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不讓拉姆悲劇再發生,法律應有更大作為

2020-12-06 央視新聞

11月20日傍晚,央視新聞的一條微博引發關注:「今年9月,四川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遭前夫潑油縱火,傷重不治離世。此前,她已在家暴中沉默隱忍了十幾年,離婚時曾以為『自己安全了』,卻再遭前夫威脅、施暴,多次報警也未能逃離悲劇……」很快,話題「拉姆曾曬離婚證說感覺自己安全了」衝上微博熱搜第一名。

作為一名網紅,拉姆以其燦爛微笑和背後的藍天雪山,吸引了數十萬粉絲的關注。今年9月,拉姆前夫在其直播過程中縱火行兇,悲劇令人震驚,媒體給予廣泛關注。事發兩個多月後的一條微博,卻在網絡上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原因在哪裡呢?

恐怕是拉姆的命運,戳中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自己安全了」,我們不難想像,在家暴中隱忍十幾年終於離婚的她說出這句話時,是怎樣的一種如釋重負。然而,以為將就此開啟新生活的她,卻因離婚惹來殺身之禍。這種反差讓人們感情上很難接受,忍不住要問「這是為什麼」。

這當然是極端個案,犯罪嫌疑人的偏執是案發重要原因,但我們不能因為它是極端個案而忽視其背後共性的東西。事實上,發生在已經離婚雙方間的暴力行為並不鮮見,拉姆的痛也是一些人曾經或正在經歷的痛,只是多數導致的後果不像本案這麼嚴重。如果這種暴力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它會產生一種可怕的「示範效應」,那就是一些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出於避免自己和家人遭受傷害的考慮,或許會選擇繼續隱忍。

「如果保護措施有力一些,拉姆有可能不遭此厄運嗎?」這樣的追問太過沉重,卻無法繞過。就拉姆案這一個案,我們或許無法給出明確答案,畢竟某一個案是否發生,要受不少偶然因素制約。但如果保護得力就能減少暴力發生,卻是一定的。

保護,一是當事人及其親屬的自我保護。「如果不愛,請別傷害」,如果每個人都能理性看待婚姻、理智對待離婚,已經離婚雙方間的暴力本不會發生。但現實卻是一些人難以理性、理智,這是悲劇發生的根源。一旦碰到這樣的婚姻對象,當事人應做好防範,避免意外發生。特別要提醒的是,近年來,司法機關對正當防衛的認定,突出了對被侵害人的保護。尤其是,對於有行兇等行為的不法侵害人,公民防衛造成其傷亡的,不屬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做好防範,用足用好正當防衛規定,對自己是一種有效保護,對不法侵害人則是一種有力制約。

而在國家保護層面,應進一步發揮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作用。2016年3月,反家庭暴力法確立了人身保護令制度,對於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立法規定明確的是原則,尚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引。就拉姆案而言,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離婚後的她能否申請人身保護令?司法實踐中,有的地方法院在當事人離婚後作出人身保護令,但由於立法不明確,也有地方對於離婚後申請保護令持否定態度。今年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提交《關於提升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施實效的提案》,建議明確將前配偶、前姻親、戀愛、同居等特定身份關係人納入人身安全保護令適用範圍。

另外,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也有完善空間。現實中,法院的執行能力有限,無法對申請人採取全天候全方位的保護。而反家庭暴力法雖規定了公安機關、居委會、村委會應當協助執行,但如何協助也缺乏具體操作規則,很難發揮聯動效應。進一步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執行制度,不讓侵害人有可乘之機,同樣勢在必行。

當婚姻出現問題無法繼續,告別過去走向新生活,對雙方都是負責任的選擇。然而,對一些人來說,由於對方性格偏執、觀念陳腐等原因,「安全離婚」竟成了奢望,甚至為此付出健康、生命的代價。拉姆的悲劇讓人痛心,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讓這樣的悲劇再上演。

(文丨特約評論員 李曙明)

(編輯 張慧彬)

相關焦點

  • 拉姆的悲劇,不在於父親太懦弱,不要再指責他了
    有人認為,拉姆的悲劇是因為其父親過於懦弱。不需要去譴責拉姆的父親如何,因為這是屬於拉姆個人家庭的道德結構。但人們卻可以在這樣的事情中,認清一點:暴力行為首先是法律約束,但在家庭中發生了暴力事件,法律沒到場之前,男性親屬和其他親屬或許有能力強勢地改變一些事情。
  • 法律與社會的難言之隱:以拉姆案一窺家暴困境
    在拉姆被燒傷致死之前,前夫也曾多次對她施暴。拉姆嘗試了所有她能夠想到的辦法,包括報警和離婚。但最終還是沒有逃出施暴者的魔爪。拉姆事件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爆炸式的效應,家庭暴力的話題成為了社會輿論新的聚焦點。我國曾於2016年推出過反家庭暴力法,但此次事件卻反映了該法在落實方面存在的問題。拉姆的悲劇並不是今天才有,只是今天才被我們重視。我們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呢?
  • 拉姆葬禮今日舉行,這場悲劇讓人深思
    這個事情發生後,很多網友一致要求,應該判處他的前夫火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也體會一下被活活燒死的感覺。雖然法律上不會這樣判也不會這樣做,但大家的要求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他前夫罪大惡極,死不足惜。我不知道最後法律會怎麼判決這個人,我也希望,他能死。一命抵一命,用你的一條爛命去抵一條寶貴的生命,雖然不值,但也無奈。
  • 拉姆被前夫燒死的熱搜,不該被淹沒
    拉姆一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山藥,她跟著父親不論暴雨或是日曬,都不曾停下上山採藥的步伐。 但無論何時何地,吃得再差,生活再艱難,她都永遠掛著笑容。 這種發自靈魂深處的樂觀,不做作不浮誇,使她逐漸獲得網友喜歡。
  • 熱評丨拿什麼保護你,我們的孩子
    不讓未成年人進入這樣一個場所,避免其陷入危險境地,是工地施工方的職責。所以,哪怕4名孩子是主動進入工地而非受人強迫,沒人阻止本身也暴露工地監管的稀鬆,坐實施工方重大事故責任,其中不排除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與河南原陽悲劇相比,安徽郎溪悲劇的事實更清晰一些。雖然侵害原因警方暫未透露,但「12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的核心信息已明確。
  • 女網紅被前夫潑汽油燒到焦黑:枉縱惡魔,是悲劇發生的根源
    而讓青鋒納悶且非常不解的是,女網紅在自己遭遇家暴,甚至自己姐姐遭遇渣男打傷眼眶的時候,為何不報警?還是報警後,沒有被警方及時處置,才有了最終被潑汽油燒到焦黑的悲劇發生?這個被稱為女網紅的女子叫拉姆,是一位藏族女子。據說,在拉姆自己的抖音帳號首頁寫著:「我不是不喜歡大城市的生活,但是為了陪在爸爸身邊,所以我就靠山掙錢。」
  • 蹭「拉姆悲劇」熱度宣傳新劇,別蘸著「文化」吃人血饅頭
    據報導,10月6日,東莞玉蘭大劇院微信公眾號「東莞玉蘭大劇院」在為該劇院的新劇目宣傳而推出一篇題為《拉姆為前夫所燒,而我只為你燃燒》的文章,引起眾怒。網友指責該劇院蹭死者熱度,逝者屍骨未寒,這樣的錯誤實屬不該。「冷血」「玉蘭大劇院竟然蹭這個熱點,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 被前夫縱火燒傷去世的拉姆曾曬離婚證,說感覺自己安全了……
    @中國新聞網  從今年3月到6月,拉姆兩次離婚、並向當地婦聯求助,她和家人也多次報警。但拉姆最終沒能逃離悲劇的結局。  今年9月,四川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遭前夫潑油縱火,傷重不治離世。
  • 被前夫燒死的拉姆,錯在哪裡?
    悲劇裡,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個體;然而縱觀整個悲劇的發生,每一個悲劇的脈絡又如此相似。2009年,北京26歲的姑娘董珊珊被丈夫打死。董珊珊的朋友及父母透露,董珊珊不僅長期被毆打,還被丈夫逼迫夜晚脫光衣服扒在客廳無窗簾遮擋的落地窗上,用強光照著,這種人格侮辱長達2個小時。董珊珊生前存在8次報警記錄,有4次是她主動報警。
  • 央視熱評:9歲兒童限制消費令被解除 司法不應背離法理人情
    來源:央視原標題:熱評丨9歲兒童限制消費令被解除 司法不應背離法理人情日前,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法院執行人員對一名9歲兒童採取限制高消費的執行措施,引發廣泛關注。根據法律規定,以繼承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是繼承人的義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並未將未成年被執行人排除在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限制高消費,不等於給陳蔓貼上「老賴」標籤。「老賴」特指那些有錢不還的「失信被執行人」。
  • 被前夫縱火燒傷去世的拉姆曾曬離婚證,說感覺自己安全了……
    今年9月,四川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遭前夫潑油縱火,傷重不治離世。此前,她已在家暴中沉默隱忍了十幾年,離婚時曾以為「自己安全了」,卻再遭前夫威脅、施暴,多次報警也未能逃離悲劇……△拉姆心碎!前夫潑油縱火致拉姆身亡拉姆生活在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
  • 回顧拉姆案:女網紅遭前夫澆汽油焚燒,死纏爛打很丟人
    案件回顧前段時間,有條新聞登上熱搜並引起了大批朋友的關注。網紅拉姆在家中直播,突然其前夫唐某破門而入,將大量汽油潑灑到拉姆身上並點燃,造成拉姆身體大面積燒傷。經過半個月的搶救與治療,醫生們雖然用盡全力還是沒能挽救拉姆的生命。拉姆不幸離世後不久,當地檢察院對其前夫唐某批准逮捕。
  • 拉姆死了,家庭的暴虐何時休止?
    十年前與十年後發生的人間悲劇何其相似。在這種無休止的暴虐和以死自決中完結生命,這真是人生的悲劇和生命的悲涼。然而,當我們反觀這一樁樁悲劇,是否能在這一過程中有一些解決之道? 拉姆被丈夫家暴,多次報警而當地警方介入多次調解,但境況並無改觀。
  • 9歲兒童被限制高消費,央視熱評:司法不應背離法理人情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限制高消費,不等於給陳蔓貼上「老賴」標籤。「老賴」特指那些有錢不還的「失信被執行人」。根據司法解釋,被執行人為未成年人的,不得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而陳蔓只是被限制高消費,並未納入失信名單。但這一事件卻引發網友高度關注,法院複查撤銷限制消費令。在看到法院拿出行動、知錯必改的時候,我們還須追問:限制9歲女童高消費,究竟錯在哪裡?
  • 被前夫燒毀的拉姆
    拉姆告訴卓瑪,唐某還帶著兩個孩子去了河邊,威脅拉姆,不復婚就帶著孩子一起跳河。在卓瑪看來,唐某捏住了拉姆的死穴,對於一個母親,這種威脅幾乎是無法反抗的。撰文丨張月編輯丨糖槭出品丨騰訊新聞縱 火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拉姆此刻會在山上挖羌活。
  • 搶救16天的拉姆還是走了,生活中還有多少被家暴的拉姆需要警醒
    安嘉和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陰影,大人們在管不住孩子的時候,說一句「不聽話,安嘉和來了」,孩子們嚇得老老實實。可見家暴行為給人帶來的影響是多麼巨大,生活中,因為家暴產生的悲劇也時有發生。她經常遭到丈夫的毆打,兩個人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們選擇了離婚,可是之後丈夫又後悔了,拉姆經不住他的糾纏和威脅,也為了兩個孩子,兩個人又復婚了。可丈夫並沒有改掉以前的毛病,兩個人還是經常吵架,家暴還是會發生,兩個人最後又離婚了。
  • 央視熱評丨香港「本土恐怖主義」為何抬頭?
    港島總區刑事總部已表示會盡一切能力調查及緝捕涉案疑犯,同時因為過去發生數次寄至警方的信件裡藏有可疑粉末的情況,警方不排除這些案件有關聯,會全力跟進調查。這裡有一個背景需要強調一下,香港警方近日打擊黑暴行為的力度加大。上周六(18日),警方拘捕包括「禍港四人幫」成員黎智英、李柱銘等在內的15名亂港分子,重創泛暴陣營。
  • ...說法律丨面對觸目驚心的家暴事件,婚姻中的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隨著拉姆的不幸離世,網絡出現了一個新詞條:#拉姆法案#。被觸動的網友們紛紛呼籲「我們需要拉姆法案,讓施暴者付出應有代價」等等。其實像拉姆前夫唐某這種極端的施暴者,遠遠超出了家暴的範疇,而是涉及到故意殺人犯罪。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 完美受害人拉姆去世,殺死她的不只是前夫
    撰文丨張月編輯丨糖槭出品丨騰訊新聞 穀雨工作室拉姆可以訴苦的人只有姐姐,但卓瑪記得,只有實在瞞不住的時候,拉姆才會簡單跟自己講講發生了什麼。「她知道我們家裡面沒有可以靠的人,好多事情她就不說,只有她自己明白有多苦。」說到這一段的時候,卓瑪捂住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