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大家好呀,聽小菌嗶嗶叨,生活樂逍遙!
近十年間可以說是中國動漫的新時代,而這期間「有妖氣」算是這一時代的開創者之一了。
而今天我們就詳細聊一下有妖氣的發展,從中窺探國漫新時代的發展歷程。
有妖氣可以說是中國網絡動漫的先鋒,開創了國產動漫的網絡時代。
最早的一批網絡動漫幾乎都是出自有妖氣之手,有妖氣算是中國第一家比較有正規經營模式的網絡平臺。
之前混跡在網絡上的漫畫作者就如再往前十年的小說作者一樣,憑著興趣在各個網站、論壇上發表一些自己的業餘之作供大家探討,沒什麼流量,也沒什麼收入。
初出茅廬的有妖氣憑著先發優勢迅速籠絡了一批讀者和作者。
之前漫畫的發表渠道呢,大多是傳統的刊物、雜誌之類的,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比較專業的、大型的平臺,讓大家去發表,還能有錢賺。
所以不管是專業的、業餘的,甚至是新手,在有妖氣發表作品成了他們的首選。
不過兩三年的時間便有了《春哥傳》、《死神的陰謀》、《日漸崩壞的世界》,到後期的《鎮魂街》、《雛蜂》等有名作品和超人氣作者。
有妖氣的盤子越做越大,但是作品和人氣的拓展也到了一定的瓶頸期,用戶增長率漸漸緩了下來。
這時候有妖氣心裡便有了一些開拓的想法。
除了像前期的吐槽功能和後期的配音功能以外,他們還在想「動漫動漫」,動畫和漫畫之間的緊密聯繫真的很難分離,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有哪一個不希望自己喜愛的作品被動畫化,所以為什麼我們不嘗試一下做動畫呢?
雖然那個時候中國的動畫市場可謂是一片愁雲慘澹,除了拿補貼的,依靠動畫來賺錢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當年的《星遊記》人氣和口碑夠爆炸吧,要不是趕上了現在國漫的IP時代,《風暴法米拉》能不能夠出來也是個問題。
資本給了他們檢驗情懷價值和作品質量的機會,但是顯然它的結果並不能讓人滿意。
資本是無情的,如果說之前的《星遊記》還能給人以遐想空間,如今把情懷消耗大半的《星遊記》也許只能作為國漫史上熱血番的先驅而被人銘記了。
扯遠了,言歸正傳。
作為當年的有妖氣是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的,所以最後只是選擇了《十萬個冷笑話》這種製作簡單,劇情單元化的搞笑番來試水。
目的也就是用來宣傳,要是效果好就再做兩期,要是效果不好的話,撤了也損失不大。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十萬個冷笑話》火了,而且火的這麼突然,這麼瘋狂,可以說是一夜之間全網都是《十萬個冷笑話》。
國漫那些年第一次有了如此大的影響力,這就要歸功於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中國網民的數量有了爆發性的增長。
之前雖然中國網民並不少,但是擁有個人電腦並經常有時間上網的人的數量其實比我們想像中要低得多,在校大學生佔據了其中的大部分,大家獲取信息的來源還是以傳統媒體為主,直到智慧型手機與3G網絡的普及才真正讓大部分中國人進入了網絡時代。
要知道直到2017年,中國的網民數量才超過50%達到7億以上,而手機用戶佔了其中的95%以上,中國網絡產業和各種自媒體的急速發展也是依託於此。
而《十萬個冷笑話》一方面由於它獨特的吐槽搞笑風格,惡搞大家熟知的神話故事和短小無力這個三個屬性,天生帶有極大的傳播性。
另一方面也搭上了網民數量爆發式增長的順風車,大多數新出現的網民對於這種網絡形式的惡搞還不熟悉,新穎有趣的內容迅速吸引並讓「十冷」在短時間內傳播開來。
有妖氣自己對於這個情況是始料未及的,我只是試個水,這是個什麼情況?原來我這麼能打的嗎?
等到第二集、第三集陸續播出之後,有妖氣更是確認了這一點,這步棋走對了。
《十萬個冷笑話》的製作是交給盧恆宇和李姝潔工作室的,這個由夫妻二人成立的工作室前期只有寥寥幾人,動畫的製作本身就是要提前籌劃準備很久的。
十冷本身定的就是一個月更新一集,在爆火之後想短時間加快進度基本是不可能的,爆火的十冷帶給有妖氣的不僅是網站用戶的迅速增加,還有膨脹的自信。
既然網絡動畫人氣這麼高,咱們家還有很多漫畫人氣不輸甚至超過十冷的IP,像《雛蜂》、《鎮魂街》之類的做成動畫效果一定很好。
於是,一方面加緊擴大十冷的製作陣容,一方面在粉絲們的期待中瘋狂立項,準備出幾部質量高的、時間足夠長的正常番,觀眾們也是翹首以待。
畢竟十冷只是一個每集5分鐘的吐槽番,還是一個月一集,完全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
沒過幾個月,《拜見女皇陛下》的PV放出,當時算是精美的畫面給了觀眾非常高的期待。
然而有一句話說的好: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冷靜,有妖氣發現,現階段根本不可能製作的出來這樣一部番。
首先是沒錢,有妖氣畢竟只是一家創作公司,哪怕是經過幾年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資本,也不足以去製作一部高質量的動畫。
其次國內動畫產業還沒有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就算是勉強做出來了,除了為網站引流以外沒有多少變現回本的渠道,而僅僅依靠動畫引流所帶來的收益遠遠達不到製作一部高質量的番劇所需要的成本。
最後哪怕願意仿照十冷低成本的路線再出幾個作品,然而當時國內沒有幾個成熟的動畫製作公司和工作室,不僅數量少的可憐,大部分還是靠著動畫外包和那一點點凋零的市場掙扎求生,剩下能做到呢,有妖氣又捨不得這個錢。
於是這個項目除了《十冷》以外就被擱置了下來。
這個時候,在漫畫領域與有妖氣明爭暗奪的騰訊在試水了一段時間後,對於網漫和網絡動畫的市場有了足夠的信心。
從前期的觀望和嘗試漸漸開始發力,增設了動畫項目,成立了騰訊動漫,並在2013年初推出了他們的第一部網絡動畫《屍兄》,製作方同樣是盧恆宇和李姝潔工作室。
前有十冷的甜頭,後有騰訊的壓力,雖然有如此多的困難,但也總不能就此放棄吧。
但是錢就這麼多,找誰製作?製作什麼?一直困擾著有妖氣。
這個時候,一個在國漫歷史上佔據著重要位置的製作公司誕生了,相信大家都猜到了。
沒錯,就是王導和李導的繪夢,中國動畫行業的導演長期以來都是身兼數職,基本熟知動畫製作的整個流程。
一個成熟、有經驗的導演能快速建立一個能夠運行的班子,而王導和李導之前都是非常有經驗和資歷的,也曾帶領團隊在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獨立製作出《幸福小鎮》這樣的精品動畫。
關鍵是什麼呢?性價比高,對於資金本身也不多的有妖氣來說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同時合作了《饅頭日記》、《死靈編碼》和《擼時代》三部作品,其中有兩部是原創,只有一部是漫畫改編。
為什麼呢?自然是成本低啊!其他人氣漫畫之前就說了想要動畫化成本是當時有妖氣承擔不起的。
《饅頭日記》本身是短篇治癒型動畫,製作偏簡單,其他兩部一部是使用flash人物和動作,一部則是半用愛發電,那性價比是槓槓的。
雖然如此,對於剛成立的工作室來說,一上來就三開實在是有些聳人聽聞。
所以這三部,除了《饅頭日記》以外都是與其他公司合作出品的,嚴格來說並不完全是有妖氣和繪夢的作品。
幾乎可以說是由導演與其他動畫公司、團體聯合製作,再與有妖氣平臺牽線而成的產物。
這三部作品在2013年年底陸續播出,讓饑渴了半年的市場得到了釋放,雖然相比現在的作品都非常稚嫩,但在當時幾近空白的環境下,有作品就是好作品,均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可是問題出現了,市場反饋卻沉重的打擊了有妖氣,動漫行業在當時本來就是小眾產業,國產網絡動畫更是小眾中的小眾。
之前十冷天生屬性吸引的是廣大網民,喜歡歸喜歡,但是想轉化成網站用戶的比率並不高,況且經過一年的發展,該轉化的基本都轉化了,十冷的效果已經大不如從前,而且其中最精華最適合動畫化的一部分已經做完,越往後質量和效果越差,大家也都有些審美疲勞了,而新出的幾部並不適合吸引其他網民。
《饅頭日記》不是什麼大的人氣IP,《死靈》原創更不用多說了,受眾都是那些很少的國漫愛好者。
只有《擼時代》有一定的LOL基礎,可惜卻被同時期的《啦啦啦德瑪西亞》完全壓制,能起到的效果實在有限。
屋漏偏逢連夜雨,騰訊動漫一直用條件優厚的籤約福利制度與有妖氣爭取漫畫作者初見成效,大量漫畫作者湧向騰訊。
按理說,有妖氣也該從這方面入手,打造自己特有的吸引作者的地方,畢竟一個平臺最重要的核心內容是內容創作者。
可是有妖氣卻偏偏不如你願,它反其道行之,籤約條件越來越苛刻,收益佔比越來越多,一旦和有妖氣籤約相當於半個賣身契,這簡直就是逼著作者往騰訊跑啊!
毫無意外,有妖氣自從2012年以來新人作者越來越少,白貓、壁水羽等第一批大神崛起後基本再也見不到後起之秀的苗頭。
內部制度也進行多項改革,前期一些例如吐槽和配音之類的創新還略有起色,後期則是轉向怎麼撈更多的錢導致越改越差。
慢慢的,有妖氣的內容越來越少,完全依靠早期積累的一部分作者硬撐,之後連續出的幾部,像《刷兵男的搞笑劇場》和《熊貓手札》等更是沒有掀起任何風浪。
而騰訊則是依靠雄厚的資金加快動畫化的進程,開展了PV大賽,宣稱要按計劃動畫化多部人氣漫畫。
2014年,連續出了《中國驚奇先生》、《王牌御史》、《妖怪名單》等多部高人氣動畫。
而有妖氣當時能打的,就只有一部寄予厚望的《端腦》,雖然反響不錯,但是在多個動漫的夾擊之下和當時仍不算多好的市場條件下折戟沉沙。
唯一比較振奮的就是《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以1.2億的票房給了有妖氣一劑強心劑。
然而,這也只是有妖氣最後的迴光返照,在漫畫這塊根本業務沒有起色的前提下,價值越來越低的《十冷》顯然不能使有妖氣起死回生。
最後,依靠《十冷》的餘熱撐過了大半年的有妖氣在最後的掙扎《雛蜂》失敗之後,於2015年8月11日被奧飛動漫收購。
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有妖氣是成功的,不僅成為了中國網漫和網絡動畫的開拓者,為中國動漫行業發展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更是以9億資金的收購價格體現了自身的價值。
但是作為一個開創者,後期各種急功近利的表現,包括《端腦》、《雛蜂》、《十冷》都是想以小博大,用低成本來獲得高收益的想法對於文化產業特別是市場本身就不成熟的動漫產業來說都是致命的失誤。
也許被奧飛收購就是有妖氣最好的選擇,它之後的表現也間接證明了這一點。
本文由菌菌動漫社原創,歡迎關注討論,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