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六年之間,網絡電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野蠻生長到精細發展的轉型,經歷新一輪「結構調整」之後,行業有哪些可喜變化?變化背後又釋放出哪些積極信號?
文 | 圈叔
2014年,愛奇藝率先開創了「網絡電影」模式,一批早期創作者和作品湧入,為中國電影製造了巨大增量,也帶來了問題和思考;2019年,「網絡電影」成為業界共識,概念進一步明確的背後,折射出的是網絡電影從無到有,從野蠻生長到精品化、精準化、精細化的轉型發展。
經過六年的發展,如今的網絡電影行業有了哪些新氣象和新動態?未來又將沿著怎樣的軌跡發展?不久前,愛奇藝電影中心聯合雲合數據發布了《2019年網絡電影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報告勾勒出過去一年整個網絡電影行業不斷調整布局、補足短板、促進升級的有效舉措,而我們也能夠清晰地看見網絡電影行業在經歷新一輪「結構調整」之後的變化,以及變化背後所釋放的積極信號。
優化內容結構:
減量提質,投資、口碑與收益正態化
提質量、減數量、增效益,是2019年網絡電影行業最顯著的趨勢。
《報告》顯示,2019全年網絡電影上線789部,同比下降49%,但播放表現仍穩步提升,全年累計正片播放同比提升24%,且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全網共計近40部網絡電影票房分帳破千萬;部均投資成本持續提升,同時網絡電影部均正片播放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36%;而在作品口碑上,2019年豆瓣評分6分及以上的網絡電影有12部,同樣呈現出增長趨勢。
能夠看到,基於網絡電影內容本身的投資、口碑、收益等維度呈現出清晰的正相關關係。隨著市場逐步冷靜與行業逐步正規,彎道超車的風口愈發突顯出來,正如《報告》所研判的一樣——網絡電影行業優勝劣汰的「U型轉彎」已經到來,這是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作用的結果。
供給側上,投資方、製作方以及行業監管方逐漸達成共識,視聽表達精湛、故事情節出彩、精神價值正向的內容贏得青睞。
2019年,網絡電影類型分布更加均衡,在動作、喜劇、奇幻、愛情、武俠、懸疑等多元的精品內容供給充足。5G、AI、互動視頻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也幫助創作者大幅抬升了作品內容質量。與此同時,隨著網絡電影不斷「主流化」,政策環境同樣呈現出利好趨勢,從「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啟用,到首屆「中國網絡電影周」成功召開,網絡電影行業的供給側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扶持。
正因為如此,2019年的網絡內容創作呈現出三大顯著的趨勢:一是,工業製作水平大幅提升;二是關注當下、紮根生活,表現小人物的所行所想、成長軌跡的現實題材成為主流;三是基於優質IP內容進行融合發力,基於作品內涵、角色素材、人氣演員、粉絲群體的開發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量。
而需求側上,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喜好也更加多元,為多種類型題材的網絡電影作品提供生長土壤。《報告》指出,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使用率近90%,並且用戶對內容的付費意願提升、線上觀影需求增長、觀影群體圈層拓展,不斷擴大的用戶規模為網絡視頻行業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用戶對好內容的需求則更深層次地推動了行業的迭代升級。
升級產能結構:
供能造血,新銳勢力促進煥新發展
拐點已至,隨著各方優質力量都在湧入行業,網絡電影行業一手「換血」、一手「造血」,其產能結構在變化中趨於穩定成型。
過去一年,院線電影的投資方、製作方、發行方紛紛入局網絡電影行業,帶來了大量優效的新產能。如中宣部電影頻道與愛奇藝聯合推出「新時代現實主義臺網院線聯盟」戰略合作計劃,製作5部高質量的「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的作品在「臺網院線」新渠道進行播映;慈文集團發行的《大地震》成為2019年表現最好的現實題材網絡電影;華策影視和開心麻花則有一系列項目正處於儲備開發之中……
當然,傳統電影公司的加入也引發了優秀影視人才的加盟。《流浪地球》攝影師張麟科、《唐人街探案》執行導演裘仲維、《琅琊榜》《大江大河》主創等專業團隊也逐漸深入網絡電影領域,分別參與推出了《陳情令之生魂》《滾動的鋼蛋》《橫行霸道》《毛驢上樹》等精品力作。
網絡電影的急速發展,帶動了影視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良性環流。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專業人才、專業團隊加入網絡電影行業,多元的故事創意、精湛的視聽語言、獨特的電影美學也被帶入精品內容的開發和製作中,實現網絡電影從類型題材創新,到攝錄美服化道質感的全面提升。
除了外部資源的進入,網絡電影也在不斷自我「造血」。2019年,網絡電影發行公司數量為429家,同比下降34%,完成了淘汰低效產能的自我升級。TOP10網絡電影發行公司作品佔到整體市場份額的47%,而新片場憑《鬼吹燈之巫峽棺山》等影片奪得冠軍。也有不少實力強勁的新入局公司參與到市場競爭之中,激發了產能活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人試煉場的網絡電影,愈發受到專業院校培養的青年導演的青睞。2019年,正片播放TOP100影片中新人導演作品數量及市佔率從去年的12%增長到23%,而專業院校畢業導演作品數量及市佔率從去年的27%增長到40%,且部均表現優於均值,這些數據也呈現出當下網絡電影行業在新產能上獲得了有效的供給,隨著更多年輕且專業的人才湧入,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創新服務結構:
主動出擊,打通行業的全生命周期
2019年,網絡電影的播出平臺同樣實現了突破式發展——愛奇藝、優酷、騰訊網絡電影上線量佔比為94%,正片播放佔比為98%,網絡電影用戶愈發集中這三家平臺。
其中,愛奇藝提質降量成效突出,截止11月有24部影片票房破千萬,《大地震》《陳翔六點半之重別樓》等作品大獲好評;騰訊視頻發力明顯,《天劍修仙傳》《李白之天火燎原》兩部作品異軍突起;相較而言,優酷的上線量佔比及累計正片播放佔比均有所下降,但截至11月其同樣有10部影片票房破千萬。
從這一維度來看,2019年的網絡電影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成績,不可忽視的一大原因是,平臺更加積極參與到創作過程中,主動以平臺能力服務創作者。為了能夠讓優質作品「出圈」,平臺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全新的服務結構得以形成。例如愛奇藝主動轉變平臺身份,由「接球員」轉向「發球員」,服務於網絡電影項目的前中後全端,打通了行業的全生命周期。
在項目評估及評估報告等前端服務上,平臺以經驗提供內容創作決策指導。《報告》中,愛奇藝基於市場研判發布內容邀約,邀請創作方基於年度大事件以及燃情、青春、夢想、造夢、英雄、歡笑等六條內容賽道進行網絡電影項目孵化創作。
在金融融資支持、團隊匹配、智能選角、完片擔保、影視製作保險等匹配資源的中端服務上,這些網絡視聽平臺不斷發掘自身能力為網絡視聽行業供能。愛奇藝此前推出的藝匯智能選角系統正是憑藉網際網路大數據能力將優質演員資源與項目進行匹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作品的市場反饋提供保障。
而當網絡電影製作完成上線後,平臺則提供營銷等後端服務,進一步延長網絡電影作品的生命周期。如愛奇藝推出品牌專區、影人專區、個性化推薦等運營策略,取得了首月營銷期內,次周至首月的票房佔比提升,站內外營銷促進播放高峰期延長的顯著效果。此外,其還以《三重威脅之跨國大營救》《越域重生》《紅色之子·單刀赴會》《無痛俠》等影片創新了「院網同步」「先網後院」「臺網同步」「海外準同步上線」等發行策略,並將網絡電影登陸國際版App,拓展海外渠道,增強了網絡電影國際影響力。
萬象更新,呼之欲出——2019年的網絡電影已經交出了成績單,無論是從網絡電影的宏觀市場走向,還是從內容、產能、服務等中觀層面的結構調整來看,行業的上行趨勢勢不可擋。2020年,網絡電影如何不負「電影」之名,實現拐點之下的蛻變成長?沉下心去打磨精品仍舊是牢不可破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