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承認,這部動畫在18年開播之際我看了一集便棄了。已經被玩爛的娘化與偶像元素,再加上本身屬於CY為推廣手遊而做的宣傳動畫讓當時的我咬定這是一部媚宅的萌豚作品,但在最近補完之後,真想拍死當年沒選擇追番的自己。這部動畫便是《賽馬娘Pretty Derby》。
《賽馬娘》在B站上有700多萬的播放,這個人氣其實算不上好,目前隨便一部新番都可以吊打,但是評分卻高達9.6分(僅比獸娘動物園1低0.1分),足以說明其實力。如果你和我一樣因刻板印象而錯過了這部佳作,值得一補。下面將介紹一下我對這部作品的直觀感受與評價。
一、觸碰心靈,熱血沸騰
這個評價不是指芳文社那種"猛男必看",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令人熱血沸騰。在看完整部動畫後最讓我意外的是披著"娘化"、"偶像"外衣的《賽馬娘》本質上是運動競技類番劇。而觀眾在看番的時候也會有如同看田徑比賽一樣的緊張感,彈幕的精彩程度足以證明這一點。
同時,優秀的動畫演出使馬娘勝利時的欣喜與失敗時的遺憾令人感同身受,直擊觀眾的心靈。這麼說也許有點抽象,我舉一個例子:當你看到第9集神鷹在凱旋門賞敗給望族後與主角通電話,喜悅的聲音逐漸轉化為哭腔,無限的悔恨與不甘濃縮成一句"世界……明明就在眼前了"的時候,你就能明白我說的"觸碰心靈"的意思。
二、考據黨狂喜
娘化IP一般都會對原型進行考據,但《賽馬娘》的考據簡直到了瘋狂的程度。先說畫面表現的還原。由於劇情中的比賽源於真實歷史,動畫裡的一些運鏡都是參考了真實的賽事錄像,所以有些鏡頭驚人的一致。
其二是解說的還原。如果你在B站上就能搜到真實賽事的對比視頻,你會發現馬娘的比賽不止節奏和畫面一致,連解說的臺詞都是還原的,甚至有時候動畫臺詞還能和真實賽事解說同步。下圖"望族追上來了"被重複說了三遍,很多彈幕表示疑惑,事實是當時的賽事解說員激動地說了三遍。(參考:av23744629)
其三是人設的還原。也許由於《賽馬娘》的原型都是具有性格的動物,所以相較於娘化無機物的IP更容易樹立人設。比如動畫第10集星雲天空被推著入閘就是還原的1999年秋季天皇賞的時候,原型馬花了五分鐘才肯入閘的場景。一方面還原歷史,另一方面又把她慵懶的萌屬性很好地表現了出來。
三、眾望所歸的魔改
"魔改"一詞一般是被觀眾忌憚的,在動畫圈子裡,製作組一旦對原作進行魔改,稍有不慎就會被原作黨口誅筆伐。如果是改編自真實歷史的動畫就更是如此了。但《賽馬娘》動畫對歷史的魔改不止沒有被噴,甚至一眾馬迷還拍手叫好。
動畫最主要的魔改有兩處,一處是第5集,製作組改變了比賽結果。關於這處改動B站評論區已有大佬作出解釋,這裡不過多分析,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住神鷹實力的噱頭。對這段魔改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而最為人稱道的魔改當屬第7集,一集便足以封神。動畫改編的精妙之處在於如果你沒查史料,會被純粹的劇情所感動。而如果你查了史料,會揪心於無聲鈴鹿奔跑時的每一步,並對最後製作組逆天改命感到由衷的欣喜。再一次證明這部番劇確實能"觸碰觀眾的心靈"。
四、宣傳的影響力
我不知道CY是不是想騙死宅的錢去賭馬,但是《賽馬娘》企劃對於向青年群體宣傳賽馬文化這一點還是做到了。大部分看完動畫的觀眾或多或少都會去查查馬娘原型的相關事跡,而採取這個行為並不只是因為對角色的熱愛,更是在此之上有真真正正地被動畫中的事跡所感動。至少在這一點上,《賽馬娘》比起其他亂編的娘化動畫要強得多。
五、跨媒體企劃的局限性
《賽馬娘》動畫的成功得益於它是一個跨媒體企劃,但敗也敗在這上面。《賽馬娘》企劃本身還是以(不存在的)手遊為主體,所以動畫中許多設定顯得多餘。最典型的就是當初第一集把我勸退的live,動畫中叫做"勝者舞臺"。
有一說一,這個東西改為領獎臺一點毛病沒有,而且這個東西在第一集出現後直到最後兩集才再次登場。我不討厭偶像元素,只是如果有人和我一樣在當時因為這個元素誤解了動畫的定位從而錯過了這部佳作屬實可惜。
最後做個總結,作為一部為(不存在的)手遊打廣告的宣傳動畫,《賽馬娘》動畫可以說完美甚至超額地完成了這個任務。雖然有許多細節改編不盡如人意,最終的結局也都在意料之內,但能帶給觀眾感動,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對於另一個文化圈的喜愛,這就足以證明《賽馬娘》是值得一看的好作品。最後補充一句:0202年了,手遊呢?
你對於《賽馬娘》作何評價?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