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喜獲「中國絲綢新都」新名片

2020-12-14 法制現場

11月25日,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河池市宜州區舉行。會上,河池市獲授「中國絲綢新都」稱號。

「河池市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桑蠶基地規模大、絲綢工業基礎紮實、龍頭企業帶動力強。」中國絲綢協會常務副會長錢有清在授牌儀式上說,「在河池市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繭絲綢產業鏈不斷優化升級,規模化、集約化成效顯著,已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繭絲綢產業集群地,因此據中國絲綢協會《繭絲綢行業特色基地評定辦法》,授予河池市『中國絲綢新都』稱號。」

宣讀授予河池市「中國絲綢新都」稱號決定

據悉,長期以來,河池市大力推動繭絲綢產業發展,圍繞產業集群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緊扣培育打造千億元絲綢產業目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世界桑蠶看中國,中國桑蠶看廣西,廣西桑蠶看河池」的發展格局。全市桑蠶生產的規模遍及11個縣區23萬多戶蠶戶。全市桑園總面積96.62 萬畝,2019年全市鮮繭產量13.3萬噸,綜合產值65億元。該市桑蠶規模連續15年穩居全國設區市首位,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產繭市、廣西最大桑蠶繭絲生產基地,形成了綠色、生態、環保的循環經濟產業。

該市全力打造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產業(核心)示範區,宜州區先後被評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中國蠶學會授予宜州區「中國蠶桑之鄉」稱號,「宜州桑蠶繭」被認定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打造出了「綺源」「南方絲巢」「劉三姐」等一批廣西名優產品,全市白廠絲產量、繭絲綢加工能力繼續保持全國地級市首位。目前,河池正致力於將河池宜州工業園區打造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絲綢生產基地。

河池市積極引進桑蠶繭絲綢綜合利用企業,推動絲綢之路控股集團總投資10億元年產2000萬米的絲綢印染項目開工建設,填補了廣西絲綢產業煉印染空白。加大桑枝等大宗副產品的開發利用,推動形成了「繭—絲—綢」、「桑枝—生物醫藥」、「蠶沙—有機肥」、「桑—菇—肥」以及生物質發電等循環利用模式。大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絲綢產業鏈,助推絲綢文化旅遊蓬勃發展。

該市充分利用廣西蠶業人才小高地、廣西蠶業博士工作站、浙江大學和西南大學等大專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單位力量,建立桑蠶科研示範推廣新型服務體系,加快桑蠶資源綜合利用和蠶用新機具的研究,全國首創利用桑枝提取現代天然糖尿病藥物「桑枝生物鹼」。宜州區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範例。

「我們還積極搭平臺、抓機遇,強化對外合作,『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沿線各國經貿往來密切,未來國內外絲綢貿易潛力巨大,為國內絲綢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多新的商機。」河池市委書記何辛幸介紹,「緊緊抓住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強國際合作,致力於中國絲綢新都建設,全力打造輻射全國的絲綢產業中心。」

來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011/27/631707.html?_s=1606452423

【來源:廣西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西河池獲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絲綢新都」
    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是由河池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絲綢協會共同主辦,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協辦,旨在促進全國繭絲綢行業共同謀劃全產業鏈合作發展。
  • 河池海關助力「中國絲綢新都」駛入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近日,在河池市宜州區召開的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上,河池市喜獲中國絲綢協會授予的「中國絲綢新都」稱號。「藉助這些年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平臺,我們公司生產的生絲,很多都是銷往東協國家。」
  • 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舉行
    11月25日,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廣西河池市舉行。此次大會由河池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絲綢協會共同主辦,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協辦。大會旨在搭建全國繭絲綢行業的交流、合作平臺,共同謀划行業的全產業鏈合作發展。
  • 廣西河池市獲授「中國絲綢新都」稱號
    吳明江攝 人民網河池11月25日電 11月25日,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廣西河池市舉行。會上,廣西河池市獲授「中國絲綢新都」稱號。 中國絲綢行業協會在《關於同意授予河池市「中國絲綢新都」稱號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中表示,鑑於河池市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桑蠶基地規模大、絲綢工業基礎紮實、龍頭企業帶動力強,特別是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河池繭絲綢產業鏈不斷優化升級,規模化、集約化成效顯著,已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繭絲綢產業集群地。
  • 海關助力「中國絲綢新都」駛入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近年來,隨著河池市繭絲綢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世界桑蠶看中國,中國桑蠶看廣西,廣西桑蠶看河池」的發展格局,剛剛在宜州召開的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上,河池市喜獲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絲綢新都」稱號。
  • 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廣西召開
    11月25日,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絲綢協會和河池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和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聯合協辦。來自國家相關部門以及行業協會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共400餘人出席大會,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長陸海生主持會議。
  • 河池東博會籤約54個項目 總投資超300億
    央廣網南寧11月29日消息(記者 劉發丁 張壘)11月28日下午,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河池投資合作推介會暨專場籤約儀式在南寧桂景大酒店五樓多功能廳舉辦,「世界長壽市」河池憑藉特有的資源優勢,成為眾多投資商關注和投資的熱土。
  • 河池這個投資填補廣西桑蠶繭絲綢產業煉染印空白
    項目建成後,將一舉填補廣西桑蠶繭絲綢產業鏈中端的煉白、染色、印花技術空白,架起桑蠶繭絲綢初加工與深加工的橋梁,標誌著河池桑蠶繭絲綢正「邁向」全產業鏈時代。「世界桑蠶看中國,中國桑蠶看廣西,廣西桑蠶看河池。」河池種桑養蠶歷史悠久,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最遠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
  • 推動我國從「絲綢大國」向「絲綢強國」轉變
    人民政協網12月7日電(記者 孫琳)近日,由河池市人民政府、中國絲綢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廣西河池宜州區舉行。會議由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協辦,旨在促進全國繭絲綢行業共同謀劃全產業鏈合作發展。
  • 廣西河池這些名優農產品等你來探秘!
    近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河池市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共同主辦的2020年河池農產品產銷對接會將於12月11日下午在廣州市城光薈中央廣場舉行。長壽勝地 生態河池河池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南緣,轄9縣2區,總面積3.3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437萬。
  • 河北省遵化市香菇喜獲國家級「金名片」
    河北省遵化市香菇喜獲國家級「金名片」發布時間:2020-12-2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日,農業農村部等7部委認定全國79個地區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四批),河北省遵化市香菇榜上有名,喜獲國家級「金名片」。
  • 中絲集團實施「抓兩端、創品牌、絲綢+」新戰略 積極打造絲綢主業...
    本報記者 賈麗  11月25日,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廣西河池市舉行。行業從業者共同圍繞「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中國絲綢行業如何構建發展新格局」等話題展開交流和探討。  我國是桑樹原產地和絲綢發祥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蠶桑絲綢生產、出口國。
  • 四川省絲綢協會赴廣西河池市學習考察並組團出席2020中國絲綢大會
    協會組織考察團赴廣西河池市宜州區、環江縣等繭絲綢產業發達地區學習考察,並組團出席2020中國絲綢大會。  25日,2020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協會七屆四次理事會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正式拉開帷幕。商務部國家繭絲辦、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廣西工業和信息化廳、河池市委市政府等領導在會上作了講話,中國絲綢協會會長唐琳代表第七屆四次理事會作了2020年工作報告。來自全國繭絲綢行業的代表400多人參加了會議。
  • 擦亮「吳江絲綢」名片 這個專家論證會在蘇州吳江舉行
    調研過程中,調研課題組在深入了解吳江絲綢紡織產業發展脈絡和版權保護情況的基礎上組織撰寫了《版權保護助推吳江絲綢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徵求意見稿)。《報告》分析了支撐吳江絲綢產業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深層原因和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闡明了版權制度在吳江絲綢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結構性改革的獨特支撐作用,以及對吳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作用。
  • 傳承家文化 獻禮中國年 人民日報文創再度牽手萬事利絲綢
    弘揚傳統家文化,獻禮紅色中國年。2020年12月8日,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2021聯名新年禮文創產品發布儀式舉行,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等出席了活動。
  • 絲綢主題遊戲體驗館、cosplay秀場、網紅直播,杭州中國絲綢城要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金煥英體育場路上的杭州中國絲綢城要變樣啦!近日,小時新聞記者從下城區長慶街道了解到,作為全街十大重點攻堅項目之一,杭州中國絲綢城擬投資2500萬進行提檔升級,計劃在今年5月正式開工。作為杭州絲綢的金名片,杭州中國絲綢城始建於1987年,是杭州起步最早的商業特色街。目前絲綢城已有商鋪400餘家,年成交額達到20多億。
  • 以張謇為鏡 萬事利絲綢走出了「新絲路」
    ,研發定製化專屬絲巾設計及新零售生態鏈。西湖與絲綢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兩張歷史名片。李建華隱隱覺得,萬事利該撐起「振興中國絲綢」這面大旗。  萬事利絲綢去全世界找最古老的絲綢文物,不惜代價尋找即將失傳的絲綢繡娘和老藝人,即使不產生經濟效益也把他們「養」起來,這些不計回報的事,只出於李建華對絲綢文化的熱愛,「我只希望把老祖宗的文化傳承下去。」  可如何跳出絲綢做絲綢?
  • 深度丨以張謇為鏡 萬事利絲綢走出了「新絲路」
    ,研發定製化專屬絲巾設計及新零售生態鏈。西湖與絲綢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兩張歷史名片。萬事利該撐起「振興中國絲綢」這面大旗。 萬事利絲綢去全世界找最古老的絲綢文物,不惜代價尋找即將失傳的絲綢繡娘和老藝人,即使不產生經濟效益也把他們「養」起來,這些不計回報的事,只出於對絲綢文化的熱愛,「我只希望把老祖宗的文化傳承下去。」 可如何跳出絲綢做絲綢?
  • 全國政協委員徐念沙:打造領軍企業,振興中國繭絲綢產業
    為講好新時代中國絲綢故事,弘揚中國絲綢文化,提升中國絲綢的國際影響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保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念沙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關於打造領軍企業,振興中國繭絲綢產業」的提案。在提案中建議:第一,強化頂層設計,打造行業領軍企業。
  • 活力市北丨「青年經濟」遇見「夜經濟」,打造青島時尚生活新名片
    臺柳路貫穿的新都心商圈是青島市人氣熱度較高的地方被視為青島市北區發展夜經濟的發力點並且擁有「中國首條汽車公路」隨著「臺柳路1907音樂街」的誕生,坐擁凱德MALL、居然之家、保利商業的新都心商圈正式形成「新都心商業黃金連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