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從易
陳飛宇、羅雲熙(排名不分先後,下同)主演的《皓衣行》,改編自網絡小說家肉包不吃肉的百萬字耽美小說《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
從小說熱度與卡司陣容看,《皓衣行》已經有那麼一股明年「夏日限定」的意味了。
《皓衣行》一方面開機低調,做了充足的保密措施,比如拍攝場地拉了電網,圍起了綠布,工作人員的手機也被沒收了,據說還有狗巡邏……
代拍們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幕布和電網,我有挖掘機和升降機。
4月29日,《皓衣行》發表聲明,呼籲抵制任何私生及代拍買賣行為,也懇請大家尊重每一位主創的辛苦付出。
之後又有消息傳出,代拍們以「竊取商業機密」為由進了局子……
劇組或是擔憂物料提前洩露,削弱了懸念,也擔心與書籍不同的改編會惹惱書粉,平地起風波。
但從開機第一天起,網絡上的路透就沒有停過,拍幾天刷幾天,還上了熱搜,CP粉們(主要是真人CP粉)更是已經開始「入坑」,並且製作了以假亂真的海報和動圖:
不敢揣度劇組是否有欲拒還迎、有意為之。但觀眾分明已經嗅出了《陳情令》的套路——戲播出前,「戲」就沒停過。
想當初《陳情令》開拍時,一路上各種路透,亦是熱度不斷,還未正式播出時,網上的真人CP粉已聲勢浩大。
而播出後,官方花絮更是讓無數CP粉大呼「kswl」(磕死我了),之後kswl成為網絡流行語;
CP粉們為《陳情令》的口碑發酵與大獲成功,貢獻良多。
但提前一年就開始「養」CP粉是否也存在風險?
想成為下一部爆款耽改劇,《皓衣行》得聽取哪些建議,避開哪些坑?
養CP粉,但不是「養蠱」
去年的「夏日限定」《陳情令》播出期間創下了多個記錄:
它是豆瓣評分人數最多的劇集;
是劇集官微粉絲人數最多的劇集;
是播出期間主演漲粉人數最多的劇集(王一博、肖戰的微博漲粉都超過2000萬);
是首次點播收看大結局的劇集(騰訊視頻由此賺取1.5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陳情令》投資2億元,最終收益或超過7億元,相關製作方賺得盆滿缽滿。
哪怕「227」後,肖戰路人緣大跌,但他的《光點》依然成了中國數位音樂銷量和銷售額的冠軍,如今全網銷售額已破億元。
其在QQ音樂上貢獻第二多的,是一個叫「保險槓」的粉絲後援會,其購買了超過670萬張專輯。
所謂的「保險槓」其實就是「博肖girl」首個字母的縮寫,她們是《陳情令》「博君一肖」的CP粉。
《陳情令》得以出圈、爆紅,並將兩位主演捧成頂流,以及肖戰新單曲創紀錄,CP粉居功至偉。
可以說,得CP粉,耽美劇才能得天下。
如此,我們也能理解,《皓衣行》這麼早就開始「有意」培養CP粉的意圖了。
要有CP粉,首先角色與演員得讓人嗑得下去。這一點,跟《陳情令》一樣,《皓衣行》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小說《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中,兩個主角墨燃和楚晚寧,攻(渣攻)受(霸王受)屬性鮮明,虐戀情深,天造地設一對。
陳飛宇與羅雲熙,顏值夠高,與角色氣質相對符合。
羅雲熙飾演的楚晚寧是師尊。小說中這樣寫他:
「那人沈腰潘鬢,仙風道骨,生得十分俊美,遠看去,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花樹下執卷觀書,飄然出塵的文人雅士。然而近看來,他卻劍眉凜冽,鳳眸吊梢,鼻梁挺立窄細,長得斯文儒雅,但眼神中卻透著股刻薄,顯得格外不近人情。」
想起《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羅雲熙飾演的潤玉,白衣飄飄的「美強慘」,由他來飾演師尊,合適不過。從路透照看,效果不錯。
小說中的墨燃有過玩世不恭、遊戲人間、胡作非為的階段,但懸崖勒馬、情到深處,又是絕頂痴情。這是有反轉的角色。陳飛宇的少年氣很襯墨燃。
墨燃長這樣:
「男人很高,比楚晚寧還要高出許多,皮膚曬成蜜色,顯得很野。肩膀寬且挺,肩胛骨隨著手臂的動作而聳動著,像是金色的山嶽,蘊藏著摧枯拉朽的力道。」
這是陳飛宇與角色唯一不太搭調的地方,陳飛宇那瘦削的身板,欠缺了一點壯實。
但無論如何,CP粉已經開始嗑起來了。
微博超話有了「飛雲系」「翻雲覆宇CP」;
豆瓣裡的「飛雲系/翻雲覆宇」小組的數量和粉絲量,均高於純粹的書粉或劇粉。
每天只要給她們一點點物料,她們就能掀起熱度的風浪。
普遍認為,CP粉的粉絲黏性更強,忠誠度越高,付費購買意願也更強。
換句話說,CP粉更為狂熱。
但狂熱從來都是雙刃劍。狂熱一旦失控,就會成為整部劇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還記得《鎮魂》曾被短暫下架嗎?
還記得《鎮魂》因CP粉與水仙粉的爭執,導致結局的微調嗎?
還記得「227」風波最初的導火索嗎?
還記得從《上癮》到《鎮魂》再到《陳情令》,演員個人粉的「拆夥,勿cue,獨自美麗」與CP粉的「拉郎配」之間引發的網絡罵戰嗎?
《皓衣行》可以培養CP粉,但作為一部剛開拍的劇,對CP粉的引導和把控非常重要,否則輕易就會觸碰到雷區。
比如政策的雷區,可以kswl,但要圈地自萌,別「興風作浪」,把劇真嗑死了;
比如引導處理好CP粉與演員唯粉之間的關係,不要到時候CP粉與演員粉又撕得天翻地覆,造成嚴重的內耗;
跟《陳情令》開拍時肖戰和王一博還是「小透明」不同,這一回陳飛宇和羅雲熙均已有名氣,CP粉與演員粉衝突的風險更大。
而面對別家的指責,《皓衣行》最聰明的做法是「裝聾作啞」。
畢竟人家播完大吉,《皓衣行》還沒播呢,多樹一個「敵人」就多一絲風險。
這不,剛開拍就已經引起粉圈衝突不斷。
同時需要切記的是,雖然狂熱的粉絲更願意氪金,但製作方和播出平臺千萬不能利用這一狂熱,甚至有意激發粉絲的狂熱。
故意利用粉絲的狂熱,就如同「養蠱」,很可能遭到「民意」綁架和反噬,屆時騎虎難下。
要安全,也要名場面
人人都知道耽美劇的政策風險。因為很多耽美小說實在是太「黃」了。
看了《二哈與師尊》原著,發現它也挺黃的。
具體細節無法摘錄。僅摘取小說中對墨燃X能力描寫的片段,大家以管窺豹:
「他那些露水情緣,總是帶著幾分佯怒,嗔他在榻上腰力如公狗,嘴上甜言勾了人的魂魄,身下兇器奪了卿卿性命,但轉眼又去與旁人炫耀,搞得瓦肆間人人皆知他墨微雨人俊器猛,試過的饕足意滿,沒試過的心弛神搖。」
改編面臨著兩難。要順利通過審查,避免政策風險,就必須刪去那些很黃,或者雖然不黃但男男言情明顯的橋段。
可如果把男男CP徹底改成了沒有任何火花的社會主義兄弟情,把小說中男男情感遞進的名場面刪減,不僅劇作會失去原作的味道,也會引發書粉的不滿。
因此,耽美改編的最佳方案是:要保證安全,也要保留動情的名場面。
不妨來看看改得成功和不那麼成功的案例。
黃曉明、尹正主演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固然黃曉明演技獲贊,後期口碑也回升,但筆者問了認識的幾個腐女,沒人追劇。
選角是一方面,一個已婚,一個已有女友,且曝光率這麼高,你讓腐女怎麼嗑;
另一方面是,名場面直接「淨化」沒了,一點遐想的空間和餘地都沒有。
比如小說裡程鳳臺與商細蕊的第一次正式照面,是一個名場面。
程鳳臺聽商細蕊的戲,剛好有人砸場子,程鳳臺挺身而出,衣服染血了,他便脫下。戲結束後,他去後臺找商細蕊,向他道歉,因為自己的三妹不小心砸到商細蕊。兩人簡單寒暄,程鳳臺準備走。商細蕊對手下說:「揀一件我的外衣,要好的,拿來給二爺穿。」
到這裡,劇版都基本還原了。小說的關鍵片段來了,商細蕊「捏著領子抖開衣裳,服侍他穿上」。程鳳臺的心理描寫,讀者們可自己品一品:
「程鳳臺心中一動,眼睛裡又露出了那種風流誘惑的神氣。自小到大伺候他穿衣的女子數不勝數,傭人情人和場面上調情的人,今天竟有福氣讓楊貴妃伺候他一回。穿上了衣服,他回過身來,商細蕊便又低眉順眼地替他整理服帖了領口,像個穿著睡衣的小媳婦在清晨給丈夫打理行頭,溫柔仔細,含羞帶臊……」
「程鳳臺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他個什麼勁兒,怎麼就挪不開眼了,他甚至覺得商細蕊貼身服侍他穿衣服說不定就是在引誘他,風月場中是有這種手段的,假意碰翻了酒潑在人家身上,然後貼近了眉目傳情。雖然商細蕊不像是。商細蕊的眉目端莊坦蕩,一點眼風都不漏。」
這是兩人最初的情動,一個穿衣服的情節寫得春心蕩漾、「色」氣滿滿。
劇版來了個截然不同的改寫,讓下人替程鳳臺穿衣。程鳳臺和商細蕊就杵在那邊,客客套套的。假若導演補一兩個眼神含情的特寫鏡頭也好,但就是中景,雙方眼神裡一點多餘的意思都沒有。
這已經不是說發乎情止乎禮了,而是壓根就沒情。
調動不了CP粉,沒什麼可以嗑的勁頭,《鬢邊不是海棠紅》反響平平。
反之,較好保留名場面、並且演員比較入戲的耽美劇,都爆了。
黃景瑜、許魏洲的《上癮》,XXOO場面幾乎是復刻了小說。雖然製作粗糙並被下架,但還是火出圈了;
《陳情令》也保留了小說中諸多名場面,比如藍湛背魏無羨(小說是公主抱)、魏無羨摘掉了藍忘機的抹額、藍湛的「我想帶一人回雲深不知處,帶回去,藏起來」,等等。
劇作製作算精良,兩個演員演技雖青澀,但隱晦的深情有傳達出來;
粉絲們有嗑不完的糖,微博上就有停不下來的熱搜。
白宇和朱一龍的《鎮魂》則屬於另一種情形。
它原本是樂視出品,但中途樂視資金鍊斷裂,優酷接盤。出品亂象導致該劇劇本不斷修改,成本也不斷壓縮,到中後期服化道和特效都非常「粗糙」。
但兩個演員硬是憑藉演技創造出名場面。
眼神有戲,「一眼萬年」讓人浮想聯翩;
「我不值得你為我這麼做!」「值得!」
原著中沈巍用心頭血(劇中改為割腕滴血)給趙雲瀾續命的名場面,令無數鎮魂女孩心旌蕩漾。
作為一部超過100萬字的小說,《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裡墨燃與楚晚寧的名場面也是不勝枚舉,不乏帶顏色的。
編劇改編時,切記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一個是,名場面不是每個都要有,畢竟改編時有取捨,但讀者津津樂道的一定要保留;
第二個是,為了避免踩紅線必須剔除大尺度情節(不可能像《上癮》那樣還原),但一定不能把「情」也剔除掉。
如何有「情」?
要麼像《鎮魂》那樣,用名演技創造名場面,充分發揮演員的眼神戲,多點眼神帶情的特寫,腐女們自然能get到其中信息;
要麼像《陳情令》,保留名場面,但善於利用曖昧臺詞聲東擊西,直男聽著無心,腐女聽著有意。
具體到《皓衣行》,不妨舉一個例子。小說中墨燃與楚晚寧2.0階段五年後重逢,兩人赤身裸體「坦誠相見」雖不能拍,但墨燃對楚晚寧的告白,「我想給師尊撐一輩子傘」,一定是不能少的。
這句話不是什麼禁忌,但腐女們都知道它在小說中意味著什麼。
不是厭女,看BG線要你耽美何用
耽美劇裡的BG線,從來都是腐女們最反感的點之一。
想當初《陳情令》開拍時,因為傳聞增加BG線、魔改女主,遭到書粉的強烈反對。有書粉寫了長信給幾個出品方的老總,要求正視並回應書粉的合理訴求,「及時止損,好自為之」。
這條微博當初有6萬人轉發。快兩年過去了,至今仍有書粉留言,表示「謝謝發聲,展現出這樣的陳情令」「真的感謝所有淑芬們的努力不懈,才為我們爭取到經典的忘羨」。
《陳情令》開播時,溫情加戲也上了熱搜,並成了許多人打一星的理由。好在事實證明,溫情戲份不多,最終下場「挫骨揚灰」。
沒有畫蛇添足增加BG線,是《陳情令》成功的關鍵。
《成化十四年》則成了負面典型。
溫情好歹是小說《魔道祖師》裡就有的人物,與魏無羨也的確有感情(雖然不是愛情),但《成化十四年》中的朵兒拉就真的是憑空出來的,戲份還不少。
這邊廂隋州一心一意為了唐泛做出種種犧牲,又是丟官,又是入獄,又是各種操心,那邊廂唐泛倒一心一意為了朵兒拉各種冒險。
等到了朵兒拉下線時,劇情過了大半,腐女粉也基本流失完了。這時製作方再來營銷「35集後真香」,為時晚矣。
有人認為,腐女們反感耽美作品中的BG線,是「厭女」的表現,她們這是站在男權的立場上排斥女性。
回想起來,耽美作品中的確鮮有正面且立體的女性角色。有些女性雖被濃墨重彩刻畫,但主要是以「醜陋」——尤其是心靈醜陋的形象出現的。
比如《上癮》,金璐璐是男一號顧海的女朋友,她本是顧海與白洛因感情中的受害者,畢竟白洛因才是「第三者」。
但為了為顧海和白洛因的感情尋找「合理性」,她的性格被塑造成霸道、兇悍、無理取鬧、嫉妒心強、沒有同理心,她被拋棄反倒成了顧海敢於尋求真愛的體現,她成了他人感情上的破壞者。
批評者認為,這些被拋棄的女性是受害者,理應得到同情。但在耽美作品中,她們是作為「障礙物」存在的,她們的「受害」被無視了。
但竊以為,這跟厭女扯不上關係。
首先,所謂耽美,本來講的就不是BG情愛。要看BG線,出門走轉去言情專區。耽美的核心和主體,從來都是BL。
如果一部劇是耽改劇,又想蹭腐女的紅利,又要大張旗鼓地渲染BG線,無異於掛羊頭賣狗肉。
至於耽美作品中女性形象單薄,除了女性是配角外,另外一個是,耽美中的BL並不完全等同於同性戀,它常常凸顯的是,愛情超越了性別,只不過一個男的愛上的那個人恰好是男的而已。
顧海並非隱藏gay的身份談女朋友,遇到白洛因之前,他喜歡女生。只是,遇到白洛因之後,他只愛白洛因一人。
每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總有受害者。不能據此說,有一方是「厭男」或「厭女」。一味以三觀衡量作品,那麼我們將失去越來越多的創作自由。
因此,腐女們反感耽改劇中的BG線,與「厭女」扯不上關係。
腐女們看耽美作品,恰恰是因為BL蘊藏著新的性別關係想像。
在BG向的情感關係中,不可避免受到傳統男權社會「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等觀念的束縛;而白馬王子和灰姑娘從此「幸福地生活」,其下場很可能是灰姑娘生兒育女、相夫教子。
很多女性被困於家庭這一畝三分地,好像從小到大認真讀書、在職場上奮力打拼,就是給人當太太準備的。
耽美小說則打破了傳統的男女性別秩序,想像了另外一種新的性別關係。
在這種男男關係裡,他們的愛情沒有「結婚生子」「傳宗接代」「家庭職場兩頭跑」等現實煩惱,感情中的雙方是平等的、自由的、純粹的,這種感情中不含任何雜質和目的,也沒有所謂的內外或強弱之分(攻可以弱,受可以強),它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被彼此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
在傳統刻板的男女關係中,是很難想像這種關係的存在的。耽美寫作者鳳九曾表示,「腐女群的發聲和壯大,其實都是在女性比較受壓抑的地區,而且往往表達了一種比較激烈的訴說,這可能是跟社會中潛在的壓抑有關。」
因此,往大裡說,耽美是腐女文化向男權文化的一次「逆襲」,背後是一場靜悄悄發生的性別革命。
《皓衣行》必須避免的最大雷區是:假若有BG線(過審需要),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切勿濃墨重彩。
小說中最大的反派師昧(師明淨),其實是個男的,與墨燃也有不少感情戲。
比如師昧一直勾引墨燃,墨燃也一直饞他的身子。師昧的人設也很帶感,看著楚楚動人的小可憐,實際上是腹黑黑蓮花。
到了劇版,師明淨「性轉」,變成女性角色,由陳瑤飾演。性轉可以理解,否則難過審。
但給《皓衣行》的建議是:BG線一定要增強間離效果。
切勿前期讓墨燃與師明淨的線太好嗑,弱化了墨燃與楚晚寧的BL線,也讓師明淨的後期腹黑顯得突兀。
倒是不妨開篇就暗示師明淨的反派身份,讓她與墨燃的BG線變成是她在欺騙墨燃。如此既可過審,又淡化BG感情,不會招致書粉和腐女反對。
去年《陳情令》的火爆,讓市場看見了的耽改劇的巨大潛力。
但今年《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平淡、《成化十四年》的撲街也說明了:腐女們並不容易討好。
如今《皓衣行》依舊由騰訊出品,就現在拍一天刷屏一天的宣傳架勢,似乎拿的是《陳情令》的劇本。
但播出之前營銷再多、狂熱者再多,都只是喧囂。
決定成敗的還是劇作的質量,還在於它是否保留耽美的「魂」。希望劇組是真的閉關潛心創作。
我們也真誠送上三條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能否成為明年的「夏日限定」,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