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給所有父母提了個醒:「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2021-01-20 YIBAO

01.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讀來讓人頗為受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句話說的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

我本人是已婚生子,現在孩子不過一歲半,即便他很小,我也時常跟先生談論「怎麼樣能教好他,讓他有一個好的前程」。父母之愛子,從有了孩子那一刻開始就為其謀劃了。我身邊的很多父母也是如此,努力工作是為了孩子,只要孩子能好他們也就能過得開心和快樂。

父母之愛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的愛,是害了孩子呢?

父母雖是長輩,但未必事事都能拎得清楚,也有著其局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更是在電視劇《知否》中出現過多次。縱觀全劇,所有豪門貴族的恩怨紛擾,都跟這句話脫不了干係。父母上一輩的爭寵是為了孩子,盛明蘭盛墨蘭的婚後生活更是體現到這句話的深意。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在電視劇《知否》中所涉及到的父母的教育觀和格局觀。

02.

第一:衛小娘生命垂危之際,為明蘭深謀遠慮

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衛小娘跟明蘭說的。衛小娘教育明蘭要有格局觀,而不是貪圖房子裡的一時安穩。尤其是當衛小娘命不久矣,其更是訓導明蘭要去找祖母,唯有拜在盛家老祖母名下,明蘭才有可能隱忍生活而保全自己。

衛小娘給自己的孩子謀了一條可以託付的有指望的路。盛家老祖母心地純善,對明蘭更是將其當自己的親生孩子,加以引導,明蘭終成大器。

衛小娘給明蘭謀得前程是讓她找一個能照顧她能安心的人。

第二:林小娘的三觀敗壞,為自家子女謀前程

林小娘也是一個好母親,但是她的愛是自私的愛,更是三觀敗壞的愛。林小娘認為只要墨蘭能嫁入高門大戶就能高人一等,她林小娘也就高人一等,實則是見識短,極蠢的一件事。

什麼是有福?婚戀觀中能有一個知心對自己的要緊人就是有福,而不是嫁入什麼高門大戶。嫁給高門大戶又如何?沒有一個品性好的相公,日子依然會過得不順暢。

林小娘教導長楓為他謀前程是希望他能走科舉之路,這倒是一個好法子,但是前期長楓在她的教導下成了一個玩世不恭的浪蕩子。還好長楓後來娶了柳氏,在有了孩子之後安然地做盛家的二公子,也是一良策。

林小娘給自己子女謀的前程是一條三觀敗壞的路,這也使得墨蘭的結局很悲慘。

第三:小秦氏的偽善為孩子謀侯爵之位,愛的盲目不懂孩子

小秦氏是一個很偽善的人,人前裝純善,對自己的孩子也挺善。但是小秦氏私底下是惡地,心眼很壞,她想的就是怎麼樣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前程。但是小秦氏不懂孩子,只是盲目的對他好,給自以為對他好的一切,卻不知自己的兒子根本就不稀罕什麼侯爵之位,自己兒子要的是兄弟和睦。

小秦氏給孩子謀再多前程都沒用,因為孩子不需要,用錯了心思。

小秦氏是典型的愛的盲目,不懂自己兒子要的是什麼。這一點也讓小秦氏跟自己的兒子最終決裂。錯的不是小秦氏的兒子,而是小秦氏,拎不清楚,心思極壞。

有侯爵之位就是好嗎?也未必,做父母的還是要先跟孩子溝通好,看看自家孩子想要的是什麼。

第四:愛女深切的王家老太,慈母多敗兒

看到王家老太太,我總算明白了那句話,什麼叫做「慈母多敗兒」。王家老太太對兩個閨女一碗水端不平,對養在自己身邊的康姨媽更是驕縱到不行,自小就沒有告訴她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慈母多敗兒,康姨媽囂張跋扈也是拜王家老太所賜。康姨媽若是闖禍了,也是自己母親出面幫她擺平,實則是害了她。

康姨媽最後的結局是被顧廷燁刺死,也是她罪有應得,若是沒壞心眼兒,又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局面。

康姨媽也是為自己的兒子謀前程才給盛家老祖母下毒,但是她心眼太壞,用錯了心思,才導致自己結局悲慘。多行不義必自斃,康姨媽也是為自己的不端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第五:盛家大娘子雖蠢脾氣也壞,但是沒什麼太壞的心思

盛家大娘子脾氣暴躁,是一個不太懂得掩飾自己的人,性子直,沒什麼壞心眼,但是不太聰明。

很多人都特別奇怪為什麼這樣的一個母親會教導出華蘭和長柏,其實不難,因為華蘭和長柏是尤其祖母盛家老太太訓導長大的。華蘭品性溫柔,最具賢良淑德;長柏一生正氣,剛正不阿,這都多虧了盛家老祖母。

盛家大娘子王若弗就希望長柏能好好讀書,奔個好前程,為長柏謀婚事也是聽從祖母的意見娶了海氏,這是對孩子好。

為華蘭謀前程,給她嫁到了高門大戶,日後為了華蘭能過得順心,也是聽從祖母和明蘭的建議讓她在婆家沒那麼難過。

為如蘭謀前程,最終是疼女兒,給她選了一個自己愛的人,雖比不上高門大戶,但是屬於厚積薄發,小富即安。

第六:顧家大哥為自己謀前程,最終放下過往

顧家大哥挺讓我感動的,最後還是決定放下謀劃,寄希望於顧二叔幫他照顧好妻兒。顧家大哥原本就怕顧廷燁會針對於他,覺得一旦顧廷燁掌握了家中大局,自己就完了。為自己謀前程,而屢屢對顧廷燁迫害。

但是還好他最後清醒過來,跟顧廷燁交心,希望他能善待自己的妻兒,讓妻兒一生順安,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第七:盛家祖母為明蘭謀前程,著實是一個好父母的典範

我最喜歡的是盛家的老祖母,心地純善,對孩子都是打心眼的好。盛家老祖母在明蘭遇到問題時都是幫她分析一番,然後再引導其一條明路,如此才是尊重孩子,更是讓孩子有主見。

婚戀觀,什麼是女子的幸福?嫁給一個品性極好的男人,心裡有自己的男人,能護著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盛家老祖母最後看到顧廷燁如此護著明蘭,對她以後的日子也是放心了。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夫妻和睦,和和美美!

盛家老祖母對長柏、華蘭的教育也是體現了這一點。一個人走的路正才會有好的生活和前程,否則歪心思只會害了自己。

03.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的建議是父母可以很愛孩子,但還是要有全局觀,要有格局觀,要知孩子心意,要知道什麼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就是現在一些父母仍然是在為孩子謀劃,但仍然有不少父母犯了對孩子愛的大忌:有的是一意孤行不懂孩子,有的是三觀不正引導孩子誤入歧途,更有的是有一個三觀敗壞的婚戀觀,認為大富大貴就是高人一等。做父母的還是要拎清楚,要德行兼一,而不是德不配位。

奉勸當父母的都向明蘭的祖母學習,只有她那樣才是真的對孩子好,是真的大愛和為其前程深謀遠慮。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電視劇《知否》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歡迎留言。

- END -

★作者:YIBAO;情感原創作者,寫這個世界溫暖的感情事。

相關焦點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到底是什麼意思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這句話的意義是什麼呢?「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意思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愛孩子的那種愛,父母是怎麼愛孩子的呢,他們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把孩子的未來都考慮好了。
  • 馬伊俐分享後悔讓孩子太懂事,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02懂事必殺技之恐嚇很多父母都會用恐嚇的語氣讓孩子好好學習,自我上初中起,每頓飯,我爸都會跟我說:「已經初中了,要抓緊牛尾巴在想踏出舒適區的時候,總是會充滿焦慮和惶恐,因為從小父母就在我們耳邊告訴我們,脫離固有軌道,你就完蛋了。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深遠,家暴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做為父親就要扮演一個狠角色嗎?個人覺得,像這位父親這樣暴打孩子,百分之90會適得其反,因為在最為叛逆的時候,你打她會成了她記憶裡的恨,而往往恨會讓一個正常的人產生反常行為,也許是對恨的那個人的報復,或者是失望。
  • 《知否》告訴我們的道理:父母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初看《知否》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部宅鬥劇,或是一個女人的逆襲史,後來再看,就覺得這部電視劇也隱藏著很多育兒道理,可以說,拋開宅鬥和情愛,這也是一部家庭教育片。我們常說,教育就是因果,父母是因,孩子是果,而這其中的道理,在《知否》中都能一一體現。
  • 《哪吒之魔童降世》說明:父母的眼光,決定孩子未來的路
    哪吒生來就是魔丸,註定要為禍蒼生。李靖在得知哪吒就是魔丸的時候,跟隨太乙真人來到元始天尊的門前,求得一副符咒,換命符。李靖跪在太乙真人面前說:他要用剩下的兩年時間將哪吒導回正途。回到陳唐關,李靖一邊欺騙哪吒,他是靈珠轉世,註定要造福蒼生。一邊又嚴厲的管控哪吒,讓他沒學好情緒控制前,不準拿威力巨大的神器。
  • 父母的愛,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古人曾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李靖的深謀遠慮則是體現在他想讓百姓接受哪吒,讓哪吒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世間。這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正確的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路會如何走。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
  • 17歲高中生娶13歲初中生:父母三觀不正,孩子悲劇一生
    父母若沒有長遠的眼光,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那麼他孩子的未來,只能說很可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和我一起長大的髮小,歡歡。上初中的時候,她的父母為了減輕家庭壓力,早早讓她輟學外出打工。雖然我的父母沒有給我很富足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了我起碼的愛與關心。還記得爸爸說過:「我砸鍋賣鐵也得供你上大學!」也是父母的支持,我才有了今天選擇生活的權利,才能實現更多生命的可能性。真的很感謝他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並不是父母的私人用品。
  • 《知否知否》吾傾慕汝已久,願聘汝為婦,顧廷燁的求婚詞真動人
    吾傾慕汝已久,願聘汝為婦,託付中饋,衍嗣綿延,終老一生……不管時光如何變遷,愛情、婚姻、家庭都是人這一輩子繞不開的話題,關於兒女情長的詩詞也是信手拈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太多太多類似海誓山盟的情詩,作為素人更願意聽到的是樸實無華的承諾
  • 愛與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們「為孩子計深遠」是把他送回老家給奶奶養嗎?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除非有什麼特殊的情況,沒有哪對父母希望和孩子分開,何況是有缺陷的孩子,孩子的不幸,當父母的怎麼能在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 《知否》王老太太「寵長滅幼」的毀女之路
    ——盧梭想說說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王老太太的育兒。與,即為給;弗,則為不。一字之差,實則暗含著王老太太對兩個女兒的兩種差別極大的養育方式,最終也導致了兩個女兒截然不同的人生。為了贏得母親的眷顧和關注,王若弗從小就不斷地努力,讀書、學藝、晨昏定省、服從父母。所以王家兩姐妹,最終是王若弗成為了真正的大家閨秀。
  • 舉報父母逼婚的少女中考成績出了:父母眼界,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剛才看到熱搜上17歲女孩舉報父母逼婚這條報導時,真心覺得很悲催!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還好這個女孩有了自我醒悟的能力。事情是這樣的:今年6月份廣東某小鎮17歲女孩前往婦聯舉報父母逼婚,當時父母是想讓她嫁給一個同村22歲的男子,兩人見面僅有6次,卻已經收到5萬元彩禮錢。
  • 身臨其境收官 總冠軍是知否大娘子、父母愛情德華
    聲臨其境作為一檔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該節目節目每期邀請四位演員同臺競技,通過臺詞功底、配音實力和互動搭檔的比拼,最終由現場觀眾投票選出當期的「聲音之王」,進入年度聲音大秀 。節目自播出到現在已經播出了三季,第一季總冠軍是朱亞文,第二季總冠軍是秦昊,第三季的總決賽在昨晚拉開帷幕,總冠軍產生,她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盛家大娘子王若弗,也是《父母愛情》裡郭濤的妹妹江德華——劉琳。節目中,劉琳在第三期加入節目,第一次表演就驚豔全場。對《駱駝祥子》中虎妞的詮釋入木三分,引得觀眾連連叫好。後續的競演更是吸引觀眾的利器。
  • 給未婚姑娘提個醒:父母不讓你嫁的人,還是要慎重考慮
    可有些時候你會發現,你所有的風雨和難關都是同一個屋簷下所謂的家人帶來的。」於是,有不少女人在結婚後會非常後悔,怪自己結婚的時候太年輕,沒考慮太清楚,沒聽父母的勸告,導致自己嫁錯了人。所以說女人婚前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對方的為人;多聽聽父母和周圍人的意見,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父母走過的路比我們多,他們不讓你嫁的人,一定要慎重考慮。
  • 長大後脾氣異常暴躁的人,多半成長在以下家庭,父母要警惕
    長大後脾氣異常暴躁的人,多半成長在以下家庭, 父母要警惕。 父母過度溺愛的家庭 老祖宗有言:自古嬌兒無孝子,溺愛後患悔不及。父母要知道,溺愛不是愛,而是害。
  • 溺愛之下多半都是「白眼狼」,父母不放手,孩子很難凌空展翅
    文丨池沐 河南的一位父親,和妻子22年期間賣燒餅,供三個孩子上學讀書,還為三個孩子每人買了一套房。這位父親表示,還差一些彩禮錢,所以會一直做下去。
  • 4歲兒子被幼兒園勸退,爸爸求情「狡辯」無果,網友:父母該反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剛出生的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清清白白,想要怎麼畫,要畫什麼全憑父母決定。而有些父母畫得好的,孩子就是一個小天使,長大後成為家的希望,國的棟梁;而畫得不好的,孩子就是一個小惡魔,長大後就是社會的渣子。所以作為父母要多多思考父母反省,該怎麼去畫好這一幅畫。
  • 當代女作家龍應臺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古語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天下每一位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有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生活的好呢?作為父母,作為一個成年人,家長們能夠衡量怎麼做是為孩子將來好的事情,所以才會導致現在孩子們課業繁重,沒有機會享受童年的現狀。
  • 魔女之旅:給予成人世界救贖的毒雞湯
    (該信息來源於百度百科)目前已經改編的《魔女之旅》番劇已經於10月在嗶哩嗶哩網站連載,每周五 21:30更新。這部劇從名字來看,會以為只是單純講述一位學有所成的魔女旅程的故事。真正優秀的人從不畏懼失敗與挫折伊蕾娜的媽媽輕視了伊蕾娜本人想要成為一位優秀魔女的信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她的父母總是擔心自己過於優秀的女兒過早的成為魔女會讓她以後再也不能承受任何的失敗和挫折。
  • 觀《少年派》:致少年、致父母、致老師
    我也是,少年時只覺得自己的未來志向遠大,對父母下崗的辛苦根本體會不到,如今自己做了母親,孩子已是少年,才知道生活充滿著五味陳雜,不用假裝勉強,憂愁是剛下眉頭又上心頭。雖然時代有變化,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從本質上有了改觀,從過去看重溫飽到現在全面提高,「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基調沒變。
  • 上廁所刨坑,取暖就燒家具,父母雙亡後23歲小夥終餓死家中
    01現實版「愛子如殺子」:父母雙亡後竟餓死家中楊鎖1986年出生於北方一個山村貧困家庭,父親楊繼春為人忠厚老實,由於家庭困難,30歲才成家當然,楊鎖的悲劇恰恰來源於愛他如命的父母,他們一家詮釋了兩個真理:1、真愛孩子當「授人以漁」楊鎖父母的愛是自私愚昧的,他們的做法是「授人以魚」,傾盡所有為孩子提供最優越的生活環境,卻不從教孩子如何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