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火了,義烏商貿城1區的小商家們,高興壞了!但是義烏商貿城345區的商戶們,還是愁眉不展,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國家鼓勵擺地攤,但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由於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的商品,有不少玩具、生活用品,來採購的消費者多數也是想擺攤賺錢的。345區的商戶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地攤適合小本經營、本地經營,屬於一種船小好調頭的經營方式。有的農民朋友把家裡種的蔬菜拿到市場上賣,省去了批發商和超市兩個環節,既能去庫存,又能給消費者優惠的價格。但是,如果遇到天寒地凍、颳風下雨的天氣,擺地攤就很辛苦。
商鋪門面有品牌和服務優勢,但是租金高。受到高房價的影響,商鋪門面的房價和租金也水漲船高,許多小商戶扣除房租等費用後賺不了什麼錢。商戶希望房東降房租,但房東背負著房貸,也不願降價。但是商鋪勝在環境好,有服務優勢,不怕颳風下雨。
在網際網路時代做生意,要有國際視角。
6月8號,阿里巴巴國際站首屆網交會舉行,這也成為了今年跨境電商領域規模最大的網絡交易大會。做外貿的人應該知道,它是1688的國際化版本,可以實現全球採購。如今國際站與義烏籤訂合作協議,幫助義烏實現數位化轉型。
網絡經濟時代,消費不局限在一個市、一個國家,在網購平臺上,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近期,一個跨境網購平臺速賣通數據顯示,5月西班牙市場上,我國自行車銷售額上漲超過22倍。一個電動車廠家表示,速賣通平臺上,上萬元的電動車在歐洲賣脫銷,有的工廠24小時趕工、訂單排到7月以後了。
想做地攤的朋友可以在網上進貨,想做外貿的朋友可以在網上銷貨,這樣一來,幫助商家省去了不少門面租賃成本,門面變成一個展示的地方,而不是銷售的地方。
在網絡交易平臺,信息更加透明,同類產品可以充分比價,然後競價再競價,綜合得分高者勝出。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商家、廠家利潤壓到了不能再壓。利潤率受到限制,這樣的交易模式倒逼廠商轉型,生產出更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才有出路
義烏曾經的成功,和時代背景以及義烏人善抓時機的性格有關。前幾年義烏商貿城的商鋪生意火爆,一個商鋪的總價動輒上百萬元。有的投資者看準了增值空間,連商鋪投標權都要競價。
但如今,網購、團購對線下門面形成衝擊,高房價、高房租是商家避免不了的成本,現在網購發達,很多外貿商會跳過義烏這個平臺,直接通過廠家進貨。
從有義烏市場開始就年年有人叫生意難做,可義烏市場卻年年壯大。每到市場巨變時候都有漂亮的轉身,每年都有吸收一批新鮮血液,而每年又淘汰一批,這是市場的規律。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才有出路!
如今地攤經濟興起,大家都在忙著賺錢,而不是忙著開會,做外貿的生意人也不能坐以待斃,是時候做出改變了!