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蘋果第一代AirPods已經是2016年的事了,4年過去,將「真無線藍牙耳機」這個產品硬生生的帶火了!藍牙耳機從以往那種碩大的「單耳造型」,改進到了現在小巧的兩個耳機+一個充電收納盒的TWS耳機!
現在,真無線藍牙耳機可以說已經完成了「便攜、方便」的使命,該朝性能優化、音質優化方面來發展了。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句話:「藍牙耳機聽個響」?
這是因為,藍牙耳機根據不同的音頻編碼格式,在傳輸過程會丟包。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要從藍牙傳輸過程說起,在我們使用藍牙音頻設備時,像是手機、PC、電腦、switch、applewatch、iPhone、平板等會對我們所要播放的音頻進行即時編碼,然後編碼成數位信號經由無限藍牙傳輸到耳機,耳機再將接收到的數位編碼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
為有利傳輸,數據會有損壓縮,所以耳機上聽到音樂已非當初的原始音檔。藍牙傳輸音頻編碼因為各家廠商技術差異,從藍牙傳輸流量來看,分別是SBC < AAC < aptX < aptX HD < LDAC。LDAC是Sony自行開發的藍牙音訊編碼技術,但目前僅限在Sony自家產品上使用。
高規格的藍牙音頻編碼格式,以高品質的音頻壓縮技術取得較好的音質,像是藍牙音頻編碼技術中LDAC,aptX,aptX HD等較接近CD的音質,AAC次之,SBC則是基礎一般的編碼格式。不過也要注意音源端設備(如:手機、PC、PS、電腦、switch、apple watch、iPhone),也要支持高品質的音頻編碼才行。
目前iPhone系列支持到AAC,SBC;Android手機依規格支持到aptX,aptx HD,aptx Low Lantency;Sony系列手機則多增加LACD部分。
不說真無線藍牙耳機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單純的從耳機的音質來看,也有許多決定要素,簡單來說主要分為兩大方面。
第一方面,由硬體組成。第二大類,音樂聲波表現成果。今天大鵬重點和大家說說硬體對耳機音質的影響。其實,耳機的音質與耳機的組成結構,如發聲結構、驅動單元、DAC數位模擬轉換器,再來就是其表現出來的幾個特色,如:敏感度、阻抗、響應頻率等等。以下我們分項論述之。
1.耳機發聲結構
耳機的發聲結構是一個很難進行比較評比的項目,舉例說明,例如:足球隊裡面有很多要價超貴的明星球員,卻不一定每年拿世界大賽冠軍,反觀,有些小隊伍,團隊合作佳,互相磨合後,整體戰力強,這樣的情況下,反而拿到的世界冠軍。
我們想要表達的是耳機的聲音並不會因為某一個組件就變得很好聽,而是要整體來看其發聲結構產生的聲音共鳴好不好。
常常我們會看到產品的文案裡面說明:使用高通aptX頂級晶片、採用業界最輕石墨烯單體、動圈/動鐵單體……看起來相當厲害的文字說明,這樣的說明,就是掉入我們一開始舉的例子裡,光靠單一要件,很難評斷它的聲音好或不好。
那麼好的聲學結構耳機要怎麼挑選呢?
說真的,光用看產品規格的方式,是沒有辦法了解的。只能說利用品牌力度,來做一個差異的比較,例如那些專業做耳機的品牌,比如老牌的Jabra、鐵三角、Apple、Sony、Bose、JLab、Sennheiser的耳機聲學結構應該就算不錯的。另外,最近兩年,國產也湧現出不少專業在聲學領域的發燒品牌,其中最大的「黑馬」就是JEET了,它擁有騰訊的投資背景,專注技術研發,有著「靠技術吃飯」的稱號,吸引很多明星、網紅自髮帶貨!
除了品牌做背書,耳機的音質好不好,還是要靠現場試聽的。
2.驅動單體
引用百度耳機介紹的基本原理來說明就是——「通常而言驅動單元的直徑越大,耳機的性能越出色」。就我自己實際測試好幾款真無線耳機的結果也是這樣,在其他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耳機的驅動單體越大,音效越好。
但也不是說驅動單元大就一定越好,只能說它越有能力去表現得很好,當然如果是音效品牌起家的耳機,相信在大驅動單元的加持下,音效的表現一定會比較優異的。同理,如果你選擇的耳機不是大廠,你又想要求很好的音效的話,那麼請你了解一下這組耳機的驅動單元大小。
音效的優異除了靠驅動單元大小,驅動單元的設計也會有所影響,最常見的為動圈和動鐵,所以如果你對音效特別在意的話,大鵬建議實際試聽後,再做出決定。
TIPS:動圈動鐵的比較
動鐵耳機易於驅動,比動圈還要靈敏,不論是聲音細緻度還是解析力皆表現比動圈耳機好。此外,動鐵單元的製造技術與組成比較複雜,成本較貴;而且動鐵單元的結構特性導致低頻表現不及動圈,所以有些設計出現了專門處理低頻的單體,有助於改善低頻的質感。
動圈結構的低頻表現佳,聲音低沉厚實、動聽且自然,且因為技術很成熟,所以生產成本較低。動圈耳機體積通常較大,無法輕鬆放入耳道內。然而,動圈單體的分析力、層次感及聲音密度等各方面均略遜動鐵耳機。
最後我再給大家一個建議,因為真無線耳機多為入耳式設計,噪音隔絕是影響音質的一大重點,若耳機與耳朵不夠緊密貼合,就容易有聲音洩漏的問題,不只影響旁人觀感,也會導致聽感不佳,建議配戴時,儘量挑選最符合耳型的耳塞(當然廠商若有附贈越多耳塞、耳掛等輔助配件越好),使用上也會更舒適、穩定。
3.DAC數位模擬轉換器
在藍牙耳機音訊的傳遞是「數位信號」,加上藍牙的頻寬限制,傳遞時都須經過「壓縮」的動作,耳機在接收到壓縮到的數位音訊後,必須有晶片將它「解壓縮」,還原成正確的「數位信號」,然後再透過DAC數位模擬轉換器將聲音透過驅動單體發出優美的音樂出來。
這一個數位轉模擬的過程,是耳機廠的商業秘密技術所在,通常我們市面上看到的耳機晶片、驅動單元、組件……等,一般耳機廠商,上下遊的供應鏈都可以買的到,但是DAC要做得好的話,是要耳機大廠的商業機密,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看到規格不是很好的耳機,但是其聲音表現得非常好,所以買耳機單看規格不準,就是因為這個DAC的功力。
在有線耳機的時代,如果你想要有好的音質可以買一個好的DAC,然後在接上有線耳機,DAC等於是一臺音響的擴大器,有玩過擴大器的玩家一定知道,擴大器如果夠厲害,喇叭的音效表現絕對是如虎添翼。而在真無線耳機的世界裡,擴大器的DAC已經做在耳機主體裡面,而喇叭就相當於耳機的驅動單體。
4.敏感度(Sensitivity)與聲壓(SPL,Sound Pressure Level)
靈敏度表示電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的效率。聲壓(SPL,Sound Pressure Level)是測量靈敏度的方式,通常為每毫瓦SPL的分貝表示(儘管對此沒有絕對標準)。市面上大多數耳機在85 - 120 dB SPL / mW的範圍內。
大鵬在這裡提供一下基本環境音數據給大家參考,正常的城市交通環境音量約為80dB,人類大聲喊叫聲為105dB,飛機噴氣式起飛為130dB,被認定為噪音的限制值為約為120dB,而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報告說明,長時間暴露於超過85dB的SPL會導致聽力下降的危險。一般來說靈敏度越高越好。
5.響應頻率
頻率響應表示耳機可以顯示出音頻頻率範圍。以赫茲為單位,數字越低表示低音會越低;數字越高表示高音可以越高。大多數耳機大約都是20-20,000Hz的頻率響應,與人耳的頻率響應相匹配。例如,如果你想要大量低音,則應尋找支持低低音頻率的耳機。
一般人類的聽力約20 - 16,000 Hz之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到的頻率會越來越少,太高或太低都沒有辦法聽清楚。
等級越高的耳機,響應頻率做的越廣,但是一般性的耳機,就是以20-20,000Hz為主要響應頻率範圍。
除了音質,藍牙連接也不能忽視!
真無線耳機因為多兩耳間的無線連接,所以在連接穩定度上更需慎選。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最新藍牙版本分別是2014年發表的藍牙4.2以及2016年發布的藍牙5.0,這兩個規格其實都是目前較成熟的技術與規格,所以如果是藍牙4.2規格以上,基本上都還算是穩定的產品,在配對及延遲上的表現,藍牙5.0會較好一些。
但是真無線耳機在傳輸上,仍較傳統藍牙耳機複雜,建議跳過4.2的藍牙晶片,選擇藍牙5.0以上,同時建議選擇大廠品牌的晶片,選擇Apple、高通、博通、瑞昱、絡達、恆玄、卓榮等大廠晶片,這些晶片廠都是上市上櫃公司,同時在晶片業裡面也超過10年以上的經驗,在穩定性上,是值得信任的。
因為藍牙有其規格,晶片有其等級。但是大多數的人是不會知道原廠是採用什麼樣的晶片,所以一個簡單的方式來做區分,那就是品牌,如果你是購買有品牌的產品,基本上,不管是藍牙4.2或是5.0,大多數的品牌耳機商還是會顧好自己的品牌名聲,採用穩定度高的晶片;如果你購買的是沒有聽過耳機品牌,那我們會建議你選擇藍牙5.0的規格為宜。同時我們也會建議,如果你很注重延遲的情況,請實際測試遊戲吃雞、觀看愛奇藝進行延遲測試最準確。
接下來是高能預警。
光說不練假把式,結合以上的種種分析,大鵬給大家也來了個實際測評,直接購買了現在網上熱門的二十款真無線藍牙耳機,見下圖。
(就問你這全家福壯不壯觀?!)
並且,大鵬還分別做了配置分析、音質評價、藍牙連接測試等等,並且給出了大鵬我的的打分情況,每項測評測評總分為10分,滿分是30分,大鵬已經按總得分的高低排好順序了哦!匯總表如下。雖然這次AirPods Pro的得分是最高的,但是如果考慮加上價格因素的話,第二名的JEET Air Plus更值得入手。
伸手黨可以開始截屏了!
PS:測評時用的手機是小米9+蘋果6S,打分情況比較偏主觀,僅供大家參考。
測試了這麼多,最後給大家推薦五款大鵬比較看好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吧。
TOP 1、JEET Air plus真無線藍牙耳機
售價:379元
產品特色:
藍牙5.0
高通晶片
全頻HIFI動鐵單元
SBC,AAC、APTX
IPX5防水
單次10hr續航力
超高性價比
專屬APP可進行固件升級
JEET Air plus是網紅JEET品牌的旗艦產品,價格不高,但配置是同價位內的頂級水準,大鵬可以負責任的說:這絕對是款超高性價比的真無線耳機,在微博、貼吧、小紅書、以及各大數碼網站都收穫了很高的評價。
JEET Air plus採用最新藍牙5.0的技術,在配對上,非常的快速簡單,只要第一次配對成功後,後續的只要將耳機拿出充電盒,不用1-2秒,立即配對、自動聯機,相當的人性化。
另外,這款耳機還有自己專屬APP,可以調整自己喜歡的EQ模式,重新定義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再加上它的動鐵單元、支持APT-X編碼技術、以及JEET家重金邀請的20度位國際知名調音師的音效技術,讓這款JEET Air plus耳機的音質特別出眾。
10+35小時超長續航,充電 15 分鐘即可使用2.5小時,可靠放心。同時,這款耳機還有IPX5防水等級,在使用上不用擔心雨水及汗水,讓運動、跑步更佳穩定舒適,即使久戴也是舒適穩定。
TOP 2、Apple AirPods Pro真無線藍牙耳機
售價:1999元
產品特色:
主動抗噪耳機(降噪耳機)
蘋果H1晶片
與Apple聯機穩定
充電倉支持無線充電
耳機服貼度APP測試(測試耳塞尺寸)
觸控滑動控制
Apple AirPods Pro這次主打的重點是ANC主動抗噪功能,目前市面上主打抗噪功能的耳機有AirPods Pro與SONYWF-1000XM3,電力的部分,官網的標示為一般使用達4.5小時,搭配充電倉達24小時,充電五分鐘可以聽一小的功能,經過測試,電力的表現跟官網所敘述的差不多。另外進行延遲部分的測試,在與iPhone 11測試愛奇藝視頻的播放下,幾乎沒有任何延遲,所以如果你是Apple系列玩家,可以安心使用。
音質的部分,AirPods Pro改變了入耳式服貼設計及增加主動抗噪功能,所以音質的表現較前一代與AirPods 2表現要好一些,中低音的厚度與整體的音質融合度都比前一代來的更好,整體的聽音樂感是偏美式風格,沒有強調某些頻段,音樂久聽也舒服,同時在主動式抗噪的加持下,讓聲音的質量再提升。
另外。AirPods Pro有三種模式:降噪、關閉、透明模式,其中透明模式就是一般環境音模式,在開啟後,可以聽到較多的環境聲音,這個功能可以讓我要與人講話的時候,不用脫下耳機,相當有創意的功能。
TOP 3、Bose SoundSport Free真無線藍牙耳機
售價:1509元
產品特色:
5小時長效電力
Bose時尚造型
支持APP個人音效設定
StayHear+運動耳套
專屬APP可進行固件升級
Bose SoundSport Free真無線耳道式耳機初初體驗的時候,會覺得產品的體積略大,然而,實際測試後,發現StayHear +耳塞,無論在跑步、健身、舉重都表現得很好。這款耳機採用分離式按鈕設計,內建的播放和音量控制鍵可以輕鬆操作。
音質的部分,在Bose的專業調教之下,其音質真的沒有讓我失望,整體的聲音以中低音頻取向,其細節的部分,在人聲的部分,表現的較為突出,這樣的表現很適合以流行、電音、嘻哈為主著玩家使用。
BOSE SoundSport Free目前並不是走性價比路線,其價位也提供了這款耳機一些特色功能,例如:可以利用其專屬APP進行固件升級,有這樣的功能的話,後續耳機的擴充性大幅提升,其實,這個功能在第一款JEET Air plus上面也有哦,喜歡創新科技的朋友可以試試。
TOP 4、小米Air2真無線藍牙耳機
售價:399元
產品特色:
SBC,AAC、LHDC
藍牙5.0
充電1小時
單次3hr續航力
USB TYPE-C充電
平價CP高
觸控操作
小米目前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了,其推出的產品都有一定的質量及水準,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價格比較便宜,是又一個以性價比為導向的品牌定價。在Apple AirPods真無線耳機持續發威的情況下,這款小米Air2外型跟Apple的AirPods有點類似,但是價格只要apple1/3,如果你的預算有限,又想要試試AirPods的感覺,推薦可以試試這款,特別是手持小米手機的用戶,適配性還是不錯的。
音質方面,小米Air2支持AAC、LHDC音頻解析,音質的表現有一定的水準,個人覺得它的表現還是對得起它的價格。
TOP 5、飛利浦SHB2505真無線藍牙耳機
售價:399元
產品特色:
SBC,AAC
藍牙5.0
單次3hr續航力
平價性價比高
物理按鍵操作
飛利浦作為老牌的音頻廠商,在動圈耳機中,也有不少可圈可點的經典產品,SHB2505的音質在整體上來說,保持了一貫的飛利浦的味道,整體聲音渾厚。
三頻的表現中,較為突出的是低音,整個低音渾厚而不顯重,深沉卻又比較穩,在聽重型音樂的時候,能夠清楚感受到低音的震撼感,但是又沒有轟頭的感覺。SHB2505的解析力自然比不上那些動鐵單元的耳機,但是層次還是清晰分明,選用較高碼源的音樂文件,樂器演奏的遠近和分隔面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來,在同價位耳機中,屬於中上水平地解析力。
操控方面,飛利浦SHB2505也是採用的和BOSE一樣的物理按鍵,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不過容易擠壓耳道。
雖說目前的真無線耳機在音質上,還是不能完全媲美有線耳機,但是好在也有不少商家在為此努力並卓有成效。比如:JEET Air plus,在百元級的真無線耳機裡,表現確實很不錯了。
大鵬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打破「藍牙耳機聽個響」的魔咒。
如果你看中的是真無線藍牙耳機的便利性的話,那完全不用等了,直接「上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