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疫情以來,解鎖手機就成了我最不喜歡的操作,因為手機並不能識別戴上口罩的我。微博上一搜,和我同樣煩惱的不在少數,然而,當我們抱怨人臉識別在疫情面前成為擺設時,你可知道,有這樣一群人,即使是在正常時期,他們也一度無法享受這項並不新奇的技術。
「因為沒法錄入面部信息,它要我睜開眼睛,看著屏幕。」鄭銳一臉平靜地解釋道,他是一名視障人士,好在眼下這種尷尬已經是過去式了。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當天下午,在位於深圳南山萬象天地的華為全球旗艦店,鄭銳自信地給臺下的觀眾演示著如何錄入面部信息,在手機的無障礙模式下,他依照語音提示移動頭部,即可順利錄入面部數據。
這一天,鄭銳的身份是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無障礙培訓講師,我有幸旁聽了華為給視障人士準備的這場講座,才發現我以為熟練掌握的手機裡,還隱藏了這麼多我未曾注意的功能,就像網上常說的「感覺自己買了臺假手機」。
那些看不見、看不清的人,都是怎麼用手機的?
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視障人士可以藉助語音提示錄入面容信息。語音,正是他們在手機使用過程中的「導盲犬」。
(與會的視障人士通過屏幕朗讀使用手機)
開啟無障礙模式中的「屏幕朗讀」功能後,系統及主流應用的按鍵、信息,都可以被朗讀出來,將手機緊貼在耳邊,一邊聽語音提示一邊在屏幕上快速點按,是視障人士使用手機的「標準姿勢」,我注意到他們的手機大多安裝了微信、支付寶、淘寶、微博等應用,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只不過語音提示的語速多半快得驚人,對於聽力敏銳的他們來說,倍速才是正常速度。
事實上,在手機廠商對無障礙功能進行不斷優化後,視障人士不光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用手機,就連拍照也不成問題。
在無障礙模式下,打開相機後,取景框內是否有人臉、有幾個人,系統都會發出語音提示,在自拍模式下還會提醒用戶處於取景框的什麼位置,幫助用戶拍出想要的照片。
這些功能,你只覺得好玩,他們卻視若珍寶
藉助高清攝像頭和AI,視障人士不但能記錄這個世界,也能「看清」、「看懂」這個世界。
活動現場,鄭銳興奮地介紹了華為相機的「慧眼識物」功能,你可以直接呼喚語音助手小藝「幫我看看這是什麼」,也可以直接打開相機,在拍照模式下點擊左上角第一個按鈕,讓系統識別眼前物品甚至是品牌,就現場體驗來看,識別成功率相當高。
讓鄭銳開心的不僅是因為去超市購物時不怕買錯東西了,還因為他能夠更好地參與孩子的教育,教女兒識字、識物。
「我們有了孩子以後,怎樣去教育他們?那些書的字、圖畫和學習卡片,我沒辦法知道上面寫了什麼,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我了解上面的內容,不僅她可以學習,我也可以學習。」鄭銳說。
原以為只是用來識別花花草草和小動物的趣味功能,在視障人士手中卻如此重要,類似情況的還有EMUI 11新增的「AI字幕」。
對普通人而言,AI字幕的作用主要是實時翻譯外語,是追劇、聽演講的好幫手,而對聽障人士而言,AI字幕的語音轉文字、面對面轉寫功能,更是實實在在的溝通利器。
讓我沒想到的是,就連「華為錢包快捷付款」這樣的隱藏技巧,都能給視障人士帶來幫助,錄入不常用的指紋後,用戶可以在熄屏、鎖屏時快捷打開支付界面,用華為錢包裡設定好的銀聯或支付寶付款碼支付。
解鎖、打開應用、調出付款碼,或許節省的這些步驟、幾秒鐘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但對視障人士而言,「華為錢包快捷付款」帶來的便捷不是一點半點。而且,說實話,在今天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功能。
不止是給特殊人群的「無障礙」
或許看完上面的描述,感嘆華為在無障礙功能上細緻入微之餘,身體健全的我們並不會覺得這與自己有太大關係,但華為對無障礙的理解卻不止於此。
其實從廣義來講,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因某種因素在獲取信息時遇到障礙,比如手腳不便、受傷等,當然,還有我們年邁的父母。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約2.5億,老年人口還在不斷增加,連幼童都無師自通的手機,卻是老年人進入移動網際網路的巨大障礙。
在華為看來,雙手被佔用,不能操作手機,是為障礙,於是有了隔空手勢;上了年紀有了老花眼,是為障礙,於是有了屏幕放大功能;手機功能太複雜,父母難以掌握,是為障礙,於是有了布局簡單、圖標和字體更大、音量更高的簡易模式。
「我們做無障礙,不僅是幫助他人,其實也是幫助我們自己,」 華為消費者業務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劉小軍在活動現場說出了華為一直強調的願景,「我們的科技不想讓任何人掉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