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2003年,對中國股民(或者應該稱為股票投資人)來說,依然是充滿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的一年。在快要告別2003年時,我們從今年的股市中選取了10個瞬間(或者叫10件事情),來回顧一起走過的風風雨雨。
1、歲首上證綜指創三年半新低
事件:2003年第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擊穿2001年1月29日前期低點
時間:2003年1月2日,星期四
股市反應:當日,上證綜指以1347.43點跳低開盤,大盤呈現單邊下行走勢,尾市股指下探全天最低點1317.46點,收盤較上個交易日下跌37.02點,跌幅2.72%,收盤指數為三年半以來新低。深證成指報收於2689.49點,下跌69.8點,跌幅2.52%。兩市個股下跌家數超過1250家,只有部分網絡股和ST個股逆勢上漲。
點評:記憶中,歲末年初大體都是滬深股市清淡寂寞的時候,2003年的開市第一天也沒有例外。上證指數無聲跌破了3年多以來的最低點1339.2點,創出1317.47點的新低,似乎給全年的走勢蒙上了一層陰影。
2、衛生部召開非典新聞發布會
事件:4月18日,衛生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非典情況。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介紹了防治非典的有關情況。截至4月18日,全國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病例1807例。
時間:2003年4月21日,星期一
股市反應:當日,滬深股市低開,並一路走低。至收盤時,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分別較上一交易日下跌了1.96%和1.59%。
點評:在非典事件上,滬深股市堪稱為經濟的「晴雨表」。股市上演「非典型」行情,連續下跌數日,非典型肺炎的影響開始在股市顯現,直到非典疫情穩定。
3、社保基金入市試水二級市場
事件:自6月9日起,6家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已經開始在二級市場購買股票及有關債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正式進入證券市場運作。由於社保基金委託投資組合的初始投資期只有3個月。因此,從6月9日起3個月內,這6家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建倉動作。按有關要求,在初始投資期結束後,其股票持倉市值要達到投資組合總市值的80%以上。
時間:2003年6月11日,星期二
股市反應:當日,滬深股市放量上漲,收盤時,上證指數收報1565.84點,上漲27.08點,漲幅為1.76%。深證綜合指數收於431.81點,上漲6.84點,漲幅為1.61%。兩市共成交148億元,較前日放大6成以上。
點評:社保基金入市,引起業界頗多爭論,褒貶不一。
4、QFII第一單,瑞銀拔得頭籌
事件:7月9日上午10時15分,瑞士銀行通過申銀萬國QFII業務專用席位投下第一筆買單,目標指向寶鋼股份、上港集箱、外運發展和中興通訊。上午10時18分,瑞銀第一筆A股交易完成。市場期待已久的QFII業務進入了實質性的操作階段。
時間:2003年7月9日,星期三
股市反應:當日,滬深股市震蕩走低,上證綜合指數盤中一度跌破1500點,終盤較前下跌了8.71點,跌幅為0.58%。深證綜指當日下跌了0.59%,報收於411.10點。市場交投明顯萎縮,兩市總計成交77.41億元。QFII昨日購入的四隻股票走勢領先大盤。收盤時,中興通訊、上港集箱、寶鋼股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而外運發展則微跌了0.14%。
點評:QFII第一單投下,滬深股市反應平淡。QFII購入的四隻股票3漲1跌,看來QFII既非「救世主」,也非洪水猛獸,其作用如何,還要觀其行。
5、券商峰會百位老總齊聚北京
事件:8月12日,中國證監會召集全國130家券商董事長和總經理聚首北京京西賓館,這是中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券商峰會。此次峰會的主要議題是證券公司的規範與發展。在此次峰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全面論述了對券商的尚八點意見,即機遇與挑戰;規範與發展;操守準則;在規範、健康、穩定中發展證券市場;加強高管人員的管理和建設;研究的保薦人制度;證券公司分類管理;發揮自律組織作用。
時間:2003年8月12日,星期一
股市反應:當日,滬深股市的投資者交投謹慎,以等待相關券商會議消息的進一步明朗化。滬深兩地市場共計成交58.54億元,再創近期以來的地量。上證綜合指數以1473.99點開盤後,圍繞前收盤點位窄幅整理。自後市起,股指在部分券商重倉股的拉動下快速上行,上證綜合指數最高上摸至1485點附近,終盤報收於1479.28點,較前上漲0.33%。深證成指以3304.64點開盤,收於3318.66點,較前上漲0.41%。當日,滬市共計成交34.15億元,較前日減少2.7億元,深市成交則增加了約1億元。
點評:券商峰會宣布了股市暴利時代終結,微利時代來臨。「尚八點」與「李三律」的提出同樣是對券商未來發展的定下的一個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