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的易經這樣講:蒙卦四,男人樣兒,君子範兒。克己寬人懂擔當

2020-12-05 活著就要遠行

關注《易經》哲學的文友們久等了。上一篇講了蒙卦,初六,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本節開始講九二板塊。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字面上理解,這段爻辭,應該指導人們如何持家教育子女的。

包容那些蒙昧和無知,能夠容納婦人,都是吉祥的,如此子女能夠克勤克儉持家。

作為男人、君子,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要懂得包容、禮讓、接納那些蒙昧,不與婦人爭對錯。那樣子女也會上行下效,克勤克儉,持家有方。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與三七二十四的人爭論對錯;在家庭成員中,也沒有什麼對錯而言。其關鍵都在於能夠接納、包容的美德;克勤克儉,克己寬人的品德,便是蒙卦要告訴我們的持家有方之道。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一道平行線。

即便是夫妻、父母、子女至親之間的交集,也沒有辦法把思維拉到同一個平行線。所以觀點不同、視角不同、立場不同,都是正常的表現;反倒是相同了,才是非正常的表現。

古人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出了和與同的辯證。

古人還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闡述了容和的至高境界。

試想一下,在生活中,但凡是和、同的狀態,必然有人收斂了自己的觀點、也必然是容的那一方,體現了大家風範。

不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的。

事實上,我們常常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包括在家庭關係中:

教育子女,我當年怎樣怎樣?你瞅瞅,人家孩子。

夫妻相處,怎麼看,都是別人的媳婦更好;人家老公更優秀。

這些點點滴滴的話語、日常行為表現,往往就是導致家庭矛盾、甚至家庭戰爭、影響婚姻破裂;子女不肖,不成器、不學無術的根源。

古人講言傳身教,其實就像我一篇文章《母愛是嚴格的慈祥,孝順是聽話的陪伴(母子要看看)》所闡述的家長要學母雞教子的典範。

在子女教育方面,身教更重於言傳。

而在婚姻家庭中,男人能不能做到包容,也就是老話講的,男人要有男人樣;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要胸懷寬闊。在家庭關係和諧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包蒙!納婦!」《易經》只用了四個字,就把一個男人、一個君子在工作、生活中應當保持的狀態,闡述的淋漓盡致。

懂得包蒙、納婦,才是吉祥,順利的;反之就是不順、不吉。懂得包蒙納婦,子女才能從你身上效仿:克制、克勤克儉、克己奉公、克己寬人。

古人、尤其古代的男人、君子,在家庭關係中,表現出的做事為人的一板一眼、寬宏大度,吃飯、穿衣、走路、訪客、接人待物的種種禮儀表現;尤其在困難和壓力面前,表現出來的節氣擔當,都為孩子樹立了父親的標杆。

覆巢之內,豈有完卵。

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孔融因反對曹操用兵劉備,被羈押處死。當時大兒子9歲,小女兒7歲,兩個孩子因為年幼得以保全,寄養在別人家。後來,兩個孩子也慷慨赴死。語出兩個孩子之口:"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後人以「覆巢之內,豈有完卵」的成語,表現了孩子的節氣和大義凜然。

這個故事,也是幾千年來,古人重禮教、重身教的典範,是古人普遍崇尚節氣和大義的縮影。

且不對古人堅守的禮義廉恥評判。對比當今,禮儀道德的缺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德不配位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學一學禮數,在孩子面前收斂一些,應該不足為過吧。

立地為人,七尺男兒,有責任、有擔當、能容納本就是自古以來,理所當然的道德準則。

男人=大丈夫=翩翩君子

有什麼理由自暴自棄?

有什麼理由不勞而獲?

有什麼理由抱怨社會?

有什麼理由自慚形穢?

說什麼辛苦不辛苦,生來便是如此,何談不公!

送平頂山上熱搜的高考,是地面真正下沉的現實。真相太殘酷了……

七七事變:八十三年了,永定河盧溝橋。怎能忘?怎敢忘?

易經:發蒙,小樹要砍,小孩得管,誰擊垮了年輕一代(家教之殤)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那些的方便和舒適,因為有人默默負重

《易經》第六講:屯卦三,你方唱罷我登場,原來是空歡一場

相關焦點

  • 易經第十講:蒙,勿用取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這條路,越是很少人走,越是人家不願去走,才應該有我這樣的人去走一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為他人作嫁衣裳,成人之美之事,我還是願意去做一做的。那麼,今晚我接著走自己的路。《易經》第十篇,蒙卦中,六三爻辭。通讀蒙卦,我理解,蒙卦全文85字,還是主要講教育的。
  • 《易經》:真正強大的男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字字說準人性
    而那些真實強壯的男人,更是可以把握正人和小人的完美界限,終究總會獲得成功。《易經》也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人間萬事萬物都存在著正反兩個面,追求的便是統一平衡,假如達到,就觸摸到了天道,而知曉了天道之後,天然可以順天而行,還怕成功不了嗎?《易經》中的正人和小人在易經當中,正人這個詞,一共出現了104次,小人這個詞出現了41次。
  • 易經提醒: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往往都很「怕」這四個人,真有道理
    易經提醒: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往往都很「怕」這四個人,真有道理有些人覺得,《易經》古時候僅僅一部佔卦的書,不必推祟得太高;有些人覺得,《易經》看命很準,表明人的命,是生來的,天生註定,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上述觀點,都很片面性。
  • 周易的告誡:一個男人後半生最好的風水,是從扔掉這3樣兒開始的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是一些成功人士對於易經的普遍印象。從古至今,我們發現凡是那些可以影響一個時代的人,都有這樣一個規律:他們之所以可以衝破逆境出重圍,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作對人生的決策,最後成為影響一個時代的人才,都是對易經有深刻了解的人。
  • 賢惠的女人幫助男人發達後反被拋棄,《易經》教你跳出命理的怪圈
    我們從易經命理的角度探討其中的邏輯,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個問題,不是道德範圍內可以討論明白的事情。一次婚姻不幸,可以說是看走了眼認錯了人,遇到了一個粘花惹草的花心男人,敢把小三帶回家。那麼第二次婚姻應該不會犯重複錯誤了吧?
  • 「男人心軟一生窮」,5則易經警世良言,能看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這5句智慧警世良言,知道的人還真不多!
  • 易經忠告:男人到五十歲,這兩種地方不宜久留,儘量避而遠之吧
    易經忠告:男人到五十歲,這兩種地方不宜久留,儘量避而遠之吧1、眾爭之處雖然大家都知道富貴險中求,但是為什麼大道理都懂,能夠成功的人卻少之又少?所以男人跟女人在年齡上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變化,男人就像一瓶好酒,越老越有味道。可是在情場縱橫了這麼多年,很多男人依舊是孑然一身,他們並不是不相信愛情的存在,只是在花叢中流浪已久,已經無法再相信自己是否有回歸家庭的可能。可是有誰又能夠一輩子做情場上的浪子呢?家庭才是一個人最溫馨的港灣。
  • 嚴己寬人——網絡文明發展的強心針
    據統計,中國的網民人數已達6.18億,比許多國家的人數還要,這樣一個大規模的群體很自然形成了一種網絡文明。然而既然是文明,在它繁榮光鮮的外表下自然也會隱藏著黑暗,猶如人身上的毒瘤,不去不快。  相對於現實,網絡是一個更為開放與自由的平臺,這雖然有它的好處,但同時存在極大隱患。
  • 易經識人術: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所以有很多名人追捧。易經告訴我們: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第一種人:獐頭鼠目之人。
  • 《易經》會不會步氣功的後塵?年輕人很少懂周易,是否會失傳?
    眾所周知,易經分為象數理佔四大部分,只要我們搞懂其中一部分,就算是懂了易經。易經的原文,大多晦澀難懂,要有一定的古漢語基礎,學習不一定逐字逐句去理解,大概意思領悟到了就行。我們讀其他的經典也是如此,不必一個字一個字扣,領悟其意思就行。筆者也是一直在學易,個人覺得讀易經有3個妙招。
  • 《易經》中的一個「變」字,就講了人的一生,讀懂了,終生受益
    易經之中的八卦了,便是八種象:乾卦意味著天,坤卦意味著地,離卦意味著太陽,坎卦意味著月亮,震卦意味著雷電,艮卦意味著大山,巽卦意味著風、空氣,兌卦意味著河流、深海。這八種現像相互之間交織,就形成出轉變來,從而形成越來越多的現像產生。實際上每一種轉變全部都是,這一些象相交織形成出來的。這歸根到底易經給大家講的首要實際意義便是轉變,世間萬物的轉變,包羅萬象這也是易經的妙處。
  • 北京這個市中心的老公園最神秘,二十多年了還是那個樣兒,真神奇
    老北京口中的「玻璃公園」「TU ZI公園」,二十多年了,還是那個樣兒,只不過變成了老年「姐妹」聚集地。一個有故事的公園,一個古老的公園,一個老北京男人最多的公園,在繁華鬧市中靜靜的存在呢。講著它那悠久還馥鬱芬芳的歷史故事。
  • 易經提醒:男人可以大器晚成,但靠的不是人脈,建議讀讀這4句話
    當今社會,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特別是男人,在有了事業之後,大多會經歷潛伏、積累、等待時機、厚積薄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存在著差異。有的人年輕有為,幾年的時間就平步青雲,而有的人可能要經歷幾十年,這期間很多人都會選擇半途而廢。其實,男人不一定非要年輕有為,大器晚成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們奮鬥的過程中,很多人最看重的就是人脈。
  • 《易經》透漏了最吉利的一卦,若悟透此卦,說不定可成大器
    謙卦是《易經》中最吉利的一卦。《易經》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皆有其卦德,每一卦德皆吉兇相隨、禍福相遞,沒有絕對好的卦象。可是謙卦的卦德六爻皆吉,被奉為企業管理者最需具備的素養。真正做到了謙,才真能做到菩薩的慈愛。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謙」。佛家也是這樣,佛家謙到什麼程度呢?謙到「無我」,謙虛到了極點就是無我。
  • 《易經》提醒男人,50歲過後的幸福,從扔掉這三樣東西開始
    《易經》提醒男人,50歲過後的幸福,從扔掉這三樣東西開始《易經》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自古就有:「大道之源,群經之首」的美譽。想要過得好,那就得研究《易經》,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易經》對廣大男性有這樣一個提醒:扔掉這3樣東西,下半生的風水才能越來越好!我們就來看看是哪3樣東西吧。
  • 易經:這2個「七夕之卦」,告訴你至死不渝的愛情是如何煉成的
    《易經》中就有兩個專門講感情的卦——鹹卦和恆卦。鹹卦講的是兩個人如何相互愛慕,終成眷屬;恆卦是結了婚以後,如何長相廝守,有始有終。因此,鹹恆的兩個卦是關於從愛情到婚姻的過程,建立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並長期維持下去。這不是每個人都祈求的愛情和婚姻嗎?
  • 三讀《易經》,豁然開朗,原來讀懂國粹有脈絡,是如此簡單!
    《易經》,一言以蔽之,就是變化的書,易就是變化。這下,《易經》這張地圖,你就找到南北東西方位了。那些表示卦的長橫短橫,組合在一起都是在講變化。第一卦「乾卦」在講變化,第三十卦「離卦」也在講變化,最後一卦第六十四卦「未濟卦」還在講變化,可謂卦卦在講變化。所以讀易經,牢記一點,緊緊抓住變化二字。
  • 易經隱藏的3大發財定律,原來男人的成功從來不靠運氣和勤勞
    《易經》作為中華古代先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群經之首。但是世人對於《易經》總是持有"封建迷信",但是從歷史的角度看來,易經卻是人們生活領域的重要參考。很多人都認同《易經》是一部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思想跟智慧的結晶體書籍,它在是古代皇帝跟達官貴人的必學之書。
  •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周易·繫辭下》:「人謀鬼謀,百姓與能。」王夫之則說:「聖人作《易》,以鬼謀助人謀之不逮。」自古以來,人們對《易經》有兩種意見,一派認為《周易》是筮佔之書,講的是「神鬼之謀」,一派認為《周易》是說理之書,講的是「人謀」。「鬼謀」之義,系佔問於鬼神以求決疑定謀。殷商重龜卜,亦兼用筮佔,此風至周初亦然。周初之人凡遇重大事件仍以龜卜為主。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