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得到消息,豆瓣評分9.1(漫改動畫評分9.2)、銷量曾一度超越《海賊王》的、由矢澤愛老師創作的日本國民級少女漫畫《NANA》,已被國內某影視傳媒公司購買版權,即將翻拍成國產電視劇,並在今年12月份開機。
聽到這個消息時,相信很多看過這部動漫作品的網友,幾乎都會虎軀一震。因為國產劇翻拍水平的平均線,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
而且在《NANA》剛剛走紅的年代,日本就已經推出了同名漫改真人電影,服化道劇情上都已竭力還原。尤其中島美嘉塑造的歌手大崎娜娜的形象,更是被動漫粉絲奉為經典,幾乎完全沒有被超越的可能。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中島美嘉之後,恐怕再無大崎娜娜。而且已經過去這麼久了,恐怕也根本無法還原當時那種令人心動的感覺了。
《NANA》的故事中,男女主角大崎娜娜和本城蓮的原型,是曾經名噪一時的英國朋克搖滾樂隊Sex Pistols(性手槍)樂隊主唱SID和其女友NANCY。
自小缺愛、被親人拋棄的兩個孤單靈魂,因為對搖滾樂的熱愛與追求而走到一起,互相依靠、互為救贖,本該一起幸福的生活下去。然而他們看似外表強大,卻又因為內心的脆弱敏感而互相折磨,最終只留下一曲令人唏噓不已的愛情悲歌。
當然,愛情雖然貫穿始終,卻並不是《NANA》最重要的主題。漫畫最著重筆墨描繪的,是兩位名字發音同為「nana」的女性,對愛情截然不同的追求方式,以及大相逕庭、卻又產生了重要交集的生活軌跡。
同為「上京一族」(相當於我們的「北漂」),兩個女孩追求的東西卻截然不同。
小松奈奈因追隨愛人而來,卻很快分手,失去了舊愛,又重獲新歡;大崎娜娜為夢想而來,卻又不得不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在反覆糾結中與昔日的戀人、今日的對手本城蓮複合。
她們在風雪夜的列車上偶遇,後來又在東京意外的看中了同一套公寓。707號成了她們共同的家,她們一個是7(日語的7,讀作nana),一個是8(娜娜為奈奈取綽號為「小八」),性格迥異,卻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摯友,在這繁華而寂寞的大都市裡,成為了彼此心靈上的小小依靠。
也許就是因這種命運的偶然性,和故事看似「勵志溫馨」的開始,加上動漫作品曾經傲人的銷量,才令她被影視公司相中,成了一棵寄予希望的「搖錢樹」吧?
原諒我可能有些惡意揣測,但我實在無法忍受,在幾乎沒有幾部成功漫改翻拍的前提下,承受可能被毀掉心目中「白月光」的風險。
他們只看到狗血的戀愛故事,卻根本沒意識到,裡面有很多反應另類青春殘酷的東西,是不能被表現在影視劇中的。或者說意識到了,為了過審,只要刪掉就可以。
樂隊偶像勵志,只是一個外殼,故事內核的殘酷性,絕不是一般青春片裡的矯情做作可以相提並論的,是在一個時代的洪流之下,日本迷茫的年輕一代,身上所擁有的某種共性。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NANA》能夠如此火爆的原因之一。
去掉同居早戀、吸菸、紋身穿孔、混亂的男女關係,求你們還是去拍狗血青春校園劇算了。
娜娜所在的樂隊為什麼叫BLAST?因為他們吸的一種煙,叫Black stone,是一種細雪茄,煙焦油量相對比較大。
估計國劇是不能出現的吧?那樂隊名字又會叫什麼呢?不叫BLAST,還是NANA嗎?樂隊隨便叫什麼都行的話,國內娛樂圈網文多得是,隨便買個現在火爆一點的就好,又何必花錢來毀粉絲心中的經典呢?
再者狗血的愛情,估計也不能完全體現。
小松奈奈從高中時就和一位大叔保持著援交關係,卻對大叔產生了真愛;分手後又愛上了年紀相仿的美術生遠藤章司,追隨章司上京求學,又被章司劈腿;再次分手後,和blast吉他手寺島伸夫產生了曖昧的感情,又因為得到機會和自己一直喜歡的偶像一之瀨拓實親密接觸,最終離開了無法承擔責任的伸夫,與拓實結婚。
大崎娜娜的愛情倒是絕對專一,但從高中時就開始輟學打工,和本城蓮同居。
試問這些,國內的影視劇,可以表現其中的十分之一嗎?或許可以,但估計糾結的感情很難表現,充其量只能拍出狗血來。
最後,作為《NANA》的老粉,我其實是非常希望電視劇拍得好,來打我的臉的,為了信仰,打臉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是感覺恐怕是很困難的了,因為「大人,時代變了」。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人知道性手槍樂隊?還有幾個人始終會迷戀時尚教母薇薇安·韋斯特伍德?太少了。
可這些終究都是矢澤愛老師創作《NANA》時,最重要的參考,也是本作時尚元素與精神內核的體現。
沒了經典的時尚元素,沒了頹廢殘酷中孕育希望的精神內核,即便拍成電視劇,它還配被稱作是《NANA》改編麼?
(文案:小當家阿昴,嚴禁無授權轉載,請勿洗稿抄襲盜用,違者必究!)
【道路千萬條,原創第一條;抄襲或洗稿,早晚被封號。】每個人的大腦都有無限的潛能,請善用自己的,少打小聰明,踏踏實實寫文,踏踏實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