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記者 李藝蘅 宋經緯)最近,積壓兩年的電視劇《上陽賦》終於與觀眾們見面了。其中章子怡、周一圍、于和偉、趙雅芝等眾多實力派演員同臺飆戲,一經播出就廣受討論。有些觀眾對 38 歲的章子怡出演 15 歲少女頗具微詞,也有部分觀眾認為,真正的"敗筆"在劇情,"全員戀愛腦"的故事設定讓整部劇看起來就像是一部瑪麗蘇劇。
版本一
"瑪麗蘇神劇"讓人看得腦殼一暈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上陽賦》前幾集講了什麼,大概可以說成"我是上陽郡主,太子和三皇子都喜歡我,可我喜歡三皇子,一番變故之下,我最終嫁給了戰功赫赫的豫章王。"
早在開播之前,預告片流出,郡主王儇的華麗裝扮,斡旋於朝野的蕭綦,宏大的歷史題材,都讓觀眾以為這是一部權謀大戲,但真正開播後,很多觀眾都有統一感受:這不就是部瑪麗蘇劇嗎?
《上陽賦》改編自寐語者的熱門小說《帝王業》,講述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郡主王儇,從不諳世事的少女成長為深謀遠慮、胸懷天下的皇后的故事,原著是標準的"大女主"網文套路。電視劇也基本走了原套路,前幾集大多把重點放在了帝王家的暗地爭鬥上,郡主愛子澹,子澹愛郡主,而壞人從中阻攔,少男少女們一下慌張失措。
△王儇及笄禮
"感覺裡面每個人物都傻傻的,郡主傻傻的,皇后傻傻的,連皇帝都不太聰明的樣子""出身寒門的豫章王蕭綦,怎麼談起戀愛來這麼油" …… 雖然不排除同類作品過多,觀眾要求變嚴格,但劇中人設定陳舊,故事情節平庸,甚至讓有些觀眾感嘆可惜了這群好演員。
版本二
"最坎坷"電視劇:幾次易名,積壓多年
《上陽賦》作為章子怡跨界電視劇的首秀,從 2017 年秋天官宣籌備之時,就備受期待。4 年間,幾經易名,從《帝王業》到《帝凰業》《江山故人》,再到現在的《上陽賦》,吊足了觀眾胃口。
《上陽賦》立項之時正趕上"大女主劇"的火爆期,當時螢屏上的熱門劇還是《延禧攻略》《如懿傳》,但之後播出的《清平樂》《天盛長歌》等劇都沒能收穫預期的回報,古裝權謀劇、實力演員的演技保障加上女頻網文大 IP,並不再是收視良藥。若是沒有中間的曲折經歷,或許《上陽賦》還能獲得更高的熱度。
除了片名的變更,劇集也有了一定的"瘦身"。現在播出的《上陽賦》總集數也由原來的 80 集,縮減為 68 集,劇集的縮減也讓不少觀眾長舒一口氣,"現在的電視劇動輒就七八十集,很多還是注水情節,《上陽賦》集數變少了,倒也是件好事。"
版本三
豪華陣容 + 電影質感,製作精良有目共賞
雖然劇情傻了點,但是這部劇的電影質感是毋庸置疑的,質量從未掉線。《上陽賦》精良的製作有目共賞,撲面而來的電影質感也讓它慢慢收穫粉絲。
據了解,該劇從導演、攝像,到美術、武術指導等皆是業內翹楚。其中,導演侯詠,稱得上是張藝謀的"御用攝影師",兩人曾合作《我的父親母親》《英雄》等電影,他還曾與汪俊共同指導電視劇《如懿傳》等。攝像指導由菲利普 勒素、杜傑、高虎擔任,其中菲利普 勒素曾任《一代宗師》的攝影師。美術總監韓忠曾負責《十面埋伏》《如懿傳》等影視劇的美術創作工作 ……
有觀眾看出,《上陽賦》對於視聽語言的運用很是講究,無論是表現皇帝威嚴的鏡頭,還是戰爭及生活場景不同影調的使用,都塑造得極為妥帖,這得歸功於劇組的幕後班底,他們是整部劇質感的保證。
(圖源:電視劇《上陽賦》截圖 編輯 魏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