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個來訪者在這周分別向我講述了他們養的寵物的故事,加之我也在觀察我家小貓的狀態,故而有了這篇內容。
以前我並不確信,只是發現當我的來訪者提起她家的三隻貓的時候,我可以很清晰的看見,母貓的性格對應家庭中的媽媽,公貓對應爸爸,小貓對應我的來訪者,一開始我以為那只是巧合。
隨著越來越多的來訪者報告他們周遭發生的點點滴滴,如今我越來越相信,當一個生命進入家庭時,不管是小貓小狗小兔子,甚至植物,他們都是可以感應到家庭成員的狀態,並且表現出活力或者病態的,那麼更何況是高級生物的人類孩子呢?
所以心理學界有一句話,來看病的孩子反應的是家庭的症狀,這是真的。
別人家的貓
來訪者A收養了兩隻貓,她說貓和她不親,不讓她抱,但是有時候貓又會自己主動蹭到她身邊,人走到哪裡貓就跟到哪裡。有一隻貓在體檢的時候查出寄生蟲,推測這是收養前就有的,但來訪依然有些難受。她會不自覺的比較網上各種帖子上描述的「別人家的貓」,十分在意自己的貓是不是毛色是不是夠亮,是不是和自己親密。
理智上,我的來訪者知道,自己對貓的期待,實際上是因為對自己不夠滿意,所以希望通過養育兩隻出色的貓,來獲得仿佛自己很出色的替代性的滿足。她一邊意識到這一點,一邊又控制不住的會這樣去比較,看起來有一些自責。
我說:「也許貓是老天爺給你的禮物,看到你自己要裝不下對自己的不滿和焦慮,拜託貓來幫你分擔一些,所以它們承擔了一部分你外化的焦慮。你看見自己不容易,但是你可以看見貓。你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不那麼容易,但是你可以相對輕鬆一點的面對貓的不完美。」
她立刻接話說:「是的。我以前也養過貓,以前貓半夜裡鬧騰,我感到非常的煩躁,無法睡覺,我把它關在陽臺裡。現在我的貓依然半夜裡鬧騰,但是我只要確保它們不會從窗口掉下去,我知道它們是安全的,我就不管了。其實它們鬧一會就不鬧了,我睡我的。」
我的來訪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給了貓空間,她接受了貓就是要鬧一鬧的現象。貓的煩躁或許也是來訪者情緒的外化,但是貓的煩躁被接受之後,它得到空間消化了平復了自己,來訪者又回收了貓平靜的情緒,可以安睡了。
我看到一些微妙的變化正在發生,來訪者從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敢養貓,怕負不起責任,到可以養貓,她對於自己不能做完美的撫養者開始可以接受了。她依然有對親密感的渴望,也許這種渴望太強烈「嚇退」了貓,但是貓沒有離開,貓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來訪者,如何保持界限。
我猜想,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安全邊界的前提下,會慢慢更加靠近吧。
「如果我的狗有什麼事,那我也跟著去了」
來訪者B養的狗半夜裡吐了,但第二天還是活蹦亂跳的看起來並無異樣。來訪者非常擔心,到處諮詢請教怎麼辦,卻被資深養狗人士教育沒照顧好狗,讓她難受到崩潰,「萬一狗有什麼事,我也跟著去了」。
她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半夜裡吐在床上,非常驚恐,不敢告訴媽媽,結果媽媽知道後大罵,」為什麼不早說,為什麼要我半夜起來洗被子……」
那樣一個「壞媽媽」好像「有毒」,來訪者清楚地記得自己在家沒有辦法吃下飯,總是要被逼著吃下去,但是在學校可以吃得好。我猜想,也許不吃,以及被逼著吃下去的飯,的確是無法消化的,所以要吐出來吧。這是孩子本能的對自己的保護。
來訪者匯報了在狗狗吐的前幾天的生活狀況,工作、情感都有很多不順,自己本來就已經心情很糟糕,每天遛狗都覺得非常累,累的時候也會嫌狗狗麻煩,沒力氣遛遠,又強撐著遛,又自責自己對狗狗照顧不夠好。
她也說過,就是在養狗之後,她開始從一個養育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媽媽,她驚恐地發現自己的行為和媽媽如出一轍,又害怕又自責自己真的會和媽媽一樣。
也許狗狗真的感應到了主人的疲憊,委屈,自責等等各種矛盾的心理,主人自己無法消化這些情緒,主人的情緒通過食物傳遞給了狗狗,它也沒有能力消化,也沒有能力說出來,只好先吐出來。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得知來訪者的媽媽當時究竟是有什麼感受,但這個討論的過程也許可以給來訪者一個不一樣的視角。當來訪者自己喊出「狗狗有事,我也去了」的時候,我想那一刻她的內心是崩潰到近乎絕望的。
也許我們也可以推測,媽媽極端的埋怨「孩子讓我半夜洗被子」的背後,也有一些極端的無力和絕望,讓她在那一刻失控崩潰了。
鏟過貓屎的人生完整了
我家來了一隻小奶貓,一個小妹妹。我沒有報名今年的「嬰兒觀察」,總算也靠「奶貓觀察「彌補了一下缺憾。小奶貓抱回來的時候大約兩周,還處於每隔兩三小時要餵奶的狀態,這感覺簡直就是在照顧我家」二胎「了,雖然半夜起來餵奶把屎把尿辛苦得很,但是也很享受與它相處的時光。
剛開始走路都走不穩的小傢伙,三周以後開始可以奔來跑去,還能翻紙箱爬床,行動能力增強之後,圈地能力也暴增。隔一會就要盯一下,帶它去貓砂盆裡蹲一蹲,否則一不留神,某個角落就有異味出來,一檢查,一灘屎或者一泡尿在那裡恭候你。我媽說,長大了要打了。我說為什麼要打?我媽說要教它習慣啊,學習上廁所,要打的。
我頭疼該怎麼給它建立規則,不打就不能立規矩了?
我們沒有打過這名「二寶」,它起先的確會拉在外面,因為貓砂盆太高爬不進去,以及路線不熟悉(飯盆都找不到何況屎盆)等等原因,我們痛苦了幾天。它因此有兩次拉在床上,大寶都睡在貓屎上了,這種驚悚的體驗我們都經歷了,又好氣又好笑。因為大寶愛二寶愛得不得了,不肯分房睡,我們也沒有強分。
我們一家三口輪流鏟屎,小貓吃壞肚子拉稀在地板上,那鏟屎的滋味真是銷魂。大寶一開始企圖推脫耍賴不管,我們忍住,絕對不替她代勞。後來她終於自己去收拾了,戴好噴了花露水的口罩,屏住呼吸,英勇奔赴戰場,哦不,是床底……有了這次經歷之後,我們不用再勸,大寶自動和二寶分房了,二寶的窩挪到客廳貓砂盆旁邊,後來我們也發現,二寶竟然可以夜裡自己起來上廁所了,它不知道什麼時候學會了。
這個過程很順利,它長大了,自己就會了。我回想起寵物店的人說過,關於上廁所,不用教,貓砂盆放在那裡,它自己就會的。長大好像就在一念之間,突然它就會了。其實我們忍受痛苦也就幾天而已。
二寶還成功幫助我和青春期的大寶分離。
以往我們回家,第一件事情往往問大寶,你作業做了多少啦?大寶不甚其煩。我雖然知道,我雖然很克制不管學習了,但奈何一個中年老母親的焦慮依然不是想克制就能隨時克制住的。
現在回家開口第一句話換成了,「小東西呢?「,然後和它耍一耍逗一逗,我不再去問大寶了。
我也發現,她做作業的效率在提高,她也並沒有偷懶打遊戲,她可能會開個小差吃個零食聽個音樂,但一會就都好了,我想作業大概輕鬆不需要她百分之百專注也能完成吧,不幹涉,等她自我的規則慢慢建立。
在她的規則建立好之前,她也會有一些類似小貓那樣的「亂來「和」嘗試」,我知道那些看起來沒有那麼完美,也許在長輩們眼裡,一些行為誇張過分,沒有其他孩子那麼好,那麼討人喜歡,但我想她自己本來就知道這些,早已無需我多說。她知道道理,但她還是要背道而馳,必然有她的原因,試著尊重和等待看看吧。
我媽說的小貓要打的,就如同很多家長擔心的,孩子不管不行的,是家長自己的擔心吧,很怕失控,很怕不夠好,很怕好得不夠快,所以拔苗助長,弄巧成拙。生命天生就會積極向上,每個生命的目標都是要活下去,從病毒細菌到人類,為了活下去會自發努力,這是本能。我們提供滋養生命的土壤、陽光和水分就行,至於怎麼長,節奏由Ta自己把握,更自然健康。
我的諮詢室裡還有很多寵物主子們的故事,我基本上能摸出規律,來訪者好的時候,小主子們也好,來訪者緊張焦慮的時候,主子們也神經兮兮暴躁易激惹。這個真的很靈。
它們是上帝派來的使者,是來拯救人類,替人分憂解難的吧。
本文作者:丁潔薇,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