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U是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美國大學協會)的縮寫,堪稱美國大學「精英俱樂部」,創辦於1900年。創辦會員包括14所大學,分別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芝加哥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學、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美國天主教大學和克拉克大學。其中前面6所大學是「常春藤」(Ivy Leaguer)私立大學,3所是公立大學,其他5所大學是私立大學。美國天主教大學、克拉克大學已退出AAU。
AAU成立時,美國的大學無論從質量還是規模都無法與歐洲的大學相比,所以眾多美國本科畢業生湧入歐洲,特別是德國攻讀研究生專業。另外,當時美國的高等教育是一種完全分散式(decentralized)的辦學模式,沒有統一的學術標準可循。「文憑作坊」(diploma mills)泛濫成災,一些非常差的學校(institutions)也自稱為「大學」(universities),並授予博士學位。由於擔心這種缺乏統一標準的辦學模式會傷害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芝加哥、約翰·霍普金斯、哈佛、哥倫比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5所大學的校長邀請其他9所大學校長與1900年2月在芝加哥大學共商大學辦學的標準問題。會議商定要制定系(department)、課程(course)、學院(college)以及學校(school)的辦學標準。這些標準最終被高等教育界認可接受,也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指南,以及1914年AAU對成員以及部分非成員大學進行本科教育認證的標準。德國的大學也利用AAU提供的成員名單以及質量標準決定申請德國大學研究生院的美國學生的合格性。這也是美國首次「輸出」大學辦學標準的案例,當然當時的這種「輸出」實際上仍然停留在「認可」的階段。(中國教育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於2015年10月走出國門,遠赴俄羅斯,對波羅的海聯邦大學的4個專業(應用數學與信息學、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物理與無線電、醫療護理)進行中俄聯合專業評估認證工作。這可以說是中國辦學標準的直接「輸出」,不僅對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有很大作用,實際上對完善中國高等教育的辦學標準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截至2020年8月30日,AAU有65所會員大學,其中38所是公立大學。加州大學的10所分校中有7所分校是AAU會員,佔所有會員大學的比例超過1/10。加入AAU必須獲得四分之三的成員同意。目前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科研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專業的數量和質量。指標體系包括兩部分。指標體系一是用來判斷大學整體科研和教育的規模和質量,具體指標包括:1.從聯邦政府獲得的科研經費:主要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研究經費,但不包括美國農業部和根據《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的規定按比例分配的研究經費。2.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或醫學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會員。3.教師獲獎、院士以及會員人數。4.成果被引數。
指標體系二是用來補充解讀大學的科研和專業教育的規模和質量,包括:1.農業部、州政府以及工業科研經費:這部分經費主要包括沒有通過競爭獲取的科研經費。2.博士教育:每年授予的博士學位數。把這項指標列入第二輪評審指標體系主要是避免給大學提供增加博士專業和博士學生的信息。3.博士後聘用人數:博士後教育在大學研究和教育活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所以評審委員會認為博士後僱用人數必須作為指標之一。但由於這項指標與研究經費的關係密切,而且大學自己填報的信息與聯邦政府科研經費的信息相比,缺乏大學之間的一致性,所以被列入第二輪評審指標中。4.本科教育:評審委員會對大學提供的本科教育專業進行審核,確定是否達到AAU要求的本科教育的標準。這些標準包括對本科教育的投入以及本科教育的成果。
除了定量指標外,評審委員會也會利用更多的質性信息來判斷大學的質量和發展狀況。
另外,AAU會員資格不是永久性的,評審委員會會定時對成員進行審核,如果有三分之二的成員投票通過,即可解除成員大學的會員資格。自從AAU成立以來,被解除成員資格或者選擇自動退出AAU的大學已屢見不鮮。2011年,具有102年AAU會員資格的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被取消會員資格,震驚美國高等教育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其醫學院不在主校區,研究經費不應該計算在大學的研究經費之中;二是其研究聚焦於農業領域,眾多研究項目不屬於同行評審的綜合性研究項目。也許這兩個原因都有其荒唐的一面,但還是有超過2/3的會員投了贊成票。
在目前的65所會員大學中,如果不計算創立會員大學,其他50所大學在加入AAU時已有平均94年的歷史。成立於AAU創立(1900年)之後的大學僅有9所。它們在成為AAU成員時已有平均50多年的歷史。其中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UCSD)是1982年加入AAU的。從1960年正式建校算起,UCSD僅用了22年時間就躋身頂級大學行列,成為AAU這個「高級俱樂部」的成員。除了作為創辦會員的芝加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在AAU成立時,分別僅有10年和9年的歷史外,UCSD是在加入AAU時辦學歷史最短的大學。這足以展示UCSD在短時間內的驚人發展速度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
加州大學創辦UCSD所追尋的「獨特性」(distinctive)發展理念是其在短期內成為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頂級大學的主要原因。UCSD的前生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的動物學家威列姆·裡特(William Ritter)、新聞巨頭E.W.思克裡普斯(E.W. Scripps)等於1903年創立的聖地牙哥海洋生物學會。這個學會也是思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前生。1910年西半球首家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喬治·思克裡普斯海洋生物實驗室成立。1958年,加州大學董事會在聖地牙哥成立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後來成為UCSD的科學與工程學院。同年,海洋研究所聘請了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哈德·爾利(Harold Urey)在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化學。所有這些工作為UCSD的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教育和研究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並確定了其「獨特性」研究的學科特色和高層次人才聘用的理念。由於大學創造了良好的用人機制和人才發展環境,UCSD先後吸引了1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任教,其中8位是在其加入AAU前來UCSD工作的,3位是在UCSD擔任教職期間獲得的諾獎。顯然,人才聘用機制和發展環境是UCSD在建校後22年就能戰勝近千所歷史悠久的大學,跨入AAU門檻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UCSD正式成立之前的1958年,時任加州大學校長的克拉克·可爾就派訪問團赴英國考察大學體制。訪問團受牛津和劍橋大學書院制模式的激勵,回美國後提議,UCSD應該沿用具有獨特性「學術和社交特色」(academic and social flavor)的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可爾接受了這個提議,並經加州大學董事會批准,構建基於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UCSD。到目前為止,UCSD共有六個具有半自治特徵的書院。這也是加州大學唯一沿用書院制模式的分校,也是美國為數不多的真正沿用「書院」制模式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UCSD的快速發展也受益於《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California Master Plan in Higher Education,簡稱《規劃》)以及加州大學的「系統」(system)組織和「共治」(shared governance)的管理模式。UCSD成立之際,適逢《規劃》的頒布。《規劃》確定了加州大學作為加州公立研究型大學的地位,排除了包括州立大學和社區學院在內的近百所公立大學對稀有資源的無序競爭,使州政府的有限經費得以合理利用,保證研究型大學有足夠的科研經費,當然加州的富裕資源是州政府能夠提供科研經費的堅強後盾。需要說明的是,如何合理利用經費仍然需要各分校之間的協調和平衡。加州大學校長辦公室(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COP)作為加州大學系統的管理機構,在這方面發揮了有效的作用。加州大學行政組織與學術委員會的「共治」模式對加州大學的發展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負責制定學術發展政策,不僅有利於調動教師參與大學治理,而且有利於這些政策的順利實施。UCSD自然是學術發展的受益者之一。
目前的UCSD已經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在校學生接近4萬,2019-20學年的經費預算大約為55億美元,在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 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以及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中的排名都在百強之內。UCSD所取得的這些成就,與其始終秉持的學術「獨特性」的辦學理念及其營造的良好人才發展環境是分不開的。
期待中國的南方科技大學和西湖大學也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來源 | 對話中美高教
編輯 | 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