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高溫超導輸電,是當前電力行業研發的先進技術前沿之一,被譽為「下一代電力傳輸戰略性技術」。所謂高溫超導,指的是在相對於絕對零度而言的接近-200℃的液氮環境下,利用超導材料實現低電壓等級的大容量輸電。日前,在這一技術領域,中國迎來了新的突破。
深圳特區報1月13日消息,我國首條10千伏三相同軸高溫交流超導電纜型式試驗成功,標誌著全球首個應用於高負荷密度供電區域的超導電纜示範工程實現了新突破。
報導指出,上述工程將於2021年年內在深圳建成投產,屆時將為深圳城市地標平安大廈等重要負荷供電。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空白,並在使關鍵設備實現了100%國產化。
在這一技術上,我國近年來也好消息不斷。據新華網報導,在去年4月份,由國家電網興建的35千伏公裡級高溫超導電纜示範工程已於上海開工。落成後,該工程還將成為全球輸送容量最大、距離最長、全商業化運行的35千伏超導電纜工程。
縱觀國際,超導電纜技術的發展已有20餘年歷史。當下,這種技術主要由中國、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歐洲把握。
1992年,在美國能源部的支持下,美國企業開始對超導電纜技術進行研究和開發,從而使該國成為最早發展超導電纜技術的國家;到1999年底,超導電纜開始在美國電網中併網運行。
歐洲方面,丹麥於2001年率先宣布實現超導電纜掛網運行。此後,法國、義大利也開展了超導電纜的技術開發。不過,由於近年來投資減少,歐洲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技術逐漸減緩。總的來說,隨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不斷突破,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躋身於國際超導電纜技術的前列。
文 |林妙瓊 題|曾雲梓 圖|饒建寧 審|曾雲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