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遼寧文化品牌——遼寧文化演藝集團改革一周年調查 - 中國日報網

2021-01-19 中國日報網

新華網瀋陽7月25日電(記者王炳坤 趙洪南)文藝舞臺日趨活躍,僅今年上半年省屬四大藝術院團推出的各類演出就達300餘場;文化精品更加高產,省屬院團自創的多個劇目列入國家精品工程,一些作品還走出國門大放異彩;文化服務更加多元,非遺公開課、傳統節日技藝展演、流動圖書車等都讓群眾觸手可及……

這是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自2018年7月26日掛牌組建以來,上交的一份驕人成績單。

一年來,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以下簡稱演藝集團)按照事業單位改革和文化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做到公益、市場雙輪驅動,在提升遼瀋文化服務質量的同時,努力擦亮遼寧文化的「老品牌」,積極培育「新品牌」,為老工業基地文化振興積蓄力量。

整合資源,「1+1>2」成效初顯

兩周前,遼寧省首屆「少年強國·文學力量」杯徵文大賽結束初評,745篇作品入圍決賽。這場由演藝集團文化創意產品研發中心、遼寧文學院聯合共青團遼寧省委少先隊工作委員會主辦的大賽,由遼寧文學院擔綱評審並頒發獲獎證書,獲獎作品將在《文學少年》雜誌上刊登發表,並安排在遼寧省圖書館、雷鋒紀念館展出,贏得全省中小學生的廣泛青睞。自2019年6月5日拉開帷幕,就收到10500份徵文。

這是演藝集團內部多個單位參與合作,在遼瀋大地掀起的又一場文化「旋風」。作為整合了省文化廳、省旅發委、團省委、省文聯、省作協、省僑聯等6個部門的21家事業單位組建的省直屬事業單位,演藝集團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改變全省文化服務的「小、散、弱」狀態,整合資源發揮合力。

改革之初,演藝集團充分調研,將原有21家單位整合、重組,既對職能相近或功能互補的部門進行合併,如原遼寧美術館、原遼寧畫院中共有的「開展美術作品研究、展覽」職能就並在一起,又整合和集中專業人才、專業資質和資產,增加了文化產業方面的部門。集團由此形成的18家分支機構,充分考慮了內部的科學分工和合理協作。

集團黨委書記、主任韓偉說,之所以成立一個綜合性的文化集團,就是要用新的體制機制發揮好省級文化資源的作用,在內部合理調配人財物資源,努力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在人員上有流動,物資上有共享,將各種資源有效利用、合理開發,出品牌出精品。

隨著各機構整合成「一盤棋」,行動上保持「同步調」,遼寧省級文化服務的規模效應初步顯現,業務氛圍日漸濃厚。今年春節期間,集團多個院團同時拿出40多臺節目,為遼瀋觀眾奉上了一場「藝術盛宴」。演藝集團副主任王筱雯說,過去一個院團一年只演出二三臺節目,而現在每個院團都是邊演出、邊創作、邊排練。

跨部門合作也在加強。去年11月,遼寧芭蕾舞團的《花木蘭》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場場爆滿,這一藉助西方藝術形式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品劇目,得到了業內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遼寧文化創意產品研發中心馬上介入,深度挖掘《花木蘭》的IP價值,量身定製的文創產品受到觀眾追捧。這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文創衍生品也在良性互動中提升了劇目的影響力。

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推出的芭蕾舞劇《花木蘭》。這一藉助西方藝術形式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品劇目,得到了業內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創新機制,「鯰魚效應」開始發生

如果說資源整合還是物理反應,事業單位內部的體制機制變革則帶來化學反應。在組建過程中,演藝集團注重各機構的運行發展規律,提出「一家一策」理念,要求各機構解放思想,在制度建設、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有改變和突破,通過成本核算、項目管理等手段,將企業化管理模式應用於集團運轉的全鏈條和各環節。

長期以來,全省散落分布的文化單位和部門多享受財政全額撥款,即便擁有經營性資產和業務,但服務意識不夠、開拓能力不強的問題凸顯,存在「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幹」的資源錯配。

演藝集團成立以來,遼寧芭蕾舞團根據自身實際推進內部改革,制定並執行了一系列優化人員結構、擇優聘用、競爭上崗機制,同時推行了「按崗定薪、多勞多得」的績效獎勵辦法。集團副主任、遼寧芭蕾舞團團長曲滋嬌說,這些充分解決了原來崗位僵化、分配不公等弊端,調動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一年來,演藝集團推出的劇目大幅增加,各院團在排演時除了主要演員,其他很多演員往往要同時上幾部戲,舞美隊同時為幾部戲做準備,每個人都忙得馬不停蹄。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佟春光說,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市場意識和品牌意識逐漸樹立起來,因為對絕大多數演員來說,舞臺有吸引力,而商業演出和惠民演出場次的增加,讓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多演出,多收益,這對他們是另一種鼓勵。

組織活力來源於人的動力。演藝集團擁有大量編外骨幹人員,他們中不少人雖是「頂梁柱」,但因為沒有事業身份,薪資標準普遍較低,存在人員流動性大、思想不穩定等問題。對此集團努力打破身份界限,追求同工同酬,為事業單位構建一套完善的用工機制。

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古代繪畫展,贏得大量觀眾的青睞。

雙輪驅動,提升文化「軟實力」

演藝集團還有一個名字——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這意味著集團在走市場化道路,培育文化產業增長點的同時,也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在韓偉看來,公益和市場並非完全對立,處理得好還可以融合發展。在演藝集團的規劃中,既有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動文物資源「活」起來,加強文化和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努力推出更多具有鮮明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的目標,也有繁榮藝術創作生產,做大做強演藝事業,圍繞公共文化資源發展文創、博物館展陳設計、文物修復與古建工程設計等產業的設想。針對兩種業務性質,集團設置了不同的考核指標和發展目標,確保它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遼寧省博物館新館自去年8月全面開館,向公眾開放了全部22個展廳,特別是依託館藏優勢和特色精品文物,重點策劃推出「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在短短3個月展期內就接待觀眾50餘萬人次。去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參與的甲午海戰沉艦「經遠艦」的水下考古調查,獲評「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遼寧省圖書館在學校、機關、銀行、部隊等基層單位設立150餘個分館流動站,推廣芝麻信用等借書機制降低讀者借閱門檻,探索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公共文化服務的品質在提升,文化產業發展也取得突破。去年10月,遼寧芭蕾舞團與泉水叮咚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雙方將合作排演原創芭蕾舞作品,打造文化品牌,借用市場化體制機制,將中國故事在國際舞臺傳播得更廣。

遼寧省圖書館與雷鋒旅共建「雷鋒圖書館」的揭牌儀式。

「1年內打基礎,2年內上臺階,3年內見成效,實現文化事業發展的社會效益大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大提高」,這是演藝集團改革發展的時間表和任務書。韓偉表示,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離不開深度改革護航,比如上級進一步鬆綁,助力集團盤活閒置資產,增強績效激勵的力度,比如上級做好扶持,幫助集團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總之,改革不停步,老工業基地的文化之花有望結出豐碩果實。」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遼寧日報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度)
    遼寧日報社是中國十大傳媒集團之一,是東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傳媒集團,現有《遼寧日報》和《遼瀋晚報》《半島晨報》《北方晨報》、《遼寧法制報》《遼寧朝鮮文報》《幸福老人報》7家報紙,《家庭科學》《記者搖籃》兩種刊物,遼瀋北國網、騰訊·大遼網、海力網三大門戶網站,遼寧日報新聞客戶端、遼瀋晚報新聞客戶端、遼寧手機報和眾多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群落,北方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遼寧日報新媒體集團
  • 【遼寧相冊】品牌的力量——遼寧鐵剎山酒業
    遼寧享譽「新中國工業搖籃」,坐擁新中國「千個第一」……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遼寧企業均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湧現出了眾多知名品牌,這些品牌背後凝聚著產品質量、科技、信譽和知名度、影響力。  為挖掘好、提煉好、講述好遼寧品牌故事,中共遼寧省委網信辦聯合新華網遼寧頻道,共同製作推出《遼寧相冊——品牌的力量》,旨在擦亮遼寧品牌,助力遼寧品牌企業建設、提升企業品牌力量,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匠心傳承,始終如一,振興遼寧,品牌力量。
  • 雲端展風採 遼寧出版集團亮相北京國際圖博會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組織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傳播通考(100卷)》先後入選2019、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目前已正式出版40卷。《中國共產黨遼寧歷史簡明讀本》記述了遼寧各級黨組織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取得的輝煌歷史成就和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
  • 創世界品牌農機,遼寧海闊機械在「2020品牌強國經濟論壇」榮獲大獎
    本屆活動由經濟日報社(集團)《經濟》雜誌社、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市場觀察》雜誌社、《發現品牌》欄目組、人民日報社旗下《市場報網絡版》品牌強國•自主品牌優選示範工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品牌戰略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
  • 遼寧芭蕾舞團「捧」出自己的明星
    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青春、優雅的他們,不負眾望地舞出了閃耀世界的中國芭蕾舞風採。在前不久的第13屆金鷹節開幕式上,兩人用一段《在一起》將小家之愛與國之大愛用舞蹈語彙動人展現,多個高難度動作的完美呈現,將他們對醫護工作者的謝意與敬意娓娓表達。此前,他們還亮相了央視《海報裡的英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特別節目。
  • 泉水叮咚攜手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走進瀋陽 啟幕「東方藝術」盛宴
    2018年5月16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隆重宣布,《泉水叮咚——東方藝術周》將於2018年6月3日至7日正式登陸遼寧大劇院。本次活動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遼寧省文聯聯合主辦,中國東方歌舞團精心策劃、北京泉水叮咚國際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泉水叮咚」)冠名,屆時將與瀋陽的觀眾共饗經典藝術盛宴。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級演藝文化集團,代表了我國音樂舞蹈藝術的最高成就,並多次參加重要國事演出。
  • 傳媒為「媒」,浙報新幹線牽手遼寧北國文投成立數字經濟基金
    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將衍生出一大批數字世界的投資機會。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最新精神,把握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改革快進機遇,建設展示浙江「重要窗口」形象的重要窗口,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正在加快與網際網路、資本和技術公司的合作。
  • 「遼寧文學院文學活動月」 在沈啟動
    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遼寧文學院主辦的遼寧文學會客廳揭牌儀式暨「遼寧文學院文學活動月」活動在瀋陽開啟  本次文學活動月系列活動包含「新銳的力量:青年作家評論家對話會」「遼寧高校文學聯盟論壇」「遼寧文藝評論人才高研班暨時代與地域:遼寧文藝發展高峰論壇」,將為作家、文學評論家與文學愛好者提供深度交流和互動
  • 綠維文旅:遼寧葫蘆文化特色小鎮發展思路
    來源標題:綠維文旅:遼寧葫蘆文化特色小鎮發展思路 項目地位於遼寧葫蘆島市龍港區北港街道,規劃總面積446公頃。緊鄰濱海公路,AAAA級景區葫蘆山莊位於區塊內。小鎮旅遊資源豐富、典型,具有葫蘆資源、海洋資源和良好的生態資源。
  • 遼寧頒獎,三金七銀
    12月4日,由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遼寧廣播電視臺和遼寧省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承辦的省長質量獎頒獎大會在瀋陽舉行,為2019年省長質量獎10家獲獎企業頒獎。本次省長質量獎獲獎企業金獎3家、銀獎7家。獲得省長質量獎金獎的企業是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省長質量獎銀獎的企業是北方華錦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東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一重集團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直擊服貿會|遼寧展區,花樣「吸粉」
    >72平方米的展區裡,人流如織33家線下集中展示的企業、平臺洽談者眾9月6日,走進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遼寧展區,可以看到瀋陽雜技演藝集團出品雜技劇中的表演片段、東北鋼琴樂器有限公司現場展示的鋼琴演奏……這裡正在打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展、論、洽」活動,突出娛樂性、趣味性、互動性,高效「引流」、花樣「吸粉」。
  • 開業三周年 ! 《炭河千古情》打造湖南文化自信新典範
    景區現場製作了蛋糕邀請遊客一同品嘗,共慶生辰、賞美景、看演出,分享三周年喜悅。炭河古城是寧鄉市委、市政府牽頭打造的湖南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是宋城演藝品牌和管理輸出的全國第一單,真實還原和再現三千年前的西周社會、文化、生產、生活場景,重現了璀璨的西周文化。
  • 7部作品獲遼寧「金桅杆」獎 網絡文學主旋律題材漸多
    與此同時,以年度評選的方式鼓勵和扶持網絡文學創作,擴大網絡文學作品的影響力,並為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搭建與文化市場溝通的橋梁。據張祖立介紹,通過兩屆評審閱讀,可以看到遼寧網絡文學創作的總體趨勢,那就是在保持網絡文學本體特徵的同時,注入對現實生活的觀照,主旋律題材作品漸多,部分作品還能夠融合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內核。
  • 遼寧品牌 「會」聚精彩
    遼寧品牌商品展現場。本報記者 鄭 磊 攝  本報記者 李 波 李 越  11月15日中午,瀋陽新世界博覽館內,遼寧品牌商品展開始撤展。在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的展臺前,現場工作人員石寒在介紹一款熱鍍用鋅合金錠時,表情非常自豪。  丹東的黃海大客車、遼陽的土壓平衡盾構機、瀋陽的新松機器人、備受追捧的丹東孔雀手錶、目標是「讓世界減少摩擦」的鞍山海華潤滑油、對一張鈔票都可以溯源的聚龍紙幣清分機……在遼寧品牌商品展上,各市都拿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生動展示了遼寧在鋼鐵、石化、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產業上的優勢。
  • |瀋陽|葫蘆島|阜新|鞍山|遼寧|本鋼集團有限公司
    遼寧省糧食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省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省分行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中國華錄·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鞍山市公共服務集團撫順市公共運輸有限公司撫順市供水(集團)有限公司撫順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葫蘆島市城建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 「講好瀋陽故事打造印象瀋陽品牌」論壇暨《印象瀋陽》首發贈書...
    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魯迅學會第三屆副會長彭定安,遼寧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教授王向峰,瀋陽故宮博物館名譽院長、瀋陽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李仲元,愛新覺羅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趙諷來,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作家徐光榮,軍旅詩人、國家一級作家、遼寧省作家協會顧問胡世宗,市文史研究館館員、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張志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瀋陽師範學院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董文,清史學家、原瀋陽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維新等遼瀋文史專家
  • ...到「又見紅山」再到「唐宋八大家」,遼寧為什麼能連辦現象級大展
    2019年初,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數以萬計中國觀眾前往日本觀展。一時間,輿論沸騰:「我們自己的寶貝,為什麼要跑到日本去看?」對藝術史論家劉傳銘來說,這是一種刺激,也是一種啟發——我們的資源更為豐富,更應該舉辦高水平古代書畫展,辦展地點,劉傳銘首先想到的就是遼博。
  • 中國文化企業第一方陣發展勢頭強勁
    11月16日,光明日報和經濟日報聯合發布了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及20個提名企業的名單。50個骨幹文化企業集中亮相,代表中國文化企業第一方陣,接受檢閱。「全國文化企業30強」是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一個重要品牌,今年的發布活動雖然推遲半年,卻格外讓人期待:在複雜的環境中,哪些企業能逆流而上;在市場的磨礪中,哪些企業的競爭力更強;在消費者的選擇中,哪些企業的品牌認知度更高、更受歡迎?
  •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
    「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名單涵蓋了出版、演藝、影視、智能應用等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較強的典型性。他們堅持創新發展,發揚工匠精神,在履行社會責任中不斷做大做強,為社會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他們注重提升自身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水平,助力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增強。
  • 遼寧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牌4個月後,領導人選出爐
    4月25日,《遼寧日報》刊發省委組織部公告(2020年第29號)顯示,趙光、趙偉、劉學軍擬將履新遼寧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導層:趙光,男,漢族,1964年11月生,1986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學士學位,高級會計師,現任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董事、副總經理,擬任遼寧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