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Tiger5G
又到了上半年激動人心的電商大促時刻,加之近期AMD ZEN2 架構引爆主流市場,讓今年618選擇面著實豐富了不少。而本篇文章主要解決就是2020年618期間,輕薄向筆記本有哪些選擇,選購前後要做哪些作業。
選購建議及注意事項
1.怎樣才算輕薄本?按目前市場大概標準範圍來看,採用低壓處理器的筆記本重量控制在1.5kg以內,標壓處理器筆記本重量在2kg左右範圍都可以算輕薄本。這類筆記大小的筆記本對日常通勤攜帶不會產生較大的負擔。
比較容易忽視的還有外置電源的重量,這點標壓處理器筆記本反映尤為明顯,比如一個150W+的筆記本外置電源本身的重量可能就接近1kg,所以實際攜帶也會額外產生負擔。如果你對重量要求尤為敏感的,選購的時候也要注意,可以考慮一些支持C口 PD充電的型號。
2.我要選怎樣的配置?長話短說:
普通家用、辦公,非大型遊戲用途:採用低壓處理器輕薄本即可滿足,輕度遊戲娛樂需求可以考慮有NVIDIA MX獨顯型號;
重度遊戲用戶:採用NVIDIA GTX、RTX獨顯的標壓處理器筆記本,有競技性要求的建議選購intel處理器+NVIDIA的組合,顯示器屏幕支持高刷新率(100+Hz);
數字創作&生產力用戶:優先考量CPU的核心數,內存、SSD的可擴展空間,需要GPU加速應用的可考慮採用NVIDIA GTX、RTX獨顯的筆記本型號,顯示器著重色域、解析度等素質參數。具體可以可以參考PugetSystems.com 的評測介紹。
3.三代同堂的intel平臺怎麼選?目前8、9、10三代依舊在售,最大的區別實際對功耗、發熱的控制,但說真的性能差距並沒有那麼大,甚至因為不同廠商調教方案的不同,可能還會產生倒掛的情況。當然採用老平臺的往往可能是老機型(apple除外),或者庫存,所以特殊需求的話,優先考慮intel 十代平臺。
CPU型號,在意性能提升的,可以關注下i7 10710U 跟i7 10875H這兩顆,可以說是真正有牙膏量比較大的型號。
4.三代同堂的AMD平臺怎麼選?從ZEN架構開始重新登陸筆記本平臺的AMD,在經過ZEN+、ZEN2架構之後,可以說是今年最大的亮點。相比intel來說,選擇也比較簡單,只要你不是預算卡太死,不是打算買二手,考慮這臺筆記本戰x年的話,是強烈建議選擇ZEN2架構的AMD本,也就是CPU型號是Rx 4XXX這一代,比如後綴U的低壓型號R5 4500U、4600U、R7 4700U、R7 4800U,後綴H的標壓型號R5 4600H、R7 4800H、R9 4900HS等。
採用7nm製程的ZEN2,前所未有的為AMD掀翻了筆記本市場,性能上首次比肩甚至超越牙膏廠,而且加量不加價。
5.屏幕該怎麼選?依舊長話短說:
普通家用、辦公:屏幕大小(根據習慣、使用場景)、解析度(≥1080P)、色域覆蓋(高色域100% sRGB)
重度遊戲用戶:刷新率(大於等於100Hz)屏幕大小(根據習慣、使用場景)、解析度(≥1080P)、色域覆蓋(高色域100% sRGB)
數字創作&生產力用戶:屏幕大小(根據習慣、使用場景)、解析度(≥1080P或4K)、色域覆蓋(高色域100% sRGB、DCI-P3、Display P3、ARGB等廣色域)、出廠校色、背光(LED、OLED)。
6.2020年存儲配置選擇
8G內存+256G硬碟夠用嗎?夠,但也僅僅夠用而已。今年存儲價格不斷下降之後,3999的價格就可以買到16G內存+512G硬碟了,加上不少輕薄本擴展空間本身有限,只要價格合理的話,優先目標都應該是16+512起步的組合。甚至SSD大小都可以關注下1t的型號了,特別是遊戲狂人,或者數字創作工作者。
同時也需要注意的就是未來可以擴展的空間,現在輕薄筆記本不少都只有1、2個內存插槽或M.2插槽的組合,有擴展需求的最好提前搜索下拆機圖片,還有就是自行拆機升級是否會影響保留(不同品牌政策不一樣)。
7.售後:買的時候不注意,出問題了才xxx
對於大品牌來說其實售後佔了一定程度成本,但對於鍵盤黨來說售後好像可有可無,最好免費。
假設你在意時間成本、精力,那麼選購的時候售後、服務還有銷售渠道最好都考量進去,目前來看大三家的服務都是OK的,而且還有各種對應的增值服務等。
8.生態體驗:以前這個概念主要在MAC陣營,主打多行動裝置互聯體驗,比如電腦+手機+手錶的組合,目前PC陣營部分廠商也開始注意這個,目前做得比較好的可能就是華為榮耀生態,有相關需求的可以在設備選擇上注意。
機型選擇
為了方便分類選擇,推薦機型主要根據產品類型(處理器平臺)、價格、重量來做區分,因為618價格波動,所以價格僅為參考價。
低壓處理器輕薄本
這類型的筆記本覆蓋價位從3K+到20K價位段,如果你只需要主流性能,更加在意外觀及便攜度的話,都比較推薦這類型筆記本。
(3500-4500價位段):這個價位段主要是一些低壓+核顯型號,屏幕有低色域IPS也有高色域,除了intel九代、十代低壓以外,AMD也包含ZEN+跟ZEN2兩代平臺,考慮性能及價格差異,ZEN+這一代的個人就不推薦購買了。
HP戰66 三代 AMD版
標價:3399-4399
規格:屏幕14、15.6英寸兩種尺寸,面板也有低色域、高色域兩種選擇,重量1.6kg(14英寸)-2kg(15.6英寸),CPU(R5 4500U、R7 4700U)
優點:配置豐富,有高色域版本,擴展潛力大,支持wifi6、Type-C充電
缺點:性能釋放常規,外觀也一般
小新Air14 2020銳龍版
標價:3299-3999(R5版)
規格:屏幕14英寸,高色域(目前線上),重量1.38kg,CPU(R5 4600U、R7 4800U)
優點:四千價位段的性價比全能之選,數框框黨最適合的CPU,DC背光
缺點:內存板載,不支持wifi6
備選區
小新15銳龍版:可以理解為Air14的15寸版本,而且R7版本不貴,可以考慮當作低成本工作本
ThinkBook 14s 銳龍版:金屬機身,且工藝強於小新,但目前只有低色域屏,且不支持C口充電
宏碁傳奇14:配置一樣均衡,1.2kg重量,支持wifi6,屏幕有高低色域兩種版本
RedmiBook 16 銳龍版:優勢是不到四千的價格,跟不多的16.1英寸的高色域大屏,配置相對均衡
(4500-6600價位段):這個價位段開始有了入門獨顯,屏幕大部分也是1080P高色域,也是intel主要發力價格段。
小新Pro13 2020款:
標價:5499-6699
規格:屏幕13.3英寸,2K(1600P)解析度,高色域,重量1.28kg,CPU(i5 10210U、i7 10710U),顯卡(MX350核顯)
優點:這價位少有的16:10,2K全能屏幕,性能出色,配置均衡到像是DIY出來的配置
缺點:經常要預約或搶購;另外Pro13 AMD版本也發布了,感興趣的也可以看下
榮耀MagicBook Pro 16.1 2020款:
標價:5599-6299
規格:屏幕16.1英寸,高色域,重量1.7kg,CPU(i5 10210U、i7 10510U),顯卡(MX350)
優點:榮耀MagicBook Pro算是16寸機型的弄潮兒,2020款也更新了新平臺,整機定位依舊比較均衡,而且支持華為榮耀生態多設備互聯
缺點:配置沒有特別的亮點
備註:新舊版同時在售,推薦十代平臺+MX350的新款
聯想YOGA S740:
標價:5499-6899
規格:屏幕14英寸,1080P解析度,高色域,重量1.45kg,CPU(10nm的i5-1035G1、i7-1065G7),顯卡(MX250)
優點:外觀出眾,配置均衡無明顯短板,搭配頻率達3700MHz LPDDR4X內存、支持WIFI6、支持雷電3
缺點:跟小新13Pro、小新Air14 是「既生瑜何生亮」既視感,差距主要在於屏幕及獨顯
備註:類似選擇還有小新Air14 酷睿版,顯卡是MX350,但不支持雷電3,內存頻率也略低,類似情況的還有15寸版的小新15,不得不說今年聯想產品線太細分了
華為mateboook 14 2020款:
標價:6299-7299
規格:屏幕14英寸觸屏,2K解析度,高色域,重量1.53kg,CPU(i5 10210U、i7 10510U),顯卡(MX350)
優點:配置相對均衡,外觀不錯,線下體驗店多,華為榮耀生態,少見的3:2, 2K解析度屏幕,i5版本有一定性價比
缺點:不追求性能釋放,十代新舊款同時在售,容易混淆
備選:
Envy X360 13:精緻觸屏版ZEN2低壓本,支持WIFI6,支持C口充電,目前只有8G內存版
DELL靈越5000Fit15 5508:15寸輕薄低壓本新品,綜合配置比較均衡,10nm十代+MX330+高色域屏的組合,存儲配置也是16+512G起步
(6500及以上):後面的機型價格範圍都比較廣,我就不細分了。購買超過6K的機型用戶,大部分追求都是除配置以外元素,特別是一些主觀感受價值,比如設計、極致便攜性、品質甚至品牌,對於這類用戶其實個人是比較建議有條件去順電之類的實體店感受下,再選擇,要不很難從線上平臺感知到這價位產品應有區別。
Dell XPS13 9300:
標價:14999起
規格:屏幕13.4英寸全面觸屏,超高屏佔比,4K解析度,高色域,重量1.27kg,CPU(i5 1035G1、i7 1065G7),顯卡(Iris核顯)
優點:輕薄機皇型號,屏幕素質參數,雙雷電口
缺點:板載內存,價格
LG gram 2020款:
標價:6899起
規格:14、15.6、17英寸三種屏幕尺寸可選,1080P、2K解析度,高色域,重量999g(14寸型號),CPU(i5 1035G1、i7 1065G7),顯卡(Iris核顯)
優點:老生常談型號,極致的重量、續航,支持雷電3、WIFI6,這價位少有的性價比型號、擴展性能出色
缺點:售後渠道,另外實物質感跟設計達不到萬元級水準
Apple MacBook Pro 13 2020:
標價:9999起
規格:屏幕13.3英寸屏,2K(1600P)解析度,P3廣色域,重量1.4kg,顯卡(Iris核顯),支持雷電3
優點:MAC OS,裡裡外外的品質感
缺點:入門版配置實用但採用的是八代U,後續存儲升級成本較高
備註:9999選入門Pro還是選高配Air實在有點糾結,如果你在意屏幕個人建議Pro,實際性能兩者相當(重量差距也只有0.1kg),都是弱雞水準,當然 7999的air是弱雞中的弱雞,如果你只需要看文檔可以考慮,要不這機子做PPT複雜一點就卡
備選:
ThinkPad X1 Carbon 2020:對比2019款只能算小改款,更新了鍵盤+wifi6,甚至內存還是使用LPDDR3 2133,當然X1C跟MACBOOK AIR情況有點類似,就是買這兩款產品的人,其實不在意配置跟溢價,精緻的外觀、品牌信仰就足以讓他們感性買單。
YOGA C940:圖形數字創作用戶、圖文編輯其實倒可以研究下小眾的C940,雖然比入門型號貴,但除性能配置以外,屏幕、功能、設計、做工都有所強化,反倒是這價位的性價比型號。
YOGA Duet :如果你對二合一形態情有獨鍾,然後覺得蘇菲價格太高,也可以考慮下YOGA Duet ,799g的重量,更加均衡良心的配置,價格雖然比常規形態筆記本略貴,但在同類產品裡面已經算性價比型號。
華碩靈耀X2 Duo:創新產品,雙屏設計加量又加價,不過已經比Pro版本便宜許多了。性能一般,不過開屏之後確實很吸睛,配置也比較主流,如果喜歡新奇物的話可以關注。
標壓處理器輕薄本
曾經這級別筆記本重量控制在2kg就足以成為談資,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型號做到了2kg以內,當然今年的亮點主要還是ZEN2的登陸
(4500-6500價位段):因為AMD ZEN2的出現,讓這個價位段機型前所未有的強大。
機械革命 Code 01:
標價:4299-4899
規格:屏幕15.6英寸屏,1080解析度,高色域,重量1.47kg,CPU(R5 4600H、R7 4800H)顯卡(核顯),91Wh電池
優點:參數黨的最愛,在這價位只看參數規格的話十分吸引人
缺點:品控及後續廠商針對產品的優化,目前無獨顯型號
聯想拯救者R7000 2020:
標價:4699-6499
規格:15.6英寸屏,1080解析度,高色域,重量2.3kg,CPU(R5 4600H、R7 4800H)顯卡(核顯+獨顯GTX1650、GTX1650Ti),60Wh電池
優點:規格配置價格異常合理(線上),無配置短板,高性價比
缺點:目前獨顯只有GTX1650、1650Ti,重量無優勢
備註:R7000這次倒是把Y7000做掉了,兩者重疊度較高所以Y7000就不單獨介紹
備選:
華碩天選:本來是可以成為爆款的,但華碩自己把它做成了一款爭議挺大的產品,最大的遺憾就是屏幕
(7000-10000價位段)
戴爾靈越7000 15 2020版:
標價:7099-8999
規格:15.6英寸高屏佔比全面屏,1080解析度,100% sRGB高色域,重量1.75kg,CPU(i5 10300H、i7 10750H)顯卡(GTX1650Ti),91Wh電池
優點:高屏佔比屏幕,支持WIFI6、雷電3,高品質金屬機身,支持PD充電,擴展性相對合理(板載以外額外內存插槽 雙M.2插槽)
缺點:只有頂配機型才有97Wh電池
備註:在這價位7501依舊是獨一份存在,目前的機型配置來看反倒是i7版本的高配甚至頂配比較值得買,升級變動的地方有些爭議,但也是未來的趨勢,整體配置依舊比較均衡,整機定位實際是針對個人用戶的入門級移動工作本屬性。
聯想拯救者Y7000P:
標價:8099-9199(i7版)
規格:15.6英寸屏,1080解析度,高色域,重量2.4kg,CPU(i5 10300H 、i7 10750H)顯卡(核顯+獨顯GTX1660Ti、RTX2060),80Wh電池
優點:優秀的性能調教,均衡的配置,相對出色的屏幕(出廠校色+X·Rite色彩管理)
缺點:618目前只有i7版本,不支持雷電口,重量常規
備註:選購Y7000P目前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如何面對之後的R7000P
備選:
戴爾Latitude 5411:小眾口碑系列商用本,5401升級版,配置可以高度定製化,整機重量僅為1.54kg,CPU最高可選到i7 10850H,但獨顯只有MX250
HP暗影精靈6 Air、Plus:在真正的暗影精靈6登場前,目前主要靠這兩款支撐,前者做了輕薄化,後者17寸+高端獨顯性價比
(10k+價位段):這價位段走兩個極端吧,一個是追求配置的極致,比如高端獨顯、200+Hz刷新率遊戲屏,另外一個就是個人喜好的隨心所欲了
DELL XPS15 9500:
標價:10999-22999
規格:15.6英寸屏,1080P(高色域)4K(廣色域)解析度,重量1.83-2.05kg,CPU(i5 10300H 、i7 10750H、i7 10875H)顯卡(核顯+獨顯GTX1650TiMQ),5686Wh電池
優點:16:10屏幕帶來了讓人驚豔的真全面屏,極致的設計、工藝,顏值就是生產力代表
缺點:1080P版本跟4K版本差價較大,價格較高 、無USB-A口
備註:XPS產品定位其實一直在往上探,甚至更加回歸初代XPS的定位,新品追求的更多是如何讓用戶尖叫,而不是性價比,這類產品定位就是:總裁本
另外備選就是XPS17,屏幕更大,重量也達到了2.51kg(對17寸來說依舊很輕),電池容量、顯卡配置也對應提升,當然還有兄弟機型Precision 5550
華碩ROG幻14:
標價:8999-13999
規格:14英寸屏,2K解析度,高色域,Pantone色彩認證,重量1.6kg,CPU(R7 4800HS、R9 4900HS)顯卡(GTX1660TiMQ、RTX2060MQ),76Wh電池
優點:AMD陣營機皇型號,輕薄體積下絕對強大的性能
缺點:R7、R9版差價過大、要搶購
備註:今年的黑馬型號,如果當作工作本的話其實R7 4800HS已經足夠強大
MSI GS66:
標價:10999-24999
規格:15.6英寸屏,1080解析度,刷新率(144Hz、240Hz、300Hz)、高色域,重量2.1kg,CPU(i7 10750H、i9 10980HK)顯卡(1660Ti、2060、2070MQ、2070SMQ、2080SMQ),99.9Wh電池
優點:支持雷電3、100W PD、性能、體積極致,有多種高刷規格屏幕可選
缺點:屏幕只有1080P一種解析度;跟雕廠類似,還是售後網點、品牌認知
備註:GS66這一代更新算比較有誠意的,對比前代機型實用性更高,期待微星用GS66做一款AMD版本
AORUS 15G:
標價:10999-24999
規格:15.6英寸屏,1080解析度,刷新率(240Hz、300Hz)、高色域,重量2.2kg,CPU(i7 10750H、i7 10875H、i9 10980HK)顯卡(1660Ti、2060、2070MQ、2070SMQ、2080SMQ),94Wh電池
優點:屏幕出廠校色、X-Rite Pantone色彩管理,支持雷電3、性能配置、擴展性全面極致、機械鍵盤
缺點:根據顯卡不同型號複雜,屏幕只有1080P一種解析度;跟MSI一樣,還是售後網點、品牌認知
備註:AERO也算是經典硬核本,可能考慮到品牌認知問題,現在又把AERO的磨具換標+調整做了AORUS 15G系列,當然產品本身一如既往全面硬核
聯想拯救者Y9000K:
標價:10999-16999
規格:15.6英寸屏,1080解析度,144Hz+GSYNC、廣色域,重量2.25kg,CPU(i7 10875H)顯卡(2060、2070MQ、2070SMQ、2080SMQ),80Wh電池
優點:配置上限比Y7000高不少,而重量厚度反倒更輕薄,配置幾乎無短板、支持聯想的DDG雙模
缺點:為了避免跟Y7000衝突,CPU型號目前只有一款,屏幕也只有1080P一種
備註:如果有ZEN2 R9000的話。。。。
買完筆記本之後,還有哪些可以增強使用體驗的設備?
作為一名社畜,在公司主力工作設備就是筆記本+外掛顯示器,筆記本電腦辦公確實方便,但適當添置一些周邊設備確實可以讓整個辦公體驗更加出色,甚至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也整理了這幾年用起來感覺比較有用的一些筆記本周邊供參考。
1.外接顯示器:這個是個人強烈推薦的用法,如果你有固定位置長時間使用筆記本的話,外掛一個顯示器對辦公效率提升非常明顯,筆記本自帶的屏幕也不會浪費,剛好搭建雙屏,也接近了一些筆記本屏幕太差或者解析度不高影響辦公效率的問題。而且越來越多的顯示器有Type-C全功能口,輸出視頻的同時還可以給筆記本充電。
注意,除了常規參數以外,儘量選擇支架高度可調整高度或者支持VESA支架口的型號,儘量調高高度。
2.顯示器筆記本雙臂支架:也是強烈推薦等級,對比常規臺式機,因為使用形態問題,長時間使用下筆記本電腦對頸椎的壓力比臺式機更大,所以更要注意顯示高度的問題。個人以前一直都是筆記本支架+顯示器支架雙雙調高顯示高度,來緩解頭部頸椎壓力,最近半年因為辦公環境變動,筆記本沒用支架後都明顯感覺到頸椎不舒服。其實這類支架入門級的並不貴,使用美觀同時,增加便利性,也更保護你的頸椎。
非危言聳聽,醫生多次讓我注意正確辦公姿態
之前我也有推薦過,不過當時推薦的型號大家覺得貴,所以我也搜索了下,目前像樂歌D5F2 這種四百多就可以搞定雙臂+筆記本固定坐,618確實可以考慮下。
另外說明下,那種升降桌雖然也有一定的增高效果,但跟支架用起來還是有所區別的,特別是升高之後筆記本視角未必會符合合理的高度,所以同樣也是可以結合這種支架使用的。
3.散熱底座:因為產品形態問題,筆記本天生散熱難度就高於臺式機,特別是這幾年大家堆規格後,如果你的筆記本散熱壓力較大,特別是當移動工作站、遊戲電腦的話,添置一個底部有風扇主動送風的底座還是挺有必要的。
4.隱形筆記本支架:像mac這種進風口在筆記本邊緣的機型,主動散熱底座基本是沒什麼用的,所以也可以用類似普通增高筆記本支架通過墊高增加進風空間優化散熱。目前也有類似這種隱形筆記本支架,可以直接貼在筆記本底部,如果你不介意底部增加個疙瘩的話倒是可以看下。
5.內膽包:相比厚重傳統的筆記本包,個人平時更喜歡用這種筆記本內膽包,會更加輕薄,也比較好集中收納一些筆記本專門的配件(比如電源、轉接器、滑鼠等)。
這邊推薦個tomtoc的H13內膽包,這個內膽包個人也用了1、2年了,當時搭配MBP15用的,後來MPB15賣掉了我也捨不得給對方,因為這個內膽包實在太好用。主要內部保護緩衝設計比較好,外面有一層是專門收納筆記本配件的,然後還有一個隱藏提手,在一些不需要帶包的時候,這個內膽包就可以直接搞定筆記本攜帶,而且足夠緊湊不佔空間。
6.PD充電器:前面有提到,其實筆記本外出真正的重量還要算上電源重量,傳統DC電源不單笨重、醜、不好收納,而且跟其它智能設備幾乎無法通用,還好現在越來越多設備支持Type-C口充電,特別是一些低壓輕薄本,本身充電功率要求不高,對應的65W以內的PD充電器體積也可以做到很小,不怎麼佔用空間,所以搭配一個PD充電器可以完美改善你的出差體驗。
個人近期在用的就是這個MOMAX摩米士65W氮化鎵充電器,也是目前最火的充電器形態。重量只有118g,C口可輸出最高65W功率,有兩個Type-C口同時保留了一個USB-A口,保持兼容性,支持PD、QC、華為super快充和PPS多種快充協議,而且還是摺疊頭。出差在外多個設備一個電源搞定。
下面對比的是常規DC電源、舊款65W PD電源跟普通的手機充電器
7.Type-C擴展塢:macbook或者新XPS系列用戶基本必須的,個人用的是這種類似底座的擴展塢,剛好同時可以當筆記本底座,也基本覆蓋了所有可能需要的功能接口,目前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價格,不過多功能擴展本身也沒有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