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公開譴責*ST夢舟資產收購交易對方關濤、徐亞楠

2020-12-17 公告解讀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ST夢舟12月8日晚間披露,上交所公開譴責*ST夢舟資產收購交易對方關濤、徐亞楠。

  *ST夢舟全資子公司西安夢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於2017年2月14日與關濤、徐亞楠籤訂協議,以8.75億元現金收購關濤、徐亞楠持有的夢幻工廠文化傳媒(天津)有限公司(下稱夢幻工廠)70%股權。關濤、徐亞楠承諾,夢幻工廠2017年至2019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億元、1.3億元、1.69億元。如果上述承諾盈利目標未能實現,關濤、徐亞楠將在盈利補償期間年度報告披露後30個工作日內,就不足部分以現金形式向公司予以補償。

  夢幻工廠未實現承諾業績,3年合計實現淨利潤僅達到承諾總額的-137%,關濤、徐亞楠需在2020年6月30日前向公司支付現金補償款合計5.45億元。但截至目前,關濤、徐亞楠仍未履行上述業績補償義務。

  經上交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審核通過,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17.2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和監管措施實施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2號——紀律處分實施標準》的有關規定,本所做出如下紀律處分決定:對安徽夢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資產收購交易對方關濤、徐亞楠予以公開譴責。(胡心宇)

相關焦點

  • *ST夢舟觸雷 徹底退出影視業
    併購影視資產頻頻踩雷後,*ST夢舟如今要退出影視圈了。  5月5日晚間,*ST夢舟發布公告稱,為回歸銅加工主業,公司擬將擁有的影視文化板塊資產整體掛牌轉讓,交易標的為西安夢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安夢舟」)100%股權及其下屬所有資產(包括其持有的夢幻工廠70%的股權)。
  • *ST夢舟退出影視圈重回「青銅時代」
    5月5日晚間,*ST夢舟發布公告稱,為回歸銅加工主業,公司擬在省、市一級產權交易中心將公司擁有的影視文化板塊資產整體掛牌轉讓,交易標的為西安夢舟100%股權及其下屬所有資產。此外,公司擬受讓控股子公司鑫古河剩餘40%股權,價格為1.28億元。
  • 捧出張若昀的*st夢舟,終究還是徹底告別了影視業|資本故事
    鑫科材料花了9.3億收購的西安夢舟,沒過幾年就要轉讓了。5月5日晚間,*ST夢舟發布公告稱,為回歸銅加工主業,擬將公司擁有的影視文化板塊資產整體掛牌轉讓。在西安夢舟成了*ST夢舟戴帽不久後,*ST夢舟又宣布將徹底退出影視行業。
  • 信披存違規現象 新潮能源及其相關高管被公開譴責
    上交所在日常信息披露監管中發現,新潮能源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相關高管在職責履行方面存在違規事項,決定對公司及其時任董事長黃萬珍、董事長盧紹傑、董事會秘書何再權予以公開譴責,對時任副董事長胡廣軍、董事楊曉雲、董事韓漢、獨立董事王東寧、獨立董事張寶生
  • *ST夢舟擬受讓子公司鑫古河剩餘股權 掛牌轉讓影視文化資產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ST夢舟5月5日晚間披露,公司擬以現金方式向控股子公司鑫古河金屬(無錫)有限公司的少數股東日本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受讓其持有的鑫古河剩餘40%股權。
  • 高增值收購重慶三大偉業 海爾生物被上交所問詢
    如今,公司的一起收購計劃引發問詢。同日,海爾生物就收到上交所問詢函。截至10月20日收盤,公司報收61.42元/股,跌幅0.36%。   高增值收購   這是一場怎麼樣的收購?為何能快速吸引上交所關注?
  • 張若昀父親創立的西安夢舟以1萬元被轉讓 曾推《雪豹》等多部熱播劇
    全面退出影視圈,*ST夢舟改回舊稱籌劃退出影視文化業務半年後,*ST夢舟對相關資產處置有了實質進展。*ST夢舟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實現影視文化業務的全面剝離,專注銅加工主業。今年5月,尚未披星戴帽的夢舟股份宣布,擬整體轉讓擁有的影視文化板塊資產,即西安夢舟100%股權及其下屬所有資產。相關議案在夢舟股份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
  • 上交所:對*ST海潤、*ST上普兩家公司股票實施終止上市
    兩家公司退市觸發情形不同,但都是嚴格依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等規定,由上交所依法依規決定實施的。在程序方面,上交所上市委員會認真審議了兩家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事宜,認為兩家公司股票退市事實清晰、依據明確,一致同意應當對兩家公司股票實施終止上市。上交所根據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依法依規作出終止兩家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市」的法治原則。
  • 今世緣收購終止不到一個月 魯酒龍頭景芝擬被ST亞星收購
    2020年12月,白酒上市公司今世緣(603369.SH)終止了收購,其後在一個月內的時間裡,ST亞星(600319.SH)宣稱要收購景芝酒業白酒業務資產的控制權,而ST亞星剛被濰坊市城投集團控股。儘管上交所兩次發函給這場重組帶來了不確定性,仍擋不住白酒資本運作熱潮。從復星收購金徽酒、捨得酒到大豪科技收購紅星二鍋頭,可以看出資本對白酒標的日益高漲的擁躉。
  • 中毅達獲準恢復上市 股票將於8月17日復牌交易
    8月10日,公司公告稱,已收到上交所同意公司股票恢復上市的通知,公司股票將於8月17日恢復上市。*ST毅達及中介機構表示,公司已符合恢復上市條件。暫停上市期間,*ST毅達完成了收購赤峰瑞陽100%股權,處置失去控制的子公司,解決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的重大債務及訴訟問題。
  • ST亞星重組景芝酒業生變:籌劃到終止僅間隔7天 閃婚閃離引交易所發...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個重組計劃引起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極大關注,曾就公司控制權變動與現金收購是否系一攬子交易、內幕信息知情人、籌劃及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決策是否審慎等問題,對公司下發問詢函,但公司目前尚未回復任何問題。根據公告,公司已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將此次重大資產重組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進行了報備。
  • [關聯交易]*ST成霖: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並...
    交易對方聲明 交易對方深圳市寶鷹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體10名股東均已出具承諾函,保證其為本次交易所提供的有關信息真實、準確和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 *ST目藥存多項違規:時任董事會集體受罰 前實控人五年內禁任上市...
    多項信息披露違規根據上交所查實,*ST目藥自2018年以來存在多項信披滯後、程序違規行為。一是重大資產重組未按規定履行決策程序及披露義務。2018年期間,公司全資子公司銀川天目山養老養生產業有限公司連續兩次擬出資6000萬元和5500萬元收購控股股東長城集團持有的銀川長城神秘西夏醫藥養生基地有限公司100%股權。上述兩次交易均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公司未按重組規則要求履行決策程序與信息披露義務。二是籤訂重大工程合同未履行股東大會決策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
  • 意欲「豪飲」紅星二鍋頭,十連板大豪科技接上交所問詢函,沒有內幕...
    財聯社(北京,記者陳靖)訊,因停牌前漲停,十連板的大豪科技(603025,股吧)收到上交所問詢函。12月18日晚間,大豪科技發布公告,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公司對提交的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補充說明。問詢函要求對交易方案、標的資產經營及財務情況、標的資產預估值情況等進行補充說明,並在5個交易日內書面回復。
  • 昔日巨無霸被譴責,一字跌停恐退市!節前2億拉漲停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離開A股接近5年的國重裝5近期公告,上交所同意公司股票重新上市交易。然而,烏雞一朝變鳳凰並不常見,A股中可能暫停上市的個股已多達27家。ST銳電或成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昔日千億市值的「風電巨無霸」ST銳電到了關鍵時刻!
  • *ST夢舟完成更名 證券簡稱不變
    原標題:*ST夢舟完成更名 證券簡稱不變   *ST夢舟
  • 聞泰已完成對安世半導體股權資產過戶
    7月8日,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已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核准批覆。在本次交易在獲得證監會核准批覆後,公司及時落實標的資產過戶相關工作。Fmxesmc
  • 滬市面退第一股來了×ST大控百億市值被掏空
    2018年4月及2019年4月年報發布前,雖未停牌,但*ST大控又兩次拋出收購計劃。 在2019年收購計劃引來的上交所火速問詢函中,上交所表示,這兩次收購存在時機相同、支付方式相同、溢價幅度相近等共同特徵,要求*ST大控補充說明是否存在年報披露前突擊收購資產,以改善持續經營能力、避免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等目的。
  • 青海春天回應收購三普藥業資產:可增強藥品及保健食品業務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12月16日晚間,青海春天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就此前擬以2.4億元收購關聯方三普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普藥業)旗下相關資產一事,青海春天稱此舉為其發展規劃的需要,利於公司打造具有特色的藥品及特色資源保健食品的生產、經營基地。
  • 因信披違規 廣東榕泰及相關責任人被上交所公開譴責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近日,上交所針對廣東榕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廣東榕泰)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及未披露業績預告的違規行為,作出紀律處分決定。  上交所表示,公司經兩次調整披露時間,最終仍未能在最後期限內披露相關定期報告,嚴重擾亂投資者全面和及時獲取公司年度和季度信息的合理預期。此外,公司2019年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值,應當在2019年會計年度結束後的一個月內進行業績預告,但公司未及時進行業績預告,嚴重損害投資者知情權。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未按規定披露業績預告,嚴重違反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