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12月22日電 「匯政策」「惠金融」「慧服務」打造「民營經濟人士之家」。22日上午,雲陽縣舉行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2.0升級版上線運行新聞發布會,就拓寬渠道、出臺政策、簡政放權等方面,出臺的高質量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創新舉措,進行了詳細介紹。
新聞發布會現場。 雲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平臺打造「三匯一家」
什麼是「三匯一家」?雲陽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劉明介紹,「匯政策」方面,2.0平臺運用信息技術對各級惠企政策打標籤,形成政策畫像,整合政策集成系統,根據標籤畫像將匹配政策推送到企業和相關市場主體,實現政策主動找企業的功能,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裡」。
「惠金融」方面,2.0平臺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對融資需求、企業類型、徵信評分等進行識別匹配、智能投顧和系統撮合,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縮短融資審批時間,達到了企業隨時能了解金融產品,銀行隨時能掌握企業需求,線上線下銀企互動,著力實現數據可信、風險可控、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務,有效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慧服務」方面,在1.0版本對企業問題訴求的受理、交辦、辦理、反饋等各個環節流程形成閉環管理體系的基礎上,2.0平臺通過新增民營企業線上走訪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式、多層級式服務體系。
「民營經濟人士之家」方面,2.0平臺緊扣「兩個健康」主題,開通「網上工商聯」改進服務手段,更加便捷的為民營企業提供專業支撐,全力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經營困難問題,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實現了用圖看企業發展、找原因、謀對策,達到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的目的。
平臺試運行成效顯著
雲陽縣工商聯黨組書記付遠全介紹,目前,雲陽縣已有10000餘家非公企業在平臺登記註冊,佔全縣非公企業的96%,微信公眾號關注3631人次,抓『六穩』促『六保』民營企業百日大走訪」活動期間,共推送政策信息300餘條,點擊量達30000餘人次。
「惠金融」板塊11月中旬正式上線運行,目前,已通過平臺撮合,完成了七筆貸款,共計1701萬元。網上工商聯」已吸納10000餘家民營企業、42個基層商會、3個異地商會、8個行業商會入駐登記,發揮工商聯橋梁紐帶作用,提升了商會工作品質。
劉明表示,準化平臺是推進雲陽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該平臺已於11月16日拿到了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體著作權專利證書,是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改革創新舉措。」劉明說。
推動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新聞發布會上,劉明表示近年來雲陽縣主要從三方面著力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先在拓寬渠道解決企業問題訴求上下功夫。「雲陽縣服務非公經濟標準化平臺1.0,為政企之間搭建起反映問題的『直通車』、解決問題的『快車道』。」劉明表示,此前出臺了《雲陽縣服務非公企業標準化工作規則(試行)》,對企業問題訴求的受理、交辦、辦理、反饋、保障、獎懲等各個環節流程進行了規範。
在企業健康發展方面,雲陽也出臺政策支持。據悉,在全面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10條意見和新涉企減負30條的基礎上,雲陽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雲陽縣「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等文件,深入開展公共服務領域收費自查自清專項行動,停徵、免徵和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近100項,年均節約用電成本200餘萬元。
另外,在簡政放權方面,服務企業提質增效。近年來,雲陽縣全面推行「五減四辦」服務模式,將全縣行政職權事項通過取消、下放、合併為727項,審批服務事項縮減40%,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項577項,事項佔比達79%。
下一步,雲陽縣將進一步建立健全服務民營企業的長效機制,助力非公經濟實現高質量新發展。(劉政寧、蔣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