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中網
2020年9月18日,有媒體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高瓴資本(下稱「高瓴」)正在籌集一隻超過人民幣200億元的新基金,為中國經濟最終正常化帶來的機遇作準備。據悉,這也將是公司史上規模最大的人民幣基金。
這也是高瓴於2020年以來傳出的第二次基金募集消息,並且基金規模都呈「破紀錄」之勢。
2020年5月,據彭博社報導,高瓴啟動了高達130億美元的新募資,準備抓住疫情之下經濟當中出現的新機會。而高瓴此次的募資規模也打破了自身的募資記錄。雖然高瓴官方並未對此消息有所回應,但投中網獲悉,高瓴新一輪美元募資消息屬實。
大幅引入資金、頻繁出手企業、改名高瓴創業集團……不得不說,對於高瓴而言,2020年註定是重要、忙碌且充實的一年。
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近日在與張勇、陸奇、莊辰超的超級對話中談到2020年創業者該如何穿越周期的話題時直言,「我不瞞大家說,我創立高瓴15年來,最忙的幾年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包括2017、2018年這段時間,還有就是2020年,急救投資都做了好多筆。」
資產管理規模超5000億,平均年回報率超40%
「我們是創業者,恰好是投資人。」這是高瓴在創業之初的自我定位。
2005年6月1日,兒童節這天,33歲的張磊創辦了高瓴資本。「當時的我們除了像孩子一樣無懼和快樂,幾乎什麼都沒有。我們憧憬著在中國實踐價值投資,對未來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好奇和堅定。」張磊在其《價值》一書中如此寫到。
而在創辦高瓴之前,張磊曾先在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工作,後又擔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首任中國首席代表,創辦了紐約證券交易所駐香港和北京辦事處。
或許是本著天生愛折騰、愛挑戰的性格,彼時的張磊並未像當時中國許多新興創投機構那樣,以直接設立國外基金中國分支或與海外基金合作的模式開展機構工作。
張磊選擇「不走尋常路」。這也同時意味著,高瓴的發展本質是條真正的創業路。
對於機構創業者來說,存活下來的第一步是募資。而高瓴在創辦初期也同樣面臨著「找錢」的壓力。
那麼,該如何打動那些海外LP呢?張磊的方式是,倚靠中國的故事,在海外出資人面前展現中國。
「我們在海外募資打出的第一個口號叫:『中國正在崛起,告訴列車正在離站,請立即上車』。」張磊在《價值》中如此寫到。
然而,這樣的故事在此時似乎並不為許多外國人「買單」。據悉,高瓴當時的募資局面非常困難,幾乎沒有出資人願意「上車」。
不過,張磊並沒有放棄「講中國故事」的策略與理念。基於對長期主義的堅持,高瓴在創辦一個月後便拿到了耶魯捐贈基金的2000萬美元投資,後來,耶魯捐贈基金又追加投資了1000萬美元。
同年,高瓴就果斷All in騰訊。這是高瓴的首投,也是代表高瓴投資眼光的最佳例證之一。
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高瓴堅守「中國故事」的打法效果無比出眾。成立15年來,高瓴陸續捕獲了京東、百濟神州、百麗、公牛、格力、藥明康德、江小白、猿輔導等一眾明星公司,同時也為LP帶來了豐厚的投資回報。
「截止2020年4月,高瓴已讓耶魯大學累計獲得了24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張磊在《價值》中表示。
而經過過去15年的沉澱與積累,如今高瓴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至超過5000億人民幣,成為亞洲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平均年回報率超過40%。
2020年,持續重倉中國,重注生物醫療
沿著「重倉中國」的投資主題,2020年,高瓴以他人幾乎難以匹敵的速度在資本市場不斷出擊。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前8個月,高瓴(包括高瓴創投)對外投資數量共計54個,投資總金額達712.21億元,投資金額比去年同比增長690%,為近三年同期投資金額之最。
另外,根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僅在2020年6月-2020年9月這三個月內,高瓴就以定增的形式共出手了7家公司,掀起了多個漲停潮。
為了更早捕捉到早期創業公司,2020年2月,高瓴還成立了首期基金規模達100億元人民幣的高瓴創投,專注於投資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體服務和原發科技創新、消費網際網路及科技、新興消費品牌及服務四大領域的早期創業公司。
「最大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就在當下,現在就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2020年初,張磊在對話蘇世民時表示,當前中國市場存在一些有意思的機會。
而其中,在張磊眼中,2020年最好的機會莫過於中國的生物醫療賽道。張磊曾提到,當前,中國的生命科學正處於寒武紀階段,即生命大爆發階段,各種各樣的物種全部出現。
高瓴在資本市場上的出手偏好情況或許更為直觀。張磊曾表示,高瓴在生物醫藥行業投資了1200億元。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在2020年高瓴前8個月投資的54個項目中,醫療健康項目達18家,數量佔比最多。
張磊在其《價值》一書中如此談到,從投資角度說,醫藥醫療行業具有很強的消費屬性和科技屬性,市場巨大,進入壁壘高,同時具有成長性、營利性、抗周期性等特點,這些因素決定了這個行業具有非常長期的投資賽道,而且可以構建出一條又深又寬、持續創新的動態護城河。所以,在中國的產業版圖中,醫藥醫療行業一定會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這似乎也可以成為高瓴為何如此重注生物醫療賽道的充分解釋。在張磊眼中,護城河實際上是動態的、變化的。當意識到企業擁有動態的護城河時,投資人才能夠真正理解企業創造價值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