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與美的視覺饗宴:《霹靂嬌娃》
2001年1月20日18:45:58 網易報導 馬來魔
馬來魔個人評價:4顆星
《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據說是1976-1981年間風靡全美、甚至連女主角法拉佛西的髮型都蔚為風尚的著名流行電視影集,當然我無緣一睹其全貌,像我這種年輕影迷最懊惱的地方,常常是聽到一些老爸老媽時代風靡一時的流行文化都會有一種來不及參與的感覺,總是感嘆出生得太晚。。好在最近的一股「懷舊風」倒是滿足了像我這樣的年輕觀眾…
《驅魔人》(The Exorcist)的重新上映就是一個顯著的實例,而現在《霹靂嬌娃》也趕上這個復古風潮,以新時代的觀點重新詮釋,只是《霹靂嬌娃》電影版可以說是企圖旺盛,齊聚各種賣座元素,其娛樂價值與市場觸角絕不只是懷舊觀點就能一言以蔽之…
開場的空中大戰就展現十足張力,一個在自己身上綁炸彈,企圖炸掉整架飛機的狂人在三名嬌娃聯手制止下挽救危機,不但在空中拆炸彈,高空垂直落下之後還有快艇接應,一開場就玩遍陸海空,噱頭十足。之後的賽車公路追撞,後巷打鬥搏擊,甚至直升機高空拼鬥都有相當程度的可觀性,三名嬌娃分別以日本藝妓,賽車女郎,搖滾歌手,管理專家,勁舞辣妹等十餘種造型偽裝出任務,展現令人眼花撩亂的魅力,單就視覺來說,我給予極高評價…
電影從德魯·芭裡摩爾易容偽裝成的黑人胖子口中迸出:「又是一部從電視影集改編的電影!」拉開序幕,感覺上並不是歌頌舊版的影集,而多少還有點嘲弄意味…
突然想起《X戰警》(X-man)裡面的一段很妙的對話…《X戰警》全員出動的一場戲裡,隊員之一的「金剛狼」似乎不是很滿意他們的黑色制服,只見他略帶不屑的問到:「真的要我穿這樣的衣服嗎?」只見另一名成員「獨眼龍」以更不屑的態度答道:「難道你想穿黃色緊身衣嗎?」可能一般人不是很能明白這段話的涵義,可是如果看過《X戰警》漫畫原作,可能就會會心一笑,因為在漫畫原作裡,《X戰警》的造型就是「黃色緊身衣」,這種改編而來的電影裡,除了對原作的嘲弄之外,似乎永遠不忘自嘲……。
本片除了是服裝造型大雜匯之外,也是賣座元素大拼盤,卡梅倫·狄亞茲身穿緊身衣進入保全嚴密的公司竊取機密的一場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湯姆·克魯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很巧的,這又是一部從電視劇集改編的電影!)或是《將計就計》( Entrapment)的澤塔瓊斯(都有一樣的好身材和曼妙身段),而德魯·芭裡摩爾躲子彈的那場戲像不像《駭客帝國》(The Matrix)的基努李維斯?(連子彈在半空中以慢動作分解鏡頭都一模一樣,果然是同一個班底做出來的東西…)所以就算你沒看過《霹靂嬌娃》舊版影集,也還是可以「溫故知新」好好複習一下以往的賣座電影,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這其實也是看這部片的樂趣之一…
當然本片的成功,武術指導袁和平是一大功臣,從他近來在《駭客帝國》(The Matrix)與《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 中的打鬥詮釋方式,其實不難看出好萊塢運用手法跟港片的明顯差異,港片習慣以快節奏的演譯方式或剪接效果來製造緊張與凝聚的速度感,而好萊塢近來似乎很喜歡把動作節拍減慢,來呈現力量之外的另一種瞬間的肢體美感,感覺上吳宇森似乎多少也帶動了這種動作片潮流,風衣,雙槍,外加大量慢動作似乎都是從他開始的,而《駭客帝國》似乎有點沿用的意圖,但比起吳宇森的浪漫色彩,袁和平感覺上又多了份力道,這點從《霹靂嬌娃》的幾場打鬥戲就可以看得出來…
據說有人笑稱《霹靂嬌娃》是一部以卡梅倫·狄亞茲為主角的電影,這點我不能認同,雖然三人之中我最偏愛卡梅倫,她確實打得最漂亮,也最有銀幕魅力,那場穿內褲扭屁股的趣味鏡頭實在很可愛,還有在黑人舞廳大跳白人舞步的畫面應該是繼《變相怪傑》(The Mask)與金·凱瑞大跳雙人舞之後又一次很有看頭的舞蹈表演,比起《變相怪傑》的冶豔造型,這回的純真形象也同樣討喜,但是《霹靂嬌娃》原本就是三個人,只靠卡梅倫·狄亞茲應該是撐不起整部電影的…
德魯·芭裡摩爾身兼製片,也是電影裡犧牲最大的角色,不但賽車場酥胸半露,只為引開敵人注意力,還一絲不掛從高樓往下摔,(雖說是一絲不掛,但只是遠鏡頭,實在看不到什麼東西,像我這種好色男可能會有點失望…)至於唯一的華人劉玉玲,雖說容貌比不上其他兩名嬌娃,但看的出她很努力在搶戲,鋒頭並不至於被掩埋。嚴格來說,三人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風情…
卡梅倫·狄亞茲自《新娘不是我》(My Best Friend's Wedding)、《我為瑪莉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一路延續下來的性感傻大姐形象、劉玉玲在《艾莉的異想世界》(Ally McBeal)《危險人物》(Payback)裡搶盡鋒頭的SM造型、以及德魯·芭裡摩爾從《一吻定江山》(Never Been Kissed)以來一直維持的喜感路線,都在本片再度發揚光大,純真,性感與個性一應具全,三人的特色都有所發揮…
免不了的又有女權主義者再度批評本片,表面上彰顯女性主義,強調女性能力與自主,但性感火辣的穿著仍然以男性觀點為主要訴求,幕後神秘的男性老闆「查理」則仍然代表父權體系的基本架構,只因為此人如同一個看不見的主控者,但只要一聲令下,三名嬌娃則必須聽從指令,赴湯蹈火,這是不是又變成對父權體系的一種臣服?個人認為,未必盡然!!
當然這不會是一部女性電影,這也沒必要是一部女性電影…所謂的女權思維很多時候變成一種盲點,女人認為遭受不平等待遇全是男人害的,其實未必…看看那些所謂的「女性電影」,比如說…《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茱莉亞·羅伯茨又是被車撞,又是失業,又是身負家庭重擔,可是很奇怪的是,他似乎認為一切全是男人惹的禍,於是對男人極盡睥睨之能事,整部電影裡出現的男人不是清一色的好男人,就是清一色的蠢男人,可是很詭異的是,她倒楣跟男人有啥關係?如果這一切轉換在男人身上,是不是就變成活該?這種「被迫害妄想症」的不平衡心態就是女性主義嗎?那充其量不過是對於男性沙文心態的一種反動而已,很多時候沒人矮化女性,只是女性把自己矮化了…
《霹靂嬌娃》的老闆是個男人,就有女性主義者大罵特罵,那007的老闆是個女人,怎麼沒人拿來作文章?若說男人因為自大而過度膨脹,女人則因自卑而過度自大,看來男女離真正的平等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霹靂嬌娃》差點栽在男人手上,007遇到蛇蠍美人也同樣沒輒,(《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還得靠楊紫瓊來救呢!)霹靂嬌娃可以一邊打架一邊還能跟男朋友講手機,而且聊得很開心,007當然也是一邊出任務一邊把馬子,霹靂嬌娃可以依賴女性原始本能(肉體,性感…)來達成目的,「性」對007來說,是不是也是一種手段?霹靂嬌娃的代表性對白,是老闆查理透過電話高喊:「Good morning Angels」,嬌娃們以甜美聲音回答:「Good morning Charlie」,而007當然也有他那堪稱經典的自我介紹:「Bond!James Bond」,從這麼多的共通點看來,《霹靂嬌娃》當然可以看成是女生版的007…
007縱橫數十年,依然聲勢不墜,為什麼?因為所有的男人都渴望成為007,(風流倜儻,女人運不斷,永遠可以享受刺激,永遠不會老,更永遠打不死…),而女人則渴望遇到007,(又帥氣,又體貼,永遠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即時出現,性能力和外觀絕對成正比…)同理可證,為什麼《霹靂嬌娃》事隔多年後依然可以重拍,卻依然賣座,不會過時?因為所有的女人都渴望成為「霹靂嬌娃」,而所有的男人都希望把到「霹靂嬌娃」…
如此完美形象,可能在真實生活裡尋獲嗎?不可能!!但是如果要去探究」可能」或「不可能」,勸你別去看這種電影,換句話說,看這種電影就是要享受「不可能」,如果凡事只求「可能」,就不需要電影啦!明知不可能,卻又希望它變成可能,這種心態也成了這種類型電影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人類潛意識的理想化投射,就是這麼微妙而有趣的一種東西……。
原載:星光大道網站之電影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