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可能是長江君見過最有想像力的群體之一,只要是有可能釣上魚,什麼地方、什麼方法都要試一下才罷休。
比如在山東,長江君就見過有人在廢棄老井裡釣魚的……
死水一潭的廢棄老井,也能釣上魚?
雖然農村老話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魚」,但在這種封閉的老井裡,也想釣上魚來?
長江君第一次見到時,感覺這些釣魚人有些異想天開。
然而長江君站在井邊看上一會,卻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井裡不僅有魚,並且數量不少,個頭還挺大。
「附近的人都知道這裡面大鯽子多,都是來釣鯽魚的,不過有時候也有鯰魚釣……」
當地釣友介紹說,井裡的「大板鯽」特別多,釣起來的鯽魚大多在三四兩以上,半斤多的也不少,甚至偶爾還有人釣起一斤多的「鯽魚王」!
——這麼大的鯽魚,即使在水面寬闊的大江大河裡,也是不多見了。
這種水井裡,怎麼會有這麼多魚?
其實,農村裡廢棄的老井很多,但因為是封閉的水域,因此裡面大多沒有太多野生魚生存。
——即使有人投放魚苗下去,因為水井面積小,生態匱乏,所以魚群也沒辦法繁衍起來。
但在山東,這種「廢棄老井」因為面積更大,卻有著較為完善的生態體系!
(因為水井比較深,一般有一二十米深,所以垂釣須採用帶輪子的魚竿)
原來,這種老井其實就是生產隊時期修建的灌溉池,大多都是在原來的河道上、河邊修建、深挖而來的。
並且,相比一般的飲水井,這種灌溉井要大上許多倍——其實就已經相當於一個小池塘了。
據說一些灌溉井甚至連通地下河道,因此,井裡面有穩定的野生魚種群,就並不稀奇了……
「井中魚」大多體色黝黑,是汙染嗎?
這種老井裡釣魚,可以說是很奇特的垂釣體驗了。
不過,從井裡的釣起來的魚,跟外面江河裡的魚差異頗大——無論是鯽魚,還是鯰魚等,它們的體色都是黝黑的,看起來頗為怪異。
並且奇異的是,這些「黑魚」釣起來之後,放在清水裡養一段時間後,會慢慢變成白色的……
裡面的魚體色發黑,是被汙染了嗎?
長江君多次介紹過,魚的體色跟水質有很大關係。
不過,這些井中大鯽魚,卻不是被汙染所致,而是因為常年生活在一二十米下的井底,缺乏光線照射的緣故,因此形成了跟周圍黑暗環境相似的體色——本質是一種保護色。
因此,這種魚其實是健康的,當然能吃。
並且據說裡面釣起來的鯽魚,尤其細嫩好吃,不僅沒土腥味,還有一股淡淡的甜味……
——這些井裡魚是不是真的吃起來如此鮮美,長江君沒吃過就不予置評了,不過這種垂釣體驗還是非常的奇特。
老司機們,你們當地有這種「魚塘」一般的老井嗎?你們覺得這種黝黑的魚能吃嗎?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