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能吃?二十米深老井裡釣起來的魚全身黝黑,養一會變白

2020-12-22 長江君說野生魚

釣魚人,可能是長江君見過最有想像力的群體之一,只要是有可能釣上魚,什麼地方、什麼方法都要試一下才罷休。

比如在山東,長江君就見過有人在廢棄老井裡釣魚的……

死水一潭的廢棄老井,也能釣上魚?

雖然農村老話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魚」,但在這種封閉的老井裡,也想釣上魚來?

長江君第一次見到時,感覺這些釣魚人有些異想天開。

然而長江君站在井邊看上一會,卻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井裡不僅有魚,並且數量不少,個頭還挺大。

「附近的人都知道這裡面大鯽子多,都是來釣鯽魚的,不過有時候也有鯰魚釣……」

當地釣友介紹說,井裡的「大板鯽」特別多,釣起來的鯽魚大多在三四兩以上,半斤多的也不少,甚至偶爾還有人釣起一斤多的「鯽魚王」!

——這麼大的鯽魚,即使在水面寬闊的大江大河裡,也是不多見了。

這種水井裡,怎麼會有這麼多魚?

其實,農村裡廢棄的老井很多,但因為是封閉的水域,因此裡面大多沒有太多野生魚生存。

——即使有人投放魚苗下去,因為水井面積小,生態匱乏,所以魚群也沒辦法繁衍起來。

但在山東,這種「廢棄老井」因為面積更大,卻有著較為完善的生態體系!

(因為水井比較深,一般有一二十米深,所以垂釣須採用帶輪子的魚竿)

原來,這種老井其實就是生產隊時期修建的灌溉池,大多都是在原來的河道上、河邊修建、深挖而來的。

並且,相比一般的飲水井,這種灌溉井要大上許多倍——其實就已經相當於一個小池塘了。

據說一些灌溉井甚至連通地下河道,因此,井裡面有穩定的野生魚種群,就並不稀奇了……

「井中魚」大多體色黝黑,是汙染嗎?

這種老井裡釣魚,可以說是很奇特的垂釣體驗了。

不過,從井裡的釣起來的魚,跟外面江河裡的魚差異頗大——無論是鯽魚,還是鯰魚等,它們的體色都是黝黑的,看起來頗為怪異。

並且奇異的是,這些「黑魚」釣起來之後,放在清水裡養一段時間後,會慢慢變成白色的……

裡面的魚體色發黑,是被汙染了嗎?

長江君多次介紹過,魚的體色跟水質有很大關係。

不過,這些井中大鯽魚,卻不是被汙染所致,而是因為常年生活在一二十米下的井底,缺乏光線照射的緣故,因此形成了跟周圍黑暗環境相似的體色——本質是一種保護色。

因此,這種魚其實是健康的,當然能吃。

並且據說裡面釣起來的鯽魚,尤其細嫩好吃,不僅沒土腥味,還有一股淡淡的甜味……

——這些井裡魚是不是真的吃起來如此鮮美,長江君沒吃過就不予置評了,不過這種垂釣體驗還是非常的奇特。

老司機們,你們當地有這種「魚塘」一般的老井嗎?你們覺得這種黝黑的魚能吃嗎?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

相關焦點

  • 三十米深的地下還有魚?廣西釣魚人,洞穴中釣起許多怪魚
    甚至在廣西,一些「異想天開」的釣魚愛好者,為了釣魚,竟不惜鑽入幾十米深的地洞中……不知成型於哪個地質時代的古老地洞,距地面足足有三十米深,底下有碧水流出。這幽深冷冽的水潭裡,會有魚類生存嗎?第一次見到的人可能都會有這個疑問——事實上,地底下的世界一樣生機盎然,洞穴魚、水族種類繁多,自成體系……(這從地底流出的碧水潭裡,其實棲息了許多奇魚、怪魚)因此,只要熟悉了這「地下世界」的水族特性,一樣能釣到「盆滿缽滿」,而其神奇幽秘的垂釣體驗,更是原生一般的江河垂釣。
  • 全家去釣魚了,釣了很多魚,真是釣一條魚比吃一條魚快樂!
    替妹妹裝好魚餌,告訴妹妹什麼樣的情況是魚在咬釣,就由妹妹掌管著媽媽的那根釣魚竿了。看著妹妹一本正經地手拿釣竿,全神貫注地盯著水面,媽媽就東張西望看著四周的鄰居。看著大家都手拿魚竿,眼盯著水面,嘴巴可全沒有閒著,天南海北地聊著,全不管是不是會吵了魚不來吃魚餌。突然妹妹大叫起來:「媽媽快呀,魚。」媽媽回頭一看,好傢夥。
  • 湘江最大的魚?兩米長湘江魚王被人釣起,是否放生引爭議
    如今確實看不到這般壯觀景象了,不過湘江裡也並非絕對沒有大魚,這不,近日就有為湖南釣魚愛好者,在湘江裡釣獲一條近兩米長的「銅頭魚」....體長180公分、103斤,這條湘江裡出水的銅頭魚,毫無疑問是「魚王」級別了。
  • 農村河裡的野生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釣魚愛好者:這些年魚白釣了
    農村河裡的野生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釣魚愛好者:這些年魚白釣了。我們都知道,在農村的一些天然小河裡,可能剛形成的時候,裡面是非常清靜的,除了水什麼都沒有。但是過幾年,裡面就常常會出現一些野生魚。可能很多人也和小編一樣,有這樣的疑惑:小河裡的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 江西紅尾魚泛濫成災,釣不起來全靠錨,釣魚人:這魚太難吃
    經常釣魚的朋友注意「養大放小」。小魚苗的食用價值很低,但其生態價值卻很高。即使它們被捕獲,也應該放回河裡生長繁殖。然而,在江西的河道中,卻有大量的人釣到了「紅尾魚苗」。當地漁民說「這將是一場災難」「這條魚只能長得這麼大。我們在河的一樓有這條魚……」江西宜春的漁民蘇先生發帖說,春節後,他到河裡釣魚。但今年,這條河已經被這種「小魚苗」佔領了!這些是什麼魚?
  • 掌握魚覓食這 5 大規律,還愁釣不到魚嗎?
    1、動規律一般人認為,魚在水裡總是不停地遊動,一見到什麼可吃的東西就會一口吃掉,所以在釣魚的時候,見魚不吃餌就不耐煩了。認為垂釣的水域中一定沒有魚,其實有所不知,魚在水中覓食,是有一定時間和條件的。它們覓食一段時間後,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恢復體力後,才繼續覓餌,從魚本身來說,覓食是相當費力的。它需要不停地遊動來覓食。
  • 「深海釣」快速更換深投釣組去釣馬頭魚
    「在航行過程中我可以很容易地組裝出這些釣組,對現有的釣組進行調整,或者更換任何被魚損壞的部件。「我甚至有金馬頭魚和藍馬頭魚釣組不同強度的子線,不同型號的轉環和魚鉤,我們是否要期待給收回的釣組更換零部件呢。」她的釣組一點也不複雜。深投釣組可以進行裝飾,發光珠子,聲音和振動增強器,和精準壓接管。
  • 這種魚都要放生?重慶釣魚人長江釣起怪魚,魚頭是三角形
    因此,長江裡垂釣,一旦釣起什麼外形「稀奇古怪」的怪魚,往往可能招來麻煩,比如下面這位重慶釣魚人……江裡釣起「三角頭怪魚」,帶回家擔心是保護動物黃鱗白肚、魚頭卻呈罕見的三角形(看起來有點像蛇頭),這條怪魚是重慶的釣魚愛好者王師傅在長江裡意外釣起來的。
  • 日本網友曬釣到的一條「怪魚」,五彩斑斕的,這真的能吃嗎?
    日本網友曬釣到的一條「怪魚」,五彩斑斕的,這真的能吃嗎?世界之大,世界上奇特的事情也不少。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就有一位日本的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釣魚的經歷。如圖所示,從曬圖中看,這位日本網友釣到了一條「怪魚」,它不同於我們平常所見的魚,從外表上來看,五彩斑斕的,色彩非常鮮豔。俗話說,越是長得漂亮的蘑菇,越有可能是毒蘑菇。那麼,像這種「五彩斑斕」的魚,真的能吃嗎?關於這個話題,也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
  • 大西南的深山溪流裡釣山鯰,這種極品魚吃起來彈嘴
    象耳鎮有一條岷江支流繞鎮而過,河水寬百餘米,窄有數十米,有湍急的淺灘,也有洄蕩的深潭,河畔柳樹成蔭,裝點著鄉村綠色蔥蘢,一派田園風光。在山溪裡生活著一種特別的鯰魚,當地人叫它「山鯰」。以水牛昆蟲、小蝦、魚為食。個體較小,數量少。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等地的山溪中。胡鯰(鬍子鯰、塘角魚、塘蝨):體長,後部側扁。頭寬扁。眼間距甚寬。口亞下位,弧形。頜有絨狀齒。須4對,發達,口角須超過鰓孔。鰓腔內有輔助呼吸器官。背、臀鰭均長,不與尾鰭相連;胸鰭具硬刺;尾鰭圓形。為熱帶、亞熱帶魚類,耐寒力差。
  • 知青往事:照魚、捕狐、釣龜
    這裡的土質肥份稍差,魚身色澤土黃,瘦長,但肉質更鮮美。這片沒有「照魚」人光顧過的初女地,泥鰍的數量更密,我們聚精會神地把泥鰍「請」入簍裡。曠野中的一團松火引來「不速之客」---蛇,一條數尺長的花蛇貼著水面竄到鐵盞旁,嚇得我叫起來,弟弟說「不怕,是水蛇,沒有毒。」
  • 野釣中的四大「未解之謎」,謎一般的規律,就是讓你釣不到魚!
    在野釣時很多釣友會做好準備工作,開餌、打窩、調漂等等,提前把魚護放好,把抄網弄好放在手邊,免得釣到大魚的時候手忙腳亂。結果就出現了這個一個規律,如果你上魚之前就下護,很可能釣不到魚。如果你釣到魚之後再下護,往往能有不錯的收穫。關於抄網也有一個詭異的地方,如果把抄網先弄好,往往釣不到需要用抄網的魚。如果不提前弄好抄網,往往能釣到大魚,到時候就手忙腳亂的單手遛魚,單手把抄網上好,總之就是這麼神奇。
  • 為了釣到魚,釣友想盡各種辦法!魚:我們被包圍了
    不費什麼力氣,釣到的魚也不少。不像現在釣魚跟搬家似的,魚釣不到還讓自己鬱悶半天!已經沒有了,一人一桿一水一釣魚的意境了!本人釣魚將近20年,遇到的釣魚人不少,出釣的次數數不勝數,因此看到的東西太多了!尤其是釣友為了釣魚,可以說是煞費苦心!能用的東西都用,能用的辦法都用,這簡直不少釣魚,而是要包魚!有時候我都想替魚說,我們被包圍了!
  • 魚塘裡釣上了一尾紅色鯉魚,卻不是錦鯉,這魚能吃麼?
    鯉魚可以說是最常見的魚種之一了,作為釣魚人想必都有過釣鯉魚的經歷。但是說起紅色的鯉魚,想必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錦鯉吧!然而,前段時間釣友從魚塘裡拉出來了一尾紅色的鯉魚,但是這並不是我們常見的錦鯉。釣友表示第一次釣上來這種鯉魚!
  • 為了釣魚,早上5點出發,1天釣40斤魚,沒白忙活,附餌料配方
    他們沒日沒夜的就是為了釣魚,有些時候曬得黑乎乎一條魚也釣不到,就這樣依然會堅持出去釣魚。這在外人眼中真不懂。有些時候在河邊看到了釣魚人,上前問一句吧,他還會告訴你小聲點,不要把魚嚇跑了,似乎就一定能釣到魚一樣。
  • 新手花600塊買堆釣具,一天釣了5條魚,釣友老婆:買魚吃不香嗎
    釣魚 本來想勸勸釣友,誰知道對方跟我吵吵了起來!他說我根本不知道咋回事,不能這樣說!隨即我不說話了,聽對方敘述了起來!原來這位釣友剛剛學習釣魚,起初釣魚的東西都是借用朋友的。
  • 釣鯽魚打塘窩的技巧,窩裡有魚還愁當「空軍」?
    鯽魚是變溫動物,依氣溫和水溫的變化而分別活動採食於不同的水域和深度。例如春季,多集中到草灘淺水處覓食、產卵;夏季多集於陰涼處;秋季,早晚氣溫較涼,多在較深處活動,中午前後才到淺水處活動;冬季則在較深的向陽處。因此,打塘窩時需要靈活處理。根據水體形狀和一般的規津,一些釣魚行家總結了如下經驗。
  • 濟寧釣魚人釣獲「1.5米翹嘴魚王」,重24斤,網友:不好吃
    不過,作為一種需要「吃魚」的肉食魚,如今野生翹嘴魚並不多見,尺寸大的就更少了……然而近日,山東濟寧釣魚愛好者王師傅,就在當地的大水庫裡,釣獲幾條罕見的「超米級翹嘴魚」——其中一條更是體長將近1.5米,重24斤,堪稱近年罕見的「翹嘴魚王」!
  • 冬天釣鯽魚,怎樣調漂中魚率最高?(推薦)
    儘管前面說的很有道理,可在調釣方面,我覺得應該調低釣低,以釣不靈不鈍為主。因為釣太靈,兩子線會處於垂直狀態,雖然漂相較多,但都是一些不真實的吃口,從而導致有口釣不魚。 2、水底醬層厚,調釣不靈不鈍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魚的活性也大不如從前,所以這時要想有好的漁獲,最好還是以垂釣一些池塘,小河等小水面為主!
  • 市民撈起「半米黝黑大魚」,不敢吃又放生
    相信廣州的朋友對此深有體會,甚至自己就曾從河道裡,捕獲、釣獲過稀奇古怪的「怪魚」.......比如近日,廣州白雲區的一位市民,在石井河遊玩時,發現一條烏黑的「怪魚」在水邊浮遊,他將其撈起後被這條「怪魚」的外形所震驚——有人稱這是一條「非洲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