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陳繹曾《文說》:「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意思是說:凡文章的立意,初次的立意取向屬於陳舊的說法,第二次想到的立意雖然適當,也都不用。多次立意比較後,哪怕花一番的功夫,也要力避老生常談,人云亦云的表述,這樣才能求新求高求深,以達引人入勝的地步。
古人大文學家告訴我們文章的立意不是技術的問題,也不是技巧的問題,而是一個作者的思想境界與認識事物能力差異的問題。立意是否正確會直接關係到作文的成敗,立意是否新穎、高遠、深刻是拉開作文檔次的一個關鍵點。
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立意有這樣的要求:寫作時要考慮到不同的目的和對象,做到感情真摯動人,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鼓勵成長中的孩子要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準確捕捉到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從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立意要求去解讀,不難發現常聽說的「文如其人」就是那麼一回事。原來寫作就是寫心。寫心就是立意。寫作要想立好意,就必須有努力上進的生活態度,注重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質,樹立遠大的志向。還要善於深入地觀察、分析、思考生活中的人與事、物和與現象。
立意,到底有沒有好的方法?有!寫作立意的精妙技巧在於以小見大,出奇制勝。
立意的精準奇妙,有一個基本要求:準確與鮮明;有一個較高要求:深刻與新穎。
所謂準確與鮮明就是要求能宏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不能有灰色、消極甚至錯誤、反動的言論。一篇文章要反映一種積極的、健康的思想,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對讀者要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所謂深刻與新穎就是就是要能透過現象挖掘出本質性的東西,要能在常人的觀點或說法上再進一個層次。立意是否有深度,直接關係到文章的成敗。
寫作往往有一個前提條件,不是命題,就是半命題;不是話題,就是材料作文。總之閱讀題目要求與審題後,在下筆前要從多種層次、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選擇題材,提煉主題,安排情節結構,確定表現形式。即寫什麼,怎麼寫,為什麼要寫。
所謂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面對同一事物或同一材料,人們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而只有善於思考的人,才能有新奇獨立的感受和心得。例如,同是看賽跑,人們總是讚美跑在最前面的人,嘲笑跑在最後面的人。但是魯迅先生卻讚美「那雖然落後而非跑至終點不止」的人。他把著眼點放在「不恥最後」者身上,發掘出他們身上的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
有的作文話題角度比較狹窄,涉及的範圍相對較小,要想使自己寫的作文變得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就得藉助聯想,通過想你跳出原來的小視野,小框框。以新的想法,突破認知的局限,以達思想的深度。
以小見大法,真正在於「小題」大作,小題大作就是以小題材表現大主題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來似乎很平常,但卻包含深刻的意義,只要善於透過現象發現本質,把小題材放到廣闊的社會及歷史背景前面展開,深入挖掘,開拓新的見解,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陽光輝」的藝術效果。
要想做到作文多層次多角度的立意,平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1. 豐富生活閱歷、拓寬知識面;2.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3. 關注社會熱點問題;4. 勤於思考;5. 多角度思考問題。
舉一個例子:一隻手。
多角度思考:整隻手、 指頭、指間、手背、手掌、手腕
【角度一】整隻手
【構思】 「勞動創造世界,雙手扭轉乾坤」 。這隻手怎樣才會變得有力量?五指分開是分力,五指併攏成合力;五個手指屈曲向掌心 ,又聚成了一種強大的向心力 。
【立意】 五指併攏握拳,團結起來力量大。
【角度二】 手指間
【構思】 「獨木不成林」,「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的手怎樣才能變得靈巧、能幹 、會做?這就在於五個手指互相配合,親密合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工作,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這種友誼 、團結、協作的精神。
【立意】事情要做好,五指配合少不了。
【角度三】 大拇指
【構思】大拇指是五個手指中最粗、最短的,比不上其他手指纖細好看。但許多操重的工作多要勞煩它,其他手指的活動也靠他帶頭和管理。大拇指就像一個長相醜陋的人,雖然其貌不揚 ,但他有自己的長處,有自己的內涵 ,有自己的重要作用。
【立意】 拇指形醜作用大,談「美與醜」
【角度四】 小指
【構思】小指很小、很細 、很笨,甚至沾滿了汙泥,但它總還是我們手上的一個指頭,和我們筋骨連在一起,所以,不要嫌棄它 ,而要愛護它 ;十個指頭有長有短,小指雖小,但缺少了它,我們會有一隻完美的手嗎? 小指雖小,但有很多細小的活兒卻怎麼也離不開它呢!所以,小指應自尊,自信 、自強。
【立意】小指莫自卑或要愛護和幫助弱者 。
【角度五】 手指的「合作」和「分讓」
【構思】 五個手指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作用,但它們不可能事事都一起動作。當某些手指工作時,其它手指就自覺地避讓,這種精神和風格不是值得讚揚的嗎?
【立意】
別人只能給你指明方向,至於怎麼走,應該自己選擇;有時你我都沒有錯,只是我們之間缺乏理解;不同的人可能有共同的目標,但是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方法,不能踩著別人的腳印走;我們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學習別人的方法,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創造出自己的方法……
你看了本文是否明白了作文中若要擁有出眾的立意,你得必須改變原來的定勢思維的習慣,學會多層次角度思考作文的立意問題,培養敏捷的發散思維能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