能力。鳳頭,短小精悍唯美,在開頭部分要做到層次分明,邏輯嚴謹,觀點明確,同時又不失圍繞主題展開思考;豬肚,內容詳實,素材充分,語言的延展性較強,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同時又不失「單純文字的堆砌」;豹尾,收束有力,給人回味無窮的感覺,好的結尾還能引發受眾的共鳴或者更深入的思考。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在文章布局方面要學會分析材料,從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出發,按照五段三分或者六段四分的思路謀篇布局。
二、從文章立意來看,它的確立需要具備「分析」材料的能力。
「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說的就是文章立意。想要寫一篇分數文章,觀點明確,角度新穎是必須的,而這一能力的由來需要我們具備分析材料的能力。立意深不深,立意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材料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其材料背後隱含的觀點。比如,2018年市地國考作文:給定資料6中提到了老子關於「有」和「無」的觀點。請你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聯繫實際,以「試談『有』與『無』」 為題寫一篇文章。我們通過閱讀分析材料可以得出寫作的方向:總論點---城市建設理念兼顧「有與無」;分論點1----城市建設理念應秉持「有之以為利」的理念「造景」;分論點2:城市建設理念更應踐行「無之以為用」的理念「化人」。
三、從文章論證來看,它的寫作需要具備「分析」材料的能力。
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這是作文題目的基本要求,也是閱卷者的評分標準,那麼如何寫出一篇論證充實、有效、豐富的議論文,這是考生在考場上務必要重點關注的,其中離不開對於材料「分析」深度和廣度。時間緊、思考難的情況下,考生本能地會直接抄寫材料關鍵詞、關鍵句,甚至有些是完全不加思考地完成寫作,這樣的文章自然得分不會高。因此,無論是例證還是理證,都需要我們立足給定資料,通過對給定資料的分析,抓住其背後的本質,結合實際適當延展,可以是「轉換法」,也可以是「要素法」、「原因分析法」、「影響分析法」等進行論證,有效支撐觀點。
綜上所述,作文備考必不可少。廣大考生朋友們一定要夯實基本功,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掌握精髓,幫助我們在考場上學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寫出一篇出彩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