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十二時辰·申時|大花嶺站苦等來建雷神山的16噸材料

2021-01-0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漢的人們在不同12時辰的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

申時又稱哺時、日哺。十二時辰的第九個時辰,時間為下午3時至下午5時。

1月28日下午4點,用於建設武漢雷神山醫院的16噸建築材料運抵武昌車站大花嶺站。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2020年1月28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始建設的第四天,下午4點。

一批用於建設雷神山醫院的16噸建築材料運抵武漢武昌車站大花嶺站。

「任務緊急!我們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時間把建材送往雷神山。」

早早準備好的邱維華與其他18名鐵路職工一起,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完成了16噸建築物資防滲膜的卸裝。下午五點,這批16噸建築材料火速運往雷神山建設現場。

這項裝卸和調配工作原本需要3到4小時才能完成。「疫情期間,我們是在為生命賽跑。早做計劃,早做安排,是我們的秘訣。」46歲的邱維華是武昌車站大花嶺站調車長,他已連續在崗70多天,每隔一天就連續值班24小時,「隨叫隨到、爭分奪秒,寧可人等車、等貨,絕不能讓車等人。我們會提前把貨物線裡的貨物清空,提前安排好裝卸人員,提前聯繫好物流部門及時裝車,這樣一來,貨物抵達後就能檢查、卸貨、轉運、裝車一氣呵成。」

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後,武昌車站大花嶺站有了新的抗「疫」身份——「物資中轉站」。

疫情期間,武昌車站大花嶺站共參與防疫物資裝卸轉運90餘批次,共318輛車,涵蓋冷凍食品、雷神山建材、聚乙烯、聚丙烯等重點物資原材料、負壓救護車等近9000噸物資,為武漢抗擊疫情提供堅實的後援力量。

武漢「封城」第二天,42名鐵路職工入住車站

「現在疫情逐漸嚴重,為了應對即將劇增的貨物運輸量和防止交叉感染,全體職工需要住進車站進行集中管理。大家儘快和家裡人交代好,安心在這裡工作生活。」1月24日,離漢通道關閉後第二天,武昌車站大花嶺站工會主席唐勇兵對職工們說道。

為解決「集中管理」時職工的住宿問題,大花嶺站決定臨時將部分辦公室和會議室改建為兩人間宿舍,並從車站的儲備物資站調配床鋪、床單、被褥等生活用品。

邱維華將一間辦公室改建為職工宿舍,拍攝於1月24日。

「我暫時不能回家了,你們在家要照顧好自己。」1月24日下午5點,安置好床鋪後,邱維華得空給妻子打了一通電話。

想起70多歲的父母自己在家,他又打了一通電話給和父母住同一小區的弟弟,「你和爸媽住得近,這段時間我要住在單位,不能回家了,你一定要常去看看爸媽,提醒他們戴好口罩。」

晚上7點,在4小時的清理改建後,車站21間辦公室和會議室變成了可以「拎包入住」的雙人宿舍。1月24日晚,是大花嶺站42名鐵路職工入住車站的第一夜。那時沒有人會想到,這一住就是70多天。

兩個多月裡,他們和穿梭於全國各地的貨運列車一起,參與著這座城市與新冠病毒的頑強抗爭。

爭分奪秒,轉運一線防疫物資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全國各地的建築材料、防疫物資、糧食蔬果都源源不斷運往武漢,和客運車站停止運營不同,大花嶺站作為貨運車站比以往更為繁忙。

疫情期間,每天都有裝載著聚丙烯(口罩製作的原材料)的列車抵達大花嶺站,拍攝於2月12日。

「相比平時,疫情期間我們反而更忙了,聚丙烯(口罩製作的原材料)、口罩、食品、救護車等防疫相關的物資都是優先到達、優先指揮,我們盡全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時間把貨物送到急需的地點。」邱維華說。

1月28日中午11點半,一批裝載著速凍餃子、盒飯等一線工作人員急需食品的列車抵達武昌車站大花嶺站。

「我們當時正準備吃飯,接到通知後立即返回到工作崗位上。」邱維華回憶道,從列車進站到物流車裝載食品駛向各大醫院,兩小時的時間裡18名值班人員全程無縫銜接,積極配合,確保抗疫一線急需食品的運輸效率不在貨運車站「打折扣」。

工作人員將盒飯搬進即將前往各大醫院的物流車,拍攝於1月28日。

下午2點,裝卸調配完畢後,邱維華和同事們才吃上午飯,「我們晚點吃飯不要緊,但一定要讓醫護人員們能儘快吃到新鮮的飯菜,吃飽了才有力氣治病救人。」

2月12日,馳援武漢的54輛救護車運抵大花嶺站。

邱維華和同事們第一時間聯繫好救護車司機並組織對接物資。卸貨轉運後,等候已久的司機們立即將救護車開往武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等抗疫一線。

司機將救護車開往各大醫院,拍攝於2月12日。

「我們的城市生病了,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去呵護她,大家搭把手,就過去了!」身為老武漢人的邱維華說。

4月8日武漢重啟後,又會迎來一個貨運高峰

武昌車站大花嶺站辦公樓,拍攝於1月24日。

疫情期間,武昌車站大花嶺站共參與防疫物資裝卸轉運90餘批次,共318輛車,近9000噸物資。

武昌車站工會指導員姬勇剛和客運車間黨總支幹事徐芳擔當起物資「分揀員」的角色。

1月27日至今,他們一直駐守車站,全國各地通過鐵路運輸到站的蔬菜、醫療藥品等物資,都要進行裝卸、分類、堆碼、發放,物資基數大時,需要從噸精確計算到每斤、每袋。

「覺得回到了學生時代,每天都要做數學題。」徐芳每天像陀螺一般,輾轉在物資之間,與前來領取物資的單位核對清點物資品種、數量和規格,「有天打開步數排行榜,發現自己在十幾平米的範圍內,竟然走了近2萬步。」

防疫物資抵達大花嶺站,拍攝於1月28日。

為應對劇增的轉運量,邱維華和同事們的工作時間也延長為平時的兩倍,「我們的班制從48小時四班倒變成兩班倒,以前每48小時只需連續工作12小時,現在每48小時需要連續工作24小時,上一整天班,休息一整天。」

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8點,6批貨運列車滿載防疫物資連續抵達大花嶺站。

邱維華和同事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檢查、卸貨、轉運、裝車等工作流程,第二天早上6點,6批列車運輸的物資全部轉運完畢,邱維華緊繃著的神經才以得以放鬆。「持續10小時調配工作,結束後我連走路都覺得吃力,好像雙腿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回到待班室後,我就往凳子上一坐,立馬就睡著了。」

「疫情期間,忙一整晚是常有的事,三個班至少有兩個會有這麼累。不用忙一整晚時,我可以在待班室休息,但回到宿舍後還是沾著枕頭就睡著了,累得話都不想說,睡到中午12點,直接起床吃飯。」邱維華說,「但是,比起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這點辛苦算不了什麼。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都來支援武漢,日夜堅守在崗位上治療患者,甚至還有醫護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對醫護人員的崇敬激勵著我做好本職工作,一定要及時地把防疫物資送達他們需要的地方。」

馳援武漢的54輛救護車抵達大花嶺站,拍攝於2月12日。

近一段時間以來,武漢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2月,大花嶺站以轉運防疫物資為主;3月,防疫物資逐漸減少,大米、麵粉、玉米、動物飼料等生活、生產物資又多了起來。

「比起往年同月份,這幾個月我們要忙很多,4月8日武漢重啟後,可能又會迎來一個貨運高峰。」邱維華說。

疫情結束後,邱維華最想做的事是和家人團聚。

「已經70多天沒回家了,都不知道家人過得如何,他們叮囑我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做好自己的防護,我也同樣牽掛著他們的安危。」他說,「以前盼著4月8日武漢重啟後可以回家,但現在看來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一定要堅守到最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天易學對十二地支及時辰的講義
    子、醜、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地支,同樣可分陰陽五行。 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長。 寅是移,是引的意思,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 援建方解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
    沙見龍 攝(抗擊新型肺炎)援建方解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中新網濟南2月2日電 題:援建方解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作者 邱江波 沙見龍 李欣經過7000餘名建設者的日夜鏖戰,火神山醫院2月2日完工,只用了
  • 雷神山「攻堅戰」 方艙醫院「閃電戰」 下沉社區「保衛戰」武漢...
    不論是鏖戰雷神山的「攻堅戰」、搶建方艙醫院的「閃電戰」,還是下沉社區的「保衛戰」,武漢地產人在這場戰疫中敢於「亮劍」、連戰連捷。疫情發生後,地產集團黨委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使命在肩、戰鬥有我」的行動令,3600名幹部職工全部進入「戰時狀態」。
  • 雷神山醫院的工人們:建完火神山,再戰雷神山
    2月8日,開設1600張床位的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目前首批醫療人員已經集結完畢,隨後將承擔救治任務。從1月26日開始施工建設,雷神山醫院工程工期短、任務重,參建單位先後投入逾萬人的建設隊伍日夜兼程,抓緊施工。
  • 建證戰疫: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堅守:「直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從巡查電路到加固風管,從維修空調到疏通馬桶,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兩山醫院」的維保團隊總是隨叫隨到、時刻待命。」2月8日晚,雷神山醫院首批患者入住,院方給維保團隊打來電話,「A16區域有門無法鎖緊,請速來維修!」
  • 武漢十二時辰·丑時|搶救重症患者,他四換陣地與死神賽跑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丑時,即凌晨1時至3時,是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又稱雞鳴或荒雞。形容萬物繼續萌發。2月29日凌晨3點,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範學朋正在針對患者的病情交代工作。 攝影 魯巷2020年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凌晨一點。
  • 武漢雷神山醫院副院長:雷神山醫院是目前在院病人最多的定點醫院...
    【來源:武漢發布】3月17日16時,國新辦在湖北舉行發布會,介紹雷神山醫院及援鄂醫療隊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情況,邀請遼、吉、滬、粵四地援鄂醫療隊領隊介紹情況。武漢雷神山醫院副院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袁玉峰介紹,雷神山醫院是由1.5萬名建設者在10天時間連夜建設的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也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的三家定點醫院之一。
  •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應該被銘記
    1月28日,他和哥哥、父親一起趕到火神山加入施工大軍,30日又轉戰雷神山,安裝管網、電纜。「2月2日至6日,為搶工期,每天連續施工20多個小時,吃飯蹲在工地上,困了就靠在材料堆上打個盹,下雨時就鑽到管子裡睡十幾分鐘。材料一運到,馬上又爬出來幹活。」鍾巍巍回憶,當時讓他最揪心的還不是累,而是在工地上一起勞動的59歲的父親持續咳嗽。
  • 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
    鍾巍巍是武漢新洲區鳳凰鎮陳添奇村村民。1月28日,他和哥哥、父親一起趕到火神山加入施工大軍,30日又轉戰雷神山,安裝管網、電纜。「2月2日至6日,為搶工期,每天連續施工20多個小時,吃飯蹲在工地上,困了就靠在材料堆上打個盹,下雨時就鑽到管子裡睡十幾分鐘。材料一運到,馬上又爬出來幹活。」鍾巍巍回憶,當時讓他最揪心的還不是累,而是在工地上一起勞動的59歲的父親持續咳嗽。
  • 中建兵團決勝武漢雷神山
    (攝影 韓笑)2月6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展驗收逐步移交。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同日,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又緊急召開調度會,決定在半個月之內在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
  • 支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鹽城1800頂安全帽急運武漢
    1月29日下午4點50分,隨著最後一箱印有武漢加油字樣的安全帽裝上貨車,鹽城菱盾勞保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從華終於鬆了一口氣。當天,在建湖縣郵管局、建湖郵政公司大力協助下,呂從華捐贈的價值4萬元安全帽將通過郵政綠色通道,連夜運往湖北省武漢市,用於支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武漢雷神山醫院,休艙!」4月15日上午,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關閉,結束了它在此次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特殊使命。武漢火神山醫院也在同一天關閉。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兩座被稱為「奇蹟」的醫院,在武漢疫情最危急的時刻火速建成,兩個月裡救治數千病患,最終迎來關門時刻。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吃什麼?來聽他們的餐飲團隊怎麼說
    楚天都市報2月6日訊(記者周丹)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造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醫院從籌建到正式投入使用,7000萬雲監工見證了「中國速度」。大量建築工人、醫護人員、住院病人每天吃什麼呢?
  • 承霖國學:李承霖講六爻第二課,天幹地支陰陽對應時辰。基礎入門
    6、十二地支對應十二月: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戍,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7、十二地支對應十二時辰: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萬年前,中國步入農耕時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來暑往,季節更替中,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時間觀念,比如時(時辰)。表示時間的漢字中,「時」出現最早。許慎《說文解字》曾注釋道:「四時也。從日寺聲。」四時,又為四季,春種,夏耕,秋收,冬藏,萬物生生不息,循環往復時,也作時辰,古代十二時辰=現在24小時,相當於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 雲看展|十二時辰還有這樣的別稱?漲知識!
    地支計時法 圖源:中國日報今天我們先來說說時辰。一般來說,古人將一天時間分為十二個時辰,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些劃分時間的名字簡單好記,取自於十二地支。時辰的兩種名稱對照 圖源:中國日報十二時辰別稱 父母常會囑咐我們這些當代熬夜冠軍們要睡子午覺,對身體好。
  • 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流淌的齊魯元素
    來源:山東財經報導作者:王雅潔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完工交付。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也進入最後的衝刺決戰階段,今日(2月5日)具備交付條件。在山東濰坊,中鼎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加班加點生產,推掉了原來發往陝西的訂單,大年初一就召集100多名工人,以最快速度向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運送了800多套活動板房,面積16000平方米。同時又接到第二批訂單,正在緊張生產中。青島特銳特旗下川開電氣28小時內完成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增援需求。
  • 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
    新華社武漢4月2日電題: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新華社記者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左右雙雙落成,他們是「中國速度」創造者。「兩山」醫院運行近兩個月,收治5000多名患者,他們是「中國奇蹟」貢獻者。
  • 臨危受命|中南建築設計院鏖戰武漢雷神山醫院
    文章來源:建築匠人對於武漢來說,這個春節註定有些特別;對於中南院人來說,這個新年更值得我們銘記。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像惡浪迎面撲來,牽動了每個中國人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每個人都在儘其所有馳援我們的大武漢。
  • 武漢雷神山醫院順利通電 3天架設7公裡電纜
    新華社武漢1月29日電1月29日18時許,在建的用於接診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患的專門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電力配套工程完成建設順利通電。300多名建設夜以繼日,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7公裡高壓電纜和26臺設備的安裝和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