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但後又遷徙到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等地,故全國有六處炎帝故裡。
陝西寶雞、河南商丘柘城 、湖北隨州、湖南炎陵縣以及會同縣、山西高平均被視為炎帝故裡。
其中比較有名的數湖北隨州炎帝故裡。隨州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因出土戰國早期文物——大型成套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譽為「炎帝神農故裡、古樂編鐘之鄉」。
隨州夜景
隨州因地處南方,飲食主要以大米為主。「黃金蜜棗」、「銀杏」、「香菇」是其特色,本地的「拐子飯」和「鍋巴粥」是比較有名的美食。
拐子飯
這裡曾是隋文帝楊堅封地,隋朝因隨州而命名。隨州山川秀麗,大洪山、桐柏山、中華山、徐家河、封江等風景名勝旅遊區享譽省內外: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以「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的不朽詩篇讚美隨州。被譽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大洪山集各類風景名勝之精華,峰峻、山秀、林幽、泉醇、湖美,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封江、徐家河水庫岸柳依依,百島競秀、漁舟遊弋,有「水上公園」之勝名;平靖黃土、武勝三大古關雄踞險地,突兀而立,氣勢非凡;吳山雞鳴山,相傳得名於張三丰,道家發源地;高貴三潭風景區等。其中最為有名的還是炎帝神農故裡:
圖中三角形位置為炎帝故裡景區
景區總佔地面積約171.3公頃,為國家4A級風景區,主要包括「尋根謁祖朝聖區」「聖跡觀光體驗區」「農耕文化展覽區」和「自然生態景觀區」。
炎帝神農石像
大像以美籍華人周共·王德樵從美國華崗博物館購出的炎帝神農畫像作為藍本,雕像高九十五尺,寓九五至尊之意。神農凝視前方,雙目有神,慈祥中不失威嚴。
這幅神農畫像原是清代著名畫家吳承硯的墨寶,本藏於北京故宮,後被八國聯軍竊走,幾經易手流入美國華崗博物館。
炎帝神農大殿
坐北朝南,佔地6600平方米,高臺圓柱直簷,秦漢風格,古樸莊重。它位於烈山腹地,向前延伸至對面的九龍山,形成一條中軸線。
九拱橋
全長117米,橫跨烈山湖,將景區入口和神農大殿相銜接。以九為模數進行設計,橋身由九個券洞組成,橋上欄杆間跨度和引橋長度也採用九的倍數。
華夏始祖門
位於核心景區中軸線,九拱橋及聖火廣場之間。「華祖」「農宗」門上雕刻圖案反映早期炎帝農耕時代的風情,採用青石材質,造型古樸大氣。
聖火臺
取材於古籍記載』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由中國美術學院於小平教授設計。
2009年起,以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為核心,以體驗炎帝神農的農耕文化、醫藥文化、貿易文化、原始藝術文化為根本的「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活動在此舉行,受到國家、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懷。
炎帝神農故裡景區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遊觀光的勝地。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旅遊狗」,第一時間查看更新內容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