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從這部電影裡面看到了殺戮,我覺得我們更應該看到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中成事。電影背景雖然是戰爭年代,但是對於如今高壓生活下的我們依舊有啟示意義。
前言:最近把二戰時期的經典片子又看了一遍,印象最深的就是《惡童日記》。這部電影根據已故作家歌雅塔·克裡斯多夫的匈牙利女作家震撼全世界的作品《惡童三部曲》的第一部《惡童日記》改編,由導演雅諾絲·薩扎茲執導。整部電影以孩子的視角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二戰時期,雙胞胎兩兄弟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生存的故事,看完心情沉重,觸目驚心的感受久久揮之不去。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戰爭背景下,一位年輕婦女為了不引起別人注意,只好一對8歲的雙胞胎兒子寄養在鄉間,由母親幫忙撫養。這位"外婆"不僅不識字、骯髒、吝嗇、兇惡,甚至是一名兇手。雙胞胎面臨殘酷生存環境,為了讓自己變得堅強,他們不斷學習,練習忍受皮肉之痛、練習心靈之痛、練習行乞、練習禁食、練習殘酷、練習別離等各種生存本領。
他們將每天發生的事情仔細記載在一本大筆記本中。隨著日記一頁頁被翻開,弱者在殘酷環境下的生存法則及「雙面人生」呈現在世人面前。電影好看的不只是劇情,背後折射出的殘酷背景下弱者生存法則,才是我們關注和思考的。
今天我就從雙胞胎兄弟領悟的殘酷環境中的生存法則和雙胞胎的「雙面人生」兩個角度,來分析雙胞胎兄弟是怎樣靠著鍛鍊堅強的意志力,有著「雙面人生」,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整個故事,尤其是弱者在殘酷環境下的生存法則,來談談我對於生活和工作的幾點思考。
01、雙胞胎兄弟在殘酷環境中的生存法則:弱肉強食。他們深知,坐以待斃不可取,只有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才能適者生存。
雙胞胎被媽媽送到鄉下外婆家後,也一直從沒放棄學習,他們練習忍受皮肉之痛、練習心靈之痛、練習禁食、練習殘酷、練習別離等各種生存本領。戰爭的殘酷,讓普通人尤其是老人婦女孩童的生活變得分外艱難,他們一直在努力掙扎生活。
影片中有幾個角色,分別代表了殘酷社會中掙扎的四類人:
小兔子:底層中的犧牲者。小兔子患有兔唇,平時靠偷盜和被神父冒犯得一些錢物,和裝聾作啞隱忍活命的母親相依為命。為了生存,她只有不斷犧牲自己的利益,才能保護母親,最後為了保全母親被士兵們蹂躪致死;小兔子母親:底層中的自保者。小兔子母親又聾又瞎,其實是裝的。為了生存,她對於女兒的被欺負和掙扎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最後為了保全自己性命,眼睜睜看著女兒被士兵們蹂躪致死;外婆:底層中的中立者。外婆痛恨外公,也不喜歡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們。她不識字、骯髒、吝嗇、兇惡,在戰爭年代裡藏有一堆珠寶首飾卻從不示人。為了生存,曾經也愛打扮、身材苗條的她,變成一個酗酒、肥胖、邋遢的「老巫婆」,對身邊的人從來沒有好臉色,也不和周圍的來往;雙胞胎:底層中的「強者」。雙胞胎原本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在大城市,因為戰爭不得已到了農村外婆家,面臨煉獄般的生活。善良的他們,有著超強的洞察力,他們不斷練習生存技能,目標就是在殘酷生活中不惜一切代價生存下去。小鎮上的精壯男人基本都被徵兵了,基本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童。些弱勢群體在殘酷環境中掙扎著生活,為了活命不得不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比如小兔子,被神父侵犯,但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只好忍氣吞聲。小兔子母親則為了自保裝聾作啞。
他們這些人,讓我最有感觸的就是雙胞胎,因為大多數人在那樣殘酷的環境下,都是屬於被宰割的對象,但他們卻以超強的洞察力、行動力、意志力,在殘酷環境中生存了下來並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
在大城市生活的雙胞胎兄弟因為戰爭不得已來到鄉下外婆家。在這裡,沒有了來自父母的關愛,外婆對他們非打即罵,對他們沒有稱呼,只有 「狗養的」、「齷齪的小無賴」、「小流氓」、「可憐的孩子」等稱謂,他們對於外婆來說是累贅。
和領傢伙伴小兔子認識也是「不打不相識」,小兔子偷了他們的東西轉身就跑,到了人多的地方反而惡人先告狀,聲稱兄弟倆是小偷,兄弟倆被眾人胖揍了一頓。自此之後,兄弟倆敏感地意識到,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絕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開始鍛鍊能力、以備反擊。
他們從練習忍受皮肉之痛開始,倆人互相毆打對方,直到習以為常,「老巫婆」的打罵他們再也不怕了。他們又開始練習禁食,他們告訴外婆,將在4天的時間裡不吃任何事物,只喝水。無論外婆怎麼誘惑,甚至殺了一隻雞當著他們的面烤著吃,他們都無動於衷、抵制住了誘惑。實際上,這時候外婆已經對他們刮目相看了。
在我看來,雙胞胎兄弟非常聰明且意志力驚人,在殘酷環境中立即敏銳意識到自己的生存法則已不適應社會,馬上就開始改變策略。他們深知,要改變「被吃」的命運,只有改變自己。
制定策略、適時調整、嚴格執行,雙胞胎兄弟通過系列練習練就了嚴酷環境的生存本領,這是雙胞胎兄弟倆最厲害的地方。
02、雙胞胎兄弟有著「雙面人生」:一方面他們還保存著人性的善良之處,他們幫助無助弱小、照顧外婆;但另一方面,他們不得不變得堅強和無情,也漸漸成為了親友中的「強者」
「人吃人」的社會,逼人變得無情,撕裂了人性,雙胞胎兄弟在「雙面」中不停切換,找尋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方面雙胞胎兄弟同情和自己一樣的弱者,他們幫助無助的鄰家女孩小兔子;在「老巫婆」外婆中風後又悉心照顧,還保存著人性的善良之處。
在和小兔子的深入接觸後,他們了解到小兔子偷東西是為了耳聾眼瞎的老母親,小兔子也是個很可憐的人,他們很同情她,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小兔子,與小兔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外婆雖然被別人稱為「老巫婆」,但是她刀子嘴豆腐心,在戰爭的環境下,用彪悍的形象披了一層保護自己的外衣。
雖然她痛罵雙胞胎兄弟,不幹活就不給吃飯,實際上這也是外婆的一種策略。她要他們幹活是要鍛鍊他們強健的體魄,不停的辱罵他們,是因為在這樣的戰爭年代,強敵更不會把他們當人,他們需要適應。事實上,雖然她嘴上不饒人,但是實際上她擔負起了撫養雙胞胎的責任。在不斷接觸中,兄弟倆和外婆建立起了深厚的祖孫情,當外婆中風後,他們悉心照顧;
另一方面,為了適應生存他們不得不變得堅強和無情,也漸漸成為了親友中的「強者」,比如送給那個取笑猶太人的教堂女僕炸彈;割斷小兔子母親的喉嚨,燒掉房子等等,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與來犯之敵浴血奮戰,替天行道。
在恐怖環境下,面對強敵的無情虐殺,兄弟倆必須變得堅強和無情,這使他們變得強大。教堂女僕接他們到住處,幫他們洗澡、換洗乾淨衣服,給他們吃東西,但是她有著強烈的種族歧視主義,取笑猶太人、並舉報幫助了兄弟倆的猶太鞋匠。等兄弟倆趕到鞋匠那裡時,發現鞋匠已被殘忍殺害。
兄弟倆開始報復,把他們從凍死士兵身上偷來的彈藥,放進了女僕的壁爐,間接殺死了女僕。
當他們得知小兔子的死訊,趕到小兔子家,發現小兔子母親其實不聾也不瞎,為了保全自己眼看著小兔子慘死,他們割斷了小兔子母親的喉嚨、燒掉了房子。
在我看來,兄弟倆已經慢慢從人畜無害的小孩子,成長為與他們年齡不相符的「強者」。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抒發著自己對這個時代壞人的不滿,同時也付諸行動開始報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替天行道。
03、結合電影《惡童日記》中雙胞胎兩兄弟的奮鬥生存過程,以及我自己的生活工作經驗,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生存,是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首先要面對的事情。和其他很多事情一樣,生存也有其一定的法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法則,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的生存法則又會有變化。
正是因為每個人對生存的不同詮釋,才產生了弱與強的區別。弱者任人宰割,強者主宰自己甚至別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禁要問,弱者與強者的生存法則到底有什麼不同造成截然不同的人生狀態呢?
在我看來,影片中雙胞胎兄弟在殘酷環境下,由內到外,從內心到實力的整體強大,有目標成體系地練就了自己的一套由弱變強的生存法則,完成被人宰割到主宰自己的命運的轉變,在現實生活中給我以下幾點啟發:
①時刻要有學習意識,在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是由弱變強的第一步。
影片中的雙胞胎兄弟雖然身處戰爭中的殘酷環境,但他們謹記父母的教誨,時刻不忘學習,他們每天學習,並把每天所思所想所做全部記錄在一個本子上,並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面對他們所面臨的一切,逆境中始終不放棄,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在我看來,雙胞胎兄弟之所以能夠慢慢由弱變強,與他們時刻保持著學習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們不斷學習、反思,才能夠認識自我,改變心態,同時對自己的處境了解地非常清楚,做出改變的計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時刻有學習意識,「活到老學到老」,才能敏銳了解到自己身處大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步伐,不斷進步,不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②要有危機意識,階段性制定目標,實現目標,這是由弱變強的關鍵一步。
影片中雙胞胎兄弟時刻保持著危機意識。每次碰到新情況,他們會及時調整策略,靈活應對。當被外婆動輒打罵,他們決定要練習扛打,兩人開始互毆,變得強壯無比,不再懼怕外婆的打罵;
他們在叢林裡雪地發現了一個受傷的士兵,等他們拿著東西來救他時,卻發現士兵已經被活活凍僵、餓死了。他們決定練習挨餓,比那個士兵更扛餓;當看到戰爭的殘酷,到處是殺戮時,他們決定練習殘酷,開始殺生,從殺昆蟲開始,再到殺動物,直到殺人。
正是他們時刻保持著危機意識,每個階段制定一個目標,在對抗飢餓、面對疼痛、忍受殘酷上一項項突破,才使得自己不斷變得更強大,不被任人宰割。反觀女僕,在相對安全和優越的環境下,沒有敏銳洞察到兄弟倆的情緒變化,對倆個孩子放鬆警惕,沒有危機意識,同時又高傲自大,這直接導致她走向死亡。
強弱是可以逆轉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能適應環境,就只能被環境淘汰。環境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時刻處於變化之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對生活的敏感性,保持危機意識,及時制定階段性目標、完成目標,以免形式轉化,讓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③增強忍耐力,能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這是由弱變強的最重要一步
堅強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條件,而人的意志和忍耐力並非天生,是靠後天一點一滴地教育和鍛鍊培養出來的。影片中的雙胞胎兄弟倆不斷鍛鍊自己的各項生存能力就是很好的例證。兄弟倆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約束自己的行為,延遲自我滿足感,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
在我看來,諸如雙胞胎兄弟這樣的積極面對逆境的人,不是心中沒有恐懼,而關鍵是他們克服了內心的恐懼,用積極的行動去挑戰恐懼。所以遇到事情總能臨危不懼,勇敢迎戰,取得勝利。
有句話說得好: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我今年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學會遊泳。記得鼓起勇氣去報培訓班,我的內心還是很恐懼的,總是想要逃避,找藉口不去學。但如果不去克服這種恐懼,是永遠學不會遊泳的。
我逼了自己一把,暗暗下決心,無論是什麼理由都不能阻止我學習遊泳的步伐,哪怕下刀子都要按時上課。剛開始學的時候,下到泳池嗆了不知道多少口水,感覺自己快要被淹死了,害怕地要命。
但慢慢地我發現,只要什麼都不想,努力堅持下來,其實也沒有那麼難,10天之後我學會了遊泳,制定的計劃如期完成,成就感爆棚。
同學小靜非常喜歡寫作,自從開始報班寫作,每天雷打不動五點鐘起床寫作日更,堅持了156天之後,她從寫作小白零基礎開始變現,每月收入2000+。
從制定目標到目標的實現,堅強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是最大的功臣,需要克服惰性,延遲滿足,一點點努力堅持,這些都是可以靠著自己一點點自我教育和鍛鍊培養出來的。
就像巴菲特說的:「如果你在小事沒辦法約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也很可能不約束自己。」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總有碰到逆境、不如意的時候,有些人恐懼心裡作祟,消極面對一切困難;而有些人就會在逆境中不放棄,樂觀堅強積極面對,最後迎來光明的那一天。
結語:
或許我們還達不到雙胞胎兄弟那樣的心理素質和面對絕境的反擊力,但他們身上依然有著我們值得學習的亮點:找到自身弱點,練習克服弱點,積極應對,而這恰恰是普通人逆襲的路。只要有這樣的勇氣和行動力,並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變得強大,別人再也不能欺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