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天才和神經一步之遙。這句話的意思是,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人,在另一方面,可以由相對弱智,不通情理。
《鬢邊不是海棠紅》就塑造了這樣一個既是天才,智商也時常斷電的戲子商細蕊。
商細蕊和師姐蔣夢萍的糾葛從劇初貫穿劇終。
01
我們注意到,在商細蕊和程鳳臺的相處中,不時會提到要和程鳳臺「範張雞黍」。「範張雞黍」是個成語,是形容朋友之間情深義重的,出自《後漢書》。
範,指範式;張,是張劭。兩人是東漢時太學裡的同學,範式和張劭約定兩年後9月15日去張劭家拜訪。兩年後的當日,張劭便在家殺雞煮黍,等待範式的到來,而範式奔波幾百裡,如約而至,十分守信,讓張家感動。
商細蕊對範張兩人的行徑十分嚮往,也認定這是為人誠信的準則。他打小被人販子賣到戲班,缺乏母愛。在戲班裡,師姐蔣夢萍待他十分溫柔,十分疼愛他。在原著裡,商細蕊長到十五歲,睡覺時還將頭枕在蔣夢萍的肚子上,以她的肚子當枕頭。
兩人一起唱戲,相約陪伴彼此。
商細蕊將自己缺失的母愛,投射在蔣夢萍身上。他依戀她,深愛她,但這種愛,並非成年男女之愛,而是小孩子們對母親的那種獨佔之愛,是連父親都會被排斥的稚童對母親的依戀。
02
當常之新到來,蔣夢萍和常之新相互吸引,這種愛情,是少不更事的商細蕊無法理解的,他認為常之新破壞了自己和師姐的感情,所以對他深惡痛絕。
商細蕊唱多了戲文,而戲文都講大義講誠信正能量,講懲惡揚善,所以他堅定地認為人必須信守諾言,要做「範張雞黍」。在他看來,蔣夢萍和常之新在一起,就是背叛了她對自己的承諾。而且,常之新出現後,蔣夢萍便沒有太多心思在戲上,也不再將全副身心放在商細蕊身上了。商細蕊有了深深的失落感。
在這幾種感受的擠迫下,他對蔣夢萍也就「因愛成恨」了。他之前怎麼無保留地愛蔣夢萍,後面受到的刺激就越大,恨她越深。
外面傳說他愛蔣夢萍而發瘋,愛她是沒錯,但那並非是愛情的愛,而是一個小孩子內心失去親人的痛楚的外在表現。
03
其實商細蕊本身也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是充滿了叛逆精神的,從他唱戲喜歡改詞就知道了。但在某一方面,他對別人又有自己的標準:對不熟悉不討厭的人,他客氣而有分寸。而身邊越是親密的人,他就越是高要求高標準。對師姐是這樣,對程鳳臺也是一樣。
後面,他和程鳳臺在一起。程鳳臺對他也是百般寵愛和包容,無條件地愛他,幾乎為他付出生命,這讓他重拾對親密之人的信任,程鳳臺也填補了商細蕊因蔣夢萍的離開所造成的那部分缺失。
是程鳳臺讓商細蕊知道,感情有好多種,愛情,友情,親情是有分別的,蔣夢萍和常之新是愛情,而他商細蕊對蔣夢萍是親情。親情和愛情並不矛盾,蔣夢萍和常之新在一起是很正常的行為,是人之常情。蔣夢萍並沒有對他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
商細蕊和程鳳臺在一起後,酸甜苦辣,情感經豐富了很多,同時也經歷了很多的磨難,有的甚至是威脅到生命的事,比如程鳳臺陷入植物人狀態,生死未明。臘月紅的死,寧九郎的出家,雪之誠無奈上戰場,杜七和俞青遠走香港,陳糿香之死,小來之死,侯玉魁之死……林林總總,物是人非。
人的經歷多了,就會修正早前不成熟的想法,也成長了。
而小時候對師姐蔣夢萍的執念,和後來經歷過的太多的事情相比,就不再是什麼天大的事了。再說,他後來每次遇到蔣夢萍和常之新,都是又打又罵,一番胡鬧,弄得他們夫妻兩人下不來臺,丟盡顏面,也出夠氣了。而師姐對他卻是一直關心著的。
04
在大結局中,蔣夢萍抱出龍鳳胎給商細蕊看。蔣夢萍問商細蕊,是否還恨自己。商細蕊說:我恨的是生離死別!
此時,他已經不恨蔣夢萍了,也懂得了人間本多離愁,沒有永遠的團圓。
人間終須一別,世事不會永恆不變。能接納這種變,有處理這種變或不變動態變化的能力,人,就真的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