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5月8日電(記者楊丁淼)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日前披露,成功破獲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超過5000萬條。
辦案人員介紹,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日常網上巡查中發現,涉及南通如東等地市民的個人信息在「暗網」交易平臺售賣,「主要是銀行開戶、手機註冊等數據,經查詢屬實,極易被詐騙等犯罪團夥利用,潛在危害嚴重。」
所謂「暗網」,是利用加密傳輸、P2P對等網絡等,為用戶提供匿名網際網路信息訪問的一類技術手段。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許平楠表示,「暗網」最大特點是經過加密處理,普通瀏覽器和搜尋引擎無法進入,且使用比特幣作為交易貨幣,很難追查到使用者的真實身份和所處位置,常被網際網路犯罪分子利用。
專案組自建數據模型,通過深度研判,艱難鎖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為浙江寧波的王某城,並從大量資金流水中,研判出一條江蘇崑山買家王某陽的線索,隨後順藤摸瓜將該買家上線渠道一一查清,才使這一以暗網、私密交流軟體等為交易、交流平臺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利益鏈完全浮出水面。
在前期工作基礎上,2019年12月,專案組成立6個抓捕組,先後赴湖北、黑龍江、上海、廣東等地,對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的下線進行集中收網,截至今年1月,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販賣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數據超過5000萬條。
「買家的龐大需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這一網絡黑產的發展,『暗網』已成為犯罪嫌疑人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集散地。」南通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張建說,大多數買家主要將這些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用於各類廣告精準投放和業務推廣,然後再將這些信息通過「暗網」轉手出售,成為其他網絡犯罪的「幫兇」。
針對此案暴露的問題,南通警方提醒,廣大群眾應文明綠色上網,注重提升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防止個人信息不經意間洩露。
該案被公安部列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十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之一,目前仍在進一步深挖中,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已移交當地檢察機關審查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